浙江桐庐 打造“互联网+农业”的鲜活样本

时间:2022-09-25 02:23:50

浙江桐庐 打造“互联网+农业”的鲜活样本

不进农田,可知田间事。不入农田,可灌地头水。一台电脑,一条光缆,几十个探头,一套远程控制装置,动动鼠标就能完成百亩农田的生产管理。日前,浙江桐庐县合村乡岭源村的绿庐蔬菜基地,一件件先进的农业设施在电脑的控制下,准确地进行农业生产作业。

“农商+电商”的组合

走进500亩连片种植的蔬菜基地,一片片长势喜人的白菜、芥蓝、芹菜等,在冬天的蓝天丽日下,构成一幅唯美的田园画卷。

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心情最为悠闲的莫过于基地管理的负责人王林军。他的这份 “放心”来自于基地的“物联网”现代农业管理技术,也就是眼下大家口中的“智慧农业”。

“现在不仅可以用电脑操作农业设施,还可以用手机,十分方便。”王林军一边说一边点开手机,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划了几下后,一个个整齐排列在田间的水龙头与悬挂在大棚内的喷头便开始喷水。过去,500亩的蔬菜基地人工管理一直存在着效率低、管理难的尴尬境地。

王林军是绿庐蔬菜基地的负责人,管理着500亩蔬菜园地的各种农作物。前几年,基地一直采用人工管理,伴随农业方面的人才日益难找,存在着效率低、管理难、用人荒等问题。今年,绿庐公司与浙江大学洽谈合作,正式引进“物联网”农业生产管理技术,蔬菜基地转眼成了“智慧农田”。

“装了摄像头、连上物联网,各个蔬菜园的温湿度情况一目了然,再也不用挨个跑了。而且还能用手机控制各项设备。”王林军指着管理机房的大屏幕自豪地说,随后,他还拿出手机,打开APP,轻点几下之后,各园子里的喷头便开始喷出水雾。

自从有了这套物联网技术,监控温湿度指标、自动化施肥、全自动灌溉等一系列蔬菜种植的生产工序全部实现了“机器换人”,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不仅如此,因为有了物联网,基地产品从种植、采收、运输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都能清晰记录。依托于此,基地的蔬菜从“田间”直通到了“餐桌”,一条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悄然而生,消费者再不用担心食品安全之类的问题。

眼下,基地的蔬菜通过桐庐安厨电子商务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选销其他地区,真正实现了“农商+电商”的“土洋”组合。

从此走向“阳光大道”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桐庐县政府高度重视,将之作为促进传统农业转型、效益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以温室大棚、架式栽培、节水灌溉、先进农机推广为抓手,扎实推进设施农业的普及和发展。目前,全县建成钢架(温室)大棚1.2万余亩,其中连栋大棚55只;推广喷滴灌节水型设施面积3.2万余亩,受益面积超过5.5万亩,其中肥水同灌面积1800亩;推广小水果棚架式或避雨栽培面积4000亩、防虫网3963亩;建成水稻育秧中心7个、烘干中心13个,服务面积2万余亩;农机总动力26.8万千瓦,统一机耕、机插、机收比例分别为90%、30%、90%;农产品保鲜、冷冻设施总库容达到3万立方米以上。

绿庐蔬菜基地是桐庐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桐庐县按照浙江省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并全面开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县建设,其中中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已列入全省16个样板区创建之一。目前,桐庐县现代农业综合区规划建设各项内容和建设要求已全部完成,先后建成钟山蜜梨、横村阳山畈蜜桃、窄溪蟹业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新迪蔬菜、瑶琳水产等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同时,桐庐县还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废弃农用薄膜回收利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明显。

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在解放劳动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也为农户带来了更多的效益。分水大路粮油合作社、废弃茭白叶等种植菌菇,既解决田地冬闲与环境污染问题,又增加收入。

随着桐庐县休闲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日益改善的乡村环境引来了成批的游客,下田捉鳖、入园摘瓜等成了城里游客的“必选项目”。

除了发展现代农业以外,桐庐县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上同样不遗余力。目前,桐庐县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10个,总面积64818亩。同时,实施水稻产业提升工程,建设水稻育秧中心13个,稻谷烘干中心14个,为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新项目不断推进,老产业不断做强。桐庐县在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与粮食功能区的同时,以提升农产品品质为核心,做强优势产业。

茶业。加快推进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积极规划建设钟山歌舞“天尊贡芽”生态保护区、“宋家山御茶园”,令桐庐县茶叶不断做精做强,如今“雪水云绿”、“天尊贡芽”更是以“中国文化名茶”享誉国内外。

蜂业。通过推进蜂产业转型升级,新发展蜂群6094群,初步形成专业化、优质化、区域化蜂产业发展格局。

水果。桐庐县在不断做强优势产业的同时,引进、试种、培育新的特色水果,目前,双坞的樱桃、东辉的蓝莓、桑园的红心猕猴桃等都小有名气,蜜梨、蜜桃等特色产业的整体规模和水平在杭州地区处于前列……一项项农业产业茁壮成长的同时,桐庐县还将农产品电子产业园与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两手抓,今年还完成县农产品数据库的建立,录入产品信息440条,供应商信息216个,为桐庐县农产品走向世界铺下“阳光大道”。

从人工种植到机械作业,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强势产业单一到特色产业不胜枚举。一个五年,桐庐县农业完成了华丽转身,也为下一个五年的嬗变打下坚实基础。

后续发展举措

桐庐通过抓政策鼓励。一是持续抓,做到常抓不懈。抓项目带动。一是以“菜篮子”工程为抓手,推进设施型蔬菜基地建设。二是以“一乡一业”基地建设为载体,推进休闲型农业发展。抓主体培育。坚持多元化投入导向,积极培育设施农业经营主体。抓科技创新。加大科学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推广应用。抓融合发展。设施农业与观光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民宿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农业生产、文化、休闲、体验功能,形成产业的融合、优势的互补。

设施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发展空间有限。桐庐县“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结构,农民人均耕地面积1.17亩,平坦、连片、适宜发展设施农业的区块已全部规划为粮食功能区,设施农业发展选择空间小。产业规模不大。现阶段来看,农业产业“样样有一点、样样一点点”的发展现状,对产业融合、发展民宿经济有着多元化、区域化的优势。但也造成设施农业,特别是温室大棚总体规模偏小、偏散,集中连片少,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科技水平有待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缺乏设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抓农业技术集成,提升科技水平。

上一篇:谈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下一篇:论高校教师差异性管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