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充满生活的趣味

时间:2022-09-25 02:19:59

让数学充满生活的趣味

摘要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应用 趣味培养 终身发展

生活是教育的本源,生活就是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于21世纪的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生活情境,使学习充满生活的趣味

传统的学习内容固定,学习方式单一,问题和答案标准化,忽视学生的个性,忽视学生自己的认识、体验、发现和创造。数学生活化好比给传统枯燥的数学课堂扔进了一块石头,泛起了朵朵浪花,为学生营造出趣味盎然的学习气氛,用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来吸引学生,用生活的素材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好奇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精选“生活素材”,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景:4个同学上台表演跳远。先排好队,再按顺序跳,每次跳完的同学排在最后,连续几次,学生很容易就找到规律:1234,2341,3412,4123,1234……又如教学循环小数的概念时,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做事:“从前有个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说,从前有个山,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

二、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不能只凭书本,要和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脱离生活的数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既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又无法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在教学中,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能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懂。

我在教学行程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了有趣的游戏。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的前后两个黑板前,听老师口令相对而行。我一说“出发”,两个同学很快就碰面了。我立刻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学生这就叫做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碰在一起就叫做相遇。我再叫这两个同学背对背地站好,一声令下,他们向相反的方向走去,一直走到前后两个黑板前。我又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并告诉同学们这就叫做相背而行,到黑板前停下的地方就叫做终点。我再让两个学生一个在前慢行,一个在后快走,做一次追及表演……在让学生游戏的同时又从中引出了数学知识。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中,熟悉的生活事例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导入新知,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三、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同时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促使数学生活化,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促使生活数学化。

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后,让学生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一块地砖(地板)的长和宽,最后算一算客厅里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5元钱,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拓宽了思路,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

四、作业设计生活化,联系生活促发展

陶行知极其重视实践,由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而改“知行”之名为“行知”。在教育方法论上,他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学生在实际生活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也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印证、一种补充、一种体验。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情感体验。

在学习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24时记时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又是用普通记时法的;学了人民币的认识后,让学生在家里和家长进行卖东西的游戏,增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存到银行的压岁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这些除了让学生巩固了知识外,也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上一篇: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机制初探 下一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