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

时间:2022-09-25 12:06:02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Ender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在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上的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

关键词: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方法 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08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97-01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主要是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时下肢突然扭转或急剧过度外展、内敛造成的骨折,对患者的患肢功能和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越来越高,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造成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研究表明[1],股骨粗隆间骨折伤后死亡率为10%-15%之间,因而必须加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手术治疗。为了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本文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男性40例,女性50例,年龄在6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8±5.9)岁;左侧骨折42例,右侧骨折48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1例,跌伤25例,高处坠落伤24例,钝器伤10例;按照Evans分型:Ⅰ型5例,Ⅱ型8例,Ⅲ型49例,Ⅳ型28例;所有患者均合并其它疾病,其中慢性支气管炎15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10例,高血压18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10例,心律失常14例,合并两种以上疾病者11例。9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Ender钉内固定治疗,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Evans分型、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和CT影像学检查,在患者住院后采取皮肤牵引患者患者疼痛,并对患者的合并疾病采取针对处理,然后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麻醉方式采取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对骨折进行复位,在成功复位后在大粗隆外侧进行直切口,通过C型臂牵引,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在股骨上纵行切大约8cm的切口,植入PFNA主钉并进行固定;对照组采用Ender钉内固定治疗,从股骨内髁上2cm处凿孔,将Ender钉穿过骨折部直达股骨头关节面下约0.5cm处进行固定。手术后采用抗生素治疗并指导进行功能康复训练。[2]

1.3 观察项目。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②治疗效果:通过Kuderna改良Merle D’Aubigne评分根据运动幅度、步行和疼痛三个指标评分,17分以上为优,13-16分为良,9-12分为可,8分以下为差[3];③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股骨颈缩短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在手术情况上的比较。手术时间:两组分别为(8.1±1.6)h、(12.1±1.6)h;术中出血量:两组分别为(215±26)ml、(365±36)ml;切口长度:两组分别为(8.0±1.1)cm、(12.1±2.5)cm;住院时间:两组分别为(12.4±2.4)d、(18.7±2.9)d。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观察组优21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优15例,良9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0.0%。观察组在Merle D’Aubigne评分优良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2例,均为切口感染,发生率6.7%,对照组发生8例,切口感染3例,内固定松动3例,股骨颈缩短2例,发生率2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及早采取手术治疗。本研究中采用PFNA和Ender钉内固定治疗,发现PFNA内固定治疗效果更为显著。PFNA属于髓内固定系统,弯矩较小,力臂较短,在局部能够起到有效的加压作用,能够有效抗疲劳,符合人体生物学特点,而且术中切口小,出血量少,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小;而Ender钉则不具有这方面的优点,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4]一致。

总之,采用PFNA内固定疗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切口小,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丁国明.股骨粗隆间骨折二种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4):378-379

[2] 梁明苏,赵志彩,王剑,等.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1,3(5):34-38

[3] 张志勇,解光越,侯晓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7(29):1697-1698

[4] 吴超,唐玉湖,谭伦.Gamma钉与ender钉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3(18):1383

上一篇:人性化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 下一篇:探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害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