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害的门诊护理

时间:2022-09-21 03:07:23

探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害的门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害的门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134例经抗结核药物治疗致肝损害患者,经相应的护肝、降酶、解毒和一般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后,观察患者的肝功恢复情况。结果:134例经抗结核药物治疗致肝损害患者经1周的治疗及护理后,一般病例的肝功能减退的症状均有明显好转,且在2-3周后肝功能基本恢复为正常,经合理针对性地调整其抗结核的治疗方案,一般未再有肝功能异常。结论:抗结核化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肝损害的表现,做好用药安全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肺结核 抗结核治疗 药物性肝损害 门诊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6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78-02

药物性肝病是指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及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伤称为药物性肝损伤,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病,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需积极治疗、抢救。而大多数的抗结核药物均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联合、长时间、足量用药后,易发生肝脏的损害[1]。现为总结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134例经抗结核药物治疗致肝损害患者,经相应的护肝、降酶、解毒和一般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134例经抗结核药物治疗致肝损害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58例。年龄18-79岁,平均49.5岁。所选病例中总胆红素(TBIL)最高为434mol/L,谷草转氨酶(AST)最高1020U/L,谷丙转氨酶(ALT)最高1540U/L。住院时间8-30天,平均为21天,经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无死亡。

1.2 治疗。

一般治疗:对于ALT>80U/L,AST>80U/L,TBIL>34.2gmol/L者,停止使用抗结核药物;嘱患者卧床休息,与易消化清淡饮食。

药物治疗:①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甘利欣等护肝、解毒、降酶的治疗;②补充适量的维生素;③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激素治疗。

在服用抗结核药期间定期查肝功能,每1-2个月一次,以了解肝功能状况。若有转氨酶升高,要在护肝治疗的同时给予降酶中成药如五味子制剂等,单纯转氨酶升高无需停药。

1.3 护理。

1.3.1 休息护理。伴有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嘱要绝对进行卧床休息。

1.3.2 保持大便通畅。口服乳果糖、20%甘露醇、或催泄中药等,保证患者的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粪便停留肠道时间过长,而增加肠粘膜吸收毒素,加重肝功能损害[2]。

1.3.3 饮食护理。因患者结核病肝损害后常见食欲下降,但体内消耗过多,故宜进食易消化、低盐、低脂、高热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等的食物,忌含酒精饮料及辛辣食物。以合理膳食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1.3.4 心理护理。一般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肝功能的损害,都会对抗结核药物产生怀疑、恐惧的情绪[3],而排斥继续抗结核治疗等,影响治疗。此时,护理人员需耐心对患者进行疾病及药物宣教,使之保持乐观积极心态,以配合治疗。

1.4 统计学数据。采用SPA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134例经抗结核药物治疗致肝损害患者经1周的治疗及护理后,一般病例的肝功能减退的症状均有明显好转,且在2-3周后肝功能基本恢复为正常,经合理针对性地调整其抗结核的治疗方案,一般1月后均为正常,未再有肝功能异常。具体见表1。

有4例患者在治疗后的短时间内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经分析诊断为过敏反应性肝炎。在停用抗结核6-8周后,再调整其抗痨方案及使用护肝治疗,经随访观察5月,患者肝功能未再异常。

3 讨论

应用于临床的抗结核药种类众多。第一线药物为杀菌剂,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第二线药物为抑菌剂,常用药物有对氨基水杨酸、氨硫脲、卷曲霉素、乙硫异烟胺等。抗结核片用于抗结核病的辅助治疗或对其他抗结核病药不能耐受者[4]。对结核杆菌有高度选择性,抗菌力强,如与其他抗结核病联用,则能延缓耐药性的发生并增强疗效[5]。主要从肝胆代谢,故易损害肝脏而出现黄疸,有肝病或与异烟肼合用时较易发生。

抗结核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特点,通常经消化道吸收的药物,经过门静脉进入肝脏。肝脏是药物聚集、转化、代谢的重要器官,经Ⅰ相代谢及Ⅱ相代谢。Ⅰ相药物代谢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Ⅱ相药物代谢反应主要为结合反应,经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等基团结合,通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这些药物在此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或致癌的物质,进一步造成肝损伤。

经本次研究可见,134例肺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经相应的护肝、降酶、解毒和一般治疗,及早期卧床休息、适宜饮食、持肠道通畅及心理护理等相应的护理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良好,1-2月后均为正常。

参考文献

[1] 黄章.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肝功能损害的观察[J].广西医学,2009,31(3):415-41

[2] 黄燕琼,杨桂玲,莫玉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29例护理体会[J].内科,2010,5(6):641-642

[3] 吴时新,冯星梅,陈冬芳,等.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23-27

[4] 梁少琼,廖朝峰,刘桂珍.2007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统计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9-21

[5] 王智颖,徐雪荣.我院医院制剂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43-144

上一篇: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 下一篇:老年性哮喘患者舒适护理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