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24 10:55:46

玉米高产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介绍玉米的品种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玉米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玉米高产栽培对策,以促进玉米的高产栽培。

关键词 玉米;高产栽培;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048-01

民以食为天,粮食的产量与质量,不仅关系着国计民生,更是国家繁荣富强的物质基础。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粮食作物的栽培种植技术不断提高,没有高效的栽培技术,就难以保障作物丰产。以玉米为例,介绍目前玉米生产主要的栽培施肥技术,分析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以提高玉米栽培技术水平。

1 玉米的品种分类与栽培技术

1.1 玉米品种分类

粮食作物的栽培应因地制宜,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根据地域形态来确定玉米品种。根据玉米籽粒形态与胚乳不同,目前可分为9个大类:①硬粒型。这类玉米品种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而且外表透明,坚硬,有光泽,对地形要求相对较低。②马齿型。这类品种一般比较高大,而且能耐涝灾,对于降雨量多的地区比较实用,并且产量很高,但成熟周期较硬粒型要长。③粉质型。这类玉米品种因为胚乳中粉质淀粉含量达到100%,因而非常适宜制造淀粉与相应酿造使用。④甜质玉米。该类型玉米果实比较甘甜,水分较大,其口感可与水果媲美,被称为水果玉米。⑤甜粉型。此类品种目前栽培的要求比较高,产量却不稳定,因此数量相对较少。⑥蜡质型。这类玉米粒胚乳全部为角质,但不透明而且呈蜡状,口感面糯,比较爽口,但仍未大面积种植。⑦爆裂型。这种玉米颗粒较小,胚乳几乎全部是角质,常见的爆米花等膨化食品即使用的这类玉米。⑧有垺型。这类玉米在牲畜较多的地区相对种植量大,因为籽粒坚固,有营养,是极好的动物饲料。⑨半马齿型。它是由坚粒型与马齿型玉米杂交而来,产量高,品质高,栽培量大[1]。

1.2 玉米栽培技术

北方地区大多是在中秋种植玉米,具体栽培措施如下:①整地施肥。对于已栽植过作物的土地平整开沟,先要翻地,将基肥(多以动物粪便为主)施入土壤中,然后耙地,将土地整平。②开深30~35 cm的沟,在沟内施用适量作物生长需要的基肥或是种肥。③根据地形、水利条件,选择产量较高的玉米品种,在播种前进行杀菌和防止鼠虫害的处理。④播种。在6月中下旬,在土地上平播,有的地区采用小坑栽培的方法。在播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植株的密度,这会影响玉米最终的产量。⑤补苗与移栽。待玉米出苗后要及时进行补苗与移栽。对于出苗较好的地段,要选择植株生长好、抗病虫害的玉米苗,切勿贪图玉米苗多,而留苗过多,以免对幼苗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⑥注意田间管理。目前玉米生产中多使用除草剂除草,大大减少了人力。在植株生长过程中要及时灌溉和施用肥料,同时还要做好虫害的防治。待到最后的成熟期,要注意灌溉的频率与湿度,以保证作物高产[2-3]。

2 玉米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农业科学知识,违背作物生长规律

作为农作物的栽培者,广大农民在田间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丰富的栽培经验。但是由于文化程度以及信息传达的不畅通,广大农村地区对于玉米等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了解很少,在作物培育初期,没有关注土壤、水分等条件,而在作物耕种环节没有掌握好植株密度以及灌溉的强度,育苗率不高,且对于虫害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肥料的选用也不科学,导致玉米产量不高。

2.2 玉米栽培方式粗放

对于玉米作物来讲,不仅仅是一种粮食,更是一种商品。面对巨大的人口和粮食压力,国家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玉米优良品种的选育。但是优良品种的数量仍然无法满足需求,玉米的高产成为栽培的一个重点。但传统农业粗放式生产模式,大水漫灌,依靠人力进行作物的耕种,不仅影响作物的生长,而且产量也大大降低。因此,在玉米栽培过程中,要注意精细化,力求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的产量[4]。

2.3 技术传统落后,缺乏创新

玉米品种众多,但玉米栽植技术却大同小异。这种传统的观念十分落后,导致玉米栽培过程中创新思维匮乏,技术跟不上时展,粮食产量得不到提高。因此,要不断创新玉米育种,培育高产的玉米品种;不断创新栽培技术,不再局限于传统土壤栽植;不断创新施肥技术,利用有限的资源,补充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

3 玉米高产栽培发展对策

3.1 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的玉米品种,建立示范园区

玉米品种决定玉米产量,在玉米品种选取时要注意选择生长周期略长的中晚熟品种,关注玉米品种的抗病虫能力,耐密性好、增产潜力大、穗大粒多的玉米品种是种植的首选[5]。目前东单60、登海11等品种都是比较好的抗旱高产品种。

3.2 保温育苗

想要保证产量,就要培育出品质好的幼苗。在玉米幼苗的培育上,应该突破传统,采用方格育苗、肥团育苗以及塑料软盘等多种育苗方式,规范种苗之间的间距,保证植株幼苗的品质。

3.3 覆盖栽培

发挥薄膜在抗旱、增温、保湿、保肥等方面的优势,可采用植株覆膜的方式,用细土眼压磨边与毛孔,而且对于北方地区来说,可采用麦秆还田的方法,小麦收获后将麦秸平铺在玉米中间还田。

3.4 作物套种

根据植株的疏密与高矮程度,可以同时套种其他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6]。

3.5 科学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

在土地整理阶段注意施用农家肥料,在种子播种前使用甲六粉等药物防治虫鼠的侵害,在大喇叭口期注意杀虫剂的使用,用药物防治枯病,用多菌灵、托布津等防治大小叶斑病。

4 参考文献

[1] 潘金豹.玉米农艺工培训教材[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116-117.

[2] 刘京宝.中国北方玉米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56-57.

[3] 孟智鹏.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2(9):17.

[4] 张万久,邱姝媛.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08(S1):117-118.

[5] 姜宇博,钱春荣,于洋,等.哈尔滨市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产量与效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14):8252-8253.

[6] 张万久.对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探讨[J].现代农业,2008(10):31-32.

上一篇:南阳市小麦主推品种展示试验总结 下一篇:柘城县三樱椒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