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09-24 10:38:48

【前言】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0162-02 一、高职高专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高专音乐专业教学虽然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课程体系以及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或方式,如声乐、器乐、舞蹈等,表演专业的表演课程、教育专业的教学法课程和专项实习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

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

【摘 要】阐述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实践育人模式创新可结合学生的主修方向,创建“演学结合”、“讲学结合”、“工作室和学习结合”以及“项目化结合”等凸显专业特点的、多层次多元化开放的实践育人平台,并探索符合音乐专业特点的、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 音乐专业 创

新 实践育人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162-02

一、高职高专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高专音乐专业教学虽然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课程体系以及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或方式,如声乐、器乐、舞蹈等,表演专业的表演课程、教育专业的教学法课程和专项实习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课程内容本身的系统性,以及授课教师的认识问题,高职高专音乐专业教学“本科压缩型”的问题非常突出,导致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弹性不足,实践型课时比例尤其不足,各学习环节衔接不够科学,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整体性认识不够,对学习内容缺乏综合运用的能力,往往是学生学习了不少的专业技能,但在真正面临舞台讲台等诸平台却无法施展。这种情况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来说是十分不利的。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专业主要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音乐表演、音乐文化基层应用型人才,因此音乐基础修养和音乐技能技术运用的掌握是关键。

我国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培养的人才目前主要集中在初等艺术教育师资和音乐表演、音乐文化市场服务人才方面。初等艺术教育师资是资格证书培养和学历培养融为一体的,其培养目标清晰而准确,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格的考试理论和操作技能均在课程教学常规中进行,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分标准即可获得资格证书。音乐表演方面的人才因没有具体的行业标准指导,本科院校以培养“专家型”、“理论型”为主,高职高专的定位主要是体现在“高等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音乐专业培养模式上某些方面可以说还处在摸索阶段。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音乐专业的办学历史短,学科门类还不齐全,在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设置和实施中主要还是沿用本科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最重要的实践教学上,系统性、规范性、可操作性都显示出不足,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音乐专业教育的快速高效发展。

二、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的重要性

(一)实践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代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具有“实践性”的本质,在认知和学习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和沉默性的特点,否则,知识的学习很有可能蜕变为一堆抽象的符号系统的记忆。

实践是育人不可或缺的方式,我们要把握、理解实践育人的最新理念:第一,它是新的思维方式代表。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是把人的一切活动视为实践活动,从而在现实的人的活动中去研究教育的问题以及人的发展的问题。第二,它是新的教育观的代表。实践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实践不是教育过程的补充或者是教育理论的延伸、运用。第三,它是育人模式新的代表。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教学文化或学习文化,如果一种教学模式不重视学习者的动手能力或探究能力,那么要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使学习者获得相应的能力,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实践及其实践过程不仅为各种理论因素提供了同一空间、时间平台,而且在各种实践要素的碰撞、融合的实际过程中,可以让学习者找到知行脱节等问题的解决办法,学习者在具体的现实的实践中也能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参与复杂的实践也要起到引导的职责,因此教师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也因此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2012年1月,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的作用,教育部等部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解释和强调了实践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是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普通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高校总数之比已超过50%,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是我国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在当今文化大发展政策背景下,音乐产业的蓬勃发展,音乐职业的专业群体需求的不断壮大,为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人才需求市场。创新高职高专实践育人模式,不仅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培养数量可观的实用型、复合型的音乐人才,还可以加强和提高音乐专业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紧密度,使实践的内涵更丰富、充实,有利于优化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快音乐专业的建设、改革与发展,更能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建设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实现产学研用结合。因此,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是社会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三、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

从教学模式的视角改变“重知轻行”的局限或强调“知行合一”,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一个理论关注焦点和实践切入点。

(一)追求与目标。理解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明确大学教学模式创新所追求的宗旨和目标,是创新大学教学模式的首要问题和基本前提。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的视角是多元的,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技术、文化以及实用等方面,它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内涵是一致的: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运作精神,注重潜能开发和健全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教学模式所追求的宗旨和目标,就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和高阶能力形成,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阶能力“是指学习者的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十大高阶能力,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指向,而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形成的核心,“高阶思维主要由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决策和问题求解能力构成”。实践育人教学模式创新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实践育人教学模式创新,要结合高职高专音乐专业特点,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把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实施的方法与途径,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和高阶能力形成。

(二)创建凸显专业特点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实践育人培养人才模式。大学生学习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能目标明确地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则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有效教学原则,为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创设有效的外部条件,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和促进学生的高阶能力形成。比如任务呈现、活动提供、资源配置、工具使用、评价反思、学习共同体以及师生关系等,将各个要素有机地协调,形成一种整合的力量。如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实践育人教学模式创新,可以结合学生的主修方向创建。

1.演学结合。在教学中以任务呈现方式出现,教师应该预先设计并提供活动,以实践表演学习方式为主,为完成舞台表演真实的任务,而进行的一种课堂内外的学习、实践教学模式。如音乐术科课程的每个学生的每学年的教学汇报演出任务、或者班级、学校、社会等综合音乐活动所提供的艺术实践活动的排练、演出等,均是演学结合的案例。

2.讲学结合。在教学中结合任务呈现内容,以学生的阐释、评价为主,讲说他们的学习活动,在先前知识的基础上,整合新的观点,解决学习矛盾、消解学习困惑。这其实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当学生能清晰地阐释所学、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所做的决定时,将能获得更多的理解,并能更好地将所得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如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法课程、键盘和声等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均可以以讲学结合创设案例。

3.工作室和学习结合。在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传统教学简化学习内容的方式,促使学生学会解决关联知识与情境的复杂的、劣构的问题。让学生参与教师自己的工作室或者学长的工作室工作是很好的一种实践学习形式。工作室是人员较少,有组织的,具有公司模式的小集体。工作室的成员一般由有共同爱好的成员组成,为了共同的利益共同努力,因而工作效率高且更具专业精神。如作曲教师的MIDI工作室,舞蹈教师的编舞工作室以及各色的教学培训工作室,等等。

4.项目化结合。学习的研究表明,置于真实世界的学习任务,或者是基于案例、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所学,而且有助于学生将其所学有效地迁移到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高职高专音乐专业的学习更倾向于应用性,与实际项目结合的学习模式也是开发学生高阶思维和促进学生高阶能力形成的优化方式。

(三)探索具有专业特点的、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教学评价是大学教学模式革新的重要方面。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的重要构成要素,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扮演中心角色。教学评价运用相关技术手段评做教学过程和结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便于双方分析教学效果及其成因,判断教学成效、不足或者问题,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使教师和学生关注教学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师生调控实现学习目标。

在现代教学评价中,教学评价方法的发展是越来越重视“以学习者发展为中心”的真实评价,倡导多元化、多样化、质性的教学评价方法和工具,如量规、学习契约、自我评价、概念地图、绩效评估、电子学习档案和范例展示,等等。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因其专业的特性,我们在探索适合其专业特性的评价方法时,要注重以评价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和高阶能力的发展,淡化甄别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和他评、教师评、学生互评等形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注重评价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的意志力以及学生阶段性的成长,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亚玲.实践育人理念的哲学分析[J].现代大学教学,2010(1)

[2]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298)

【作者简介】秦卫红(1966- ),女,广西玉林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副教授。

(责编 黎 原)

上一篇:浅谈声乐教学中的练声曲练习 下一篇:“教学做”合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