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数字化校园评价的内容与指标探析

时间:2022-09-11 03:18:46

高职高专院校数字化校园评价的内容与指标探析

【摘要】高职高专数字化校园评价内容及指标的研究对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述评数字化校园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探讨基于使用者视角的高职高专数字化校园评价的涵义,并从学生、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和社会从业人员的使用意向和任务需求两个维度尝试性地探析了高职高专院校数字化校园评价的内容及指标。

【关键词】高职高专;数字化校园;使用者视角;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9-0057-04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浪潮下,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在2012年3月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已成为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事实上,高职高专院校的数字化校园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基本上形成了校园网络为基础、各类应用系统及信息门户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然而,高职高专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起步较晚、资金投入有限、教师信息化培训不足、应用推进水平较低等原因致使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还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此外,高职高专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及其鲜明的行业特色等都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及其评价不能照搬其他类型学校,尤其是综合性本科院校。因此,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特征,构建适合高职高专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开放性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推进高职高专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 数字化校园评价研究的述评

一直以来,数字化校园的评价研究都受到众多教育信息化研究者的关注,在这方面也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数字化校园评价的内容(指标)、评价研究方法以及评价研究应用三方面进行简要述评。

1、数字化校园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构建的研究

这类研究专注于数字化校园评价内容及指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探讨评价的目的和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特征、原则,进而提出具体的数字化校园评价指标体系。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安宝生等人从“描述系统状态”的角度提出数字化校园的评价指标体系;刘军跃等人在借鉴国家信息化及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费军、石青等从影响高校信息化评价的因素分析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复旦大学张成洪等人探讨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思路并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等等。综观这类研究成果,战略地位、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化应用、信息化人才队伍、组织机构和管理这六大要素作为数字化校园评价的指标得到较为一致的认可。

2、数字化校园评价方法的研究

在对数字化校园评价指标体系内容进行构建的同时,不少学者更关注如何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如余丽华、张成洪、蔡海鹏等人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数字化校园评价指标权重;吴亚丽等人基于模糊综合方法探讨了高校信息化评价研究;梁培等人采用诊断性评价的方法对高校信息化评价进行研究。

3、数字化校园评价研究的应用

现有数字化校园评价研究应用主要基于比较成熟的信息化指标体系而开展。如王翀等人以国家信息化指标和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指标体系(2002)为基础,结合华北电力大学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探讨相关指标体系对指导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可以发现,上述研究主要是从数字化校园管理者的视角出发,其目的是构建全面、精炼、实用的数字化校园评价指标体系。这类研究成果通过确定指标的权重,构建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字化校园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推动了数字化校园评价研究应用的规范化。不过,这类评价适用于上级部门对数字化校园开展的外部评价和本校管理者对数字化校园开展的客观性评价。实际上,数字化校园的用户(师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利益相关方,往往在评价活动中缺席。另一方面,上述研究成果多以综合性本科院校的数字化校园为评价对象,评价成果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但不适合评价数字化校园在推动高职高专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办出行业特色、拓展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因此,本文试图从数字化校园使用者的视角,立足高职高专数字化校园各类终端用户的需求,探讨数字化校园的评价内容及指标,以期从微观上考察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效,作为现有高职高专院校数字化校园评价研究的有益补充。

二 基于使用者视角的数字化校园评价的涵义

在众多行业和领域,注重终端用户的体验,主动寻求使用者的评价反馈成为产品供应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应用领域,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如归纳美国苹果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时,大多数评论家认为苹果公司除注重技术、管理以及营销创新等之外,其公司更关注用户对产品的应用体验和服务质量反馈。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探讨信息技术使用者与技术、任务之间的关系受到部分学者的关注,Davis(1989)在理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信息系统的个人接受意愿与使用行为,提出了信息技术接受理论及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根据该理论,用户使用信息技术的行为受其使用意向的影响,而用户的使用意向由其对该技术的有用性与易用性的感知来决定。随后,Goodhue和Thompson(1995)为更好的解释信息技术对工作任务的支持能力,提出了任务一技术匹配理论(Task-Technology Fit Model,TTF),该理论认为“信息技术只有在其功能符合并能够支持使用者的任务需求时,使用者才会去使用它。”

从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基于使用者视角的高职高专数字化校园评价是从高职高专数字化校园的各类使用者(终端用户)的使用意向和任务需求两个维度进行的一种评价。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各类用户是数字化校园使用的推动者,也应该是最具发言权的评价者。另一方面,从高职高专数字化校园“建网、建库、建队伍”的历程来看,牢固把握使用者的“任务需求”,有利于集中精力、抓住重点,将有限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可以大大缩小高职高专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周期,提高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效。因而,基于使用者视角的高职高专数字化校园评价旨在提升各类使用者(终端用户)的参与感,让他们参与到数字校园的优化和完善过程中来,共同推动学校信息化的发展。

上一篇:追求卓越 拒绝平庸 超越自我 下一篇:凸显主体特性 实施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