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生态环境教育

时间:2022-09-24 08:18:36

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生态环境教育

【摘要】作为初中基础学科的化学是一门和生态知识密切相关、交叉的学科。本文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和初中生生态道德教育现状,以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总结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生态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初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48-02

作为初中基础学科的化学是一门和生态知识密切相关、交叉的学科,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问题关注度的增加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化学在生态环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生态环境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化学学科、树立科学的化学观,获得有关生态学知识和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态道德素质。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生态环境教育,笔者归纳了如下几点方法和途径:

一、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态环境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知识(包括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等生态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和准备讲课内容,把这些生态知识自然地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中,而不是生硬的穿去。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等方式对学生加深印象,以达到内化生态知识和情感的双重目标,从而使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教学案例1]:在上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有关化学肥料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结合赤潮、水华等水污染问题,解释化肥、洗衣粉对水质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给学生播放2007年爆发的太湖蓝藻污染事件,以及苏南某市市民在超市疯抢纯净水的新闻视频,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逐渐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案例2]:在讲授《金属的防护和回收》时,给学生们讲解了重金属中毒是痛痛病,水俣病的病因,并通过大量图片为学生们介绍重金属中毒给人民带来的危害。以触目惊心的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重视化学实验,在学生实验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应很好地利用这一学科特点,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培养他们的生态环保技能。

1.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减少试剂对环境的污染

在实验教学中要经常向学生介绍试剂的性质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储存浓盐酸时要密封保存,防止氯化氢气体挥发污染大气;储存硝酸时应放在棕色瓶子避光保存,防止见光分解的气体污染空气,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试剂量的取用。实验不可避免会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试剂,获取最佳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

2.妥善处理实验过程中废物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废渣、废水的排放日益增加,环境已恶化,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化学实验中同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有害的废弃物。为此,我们不仅要少用试剂,减少废弃物,同时也要学会对其废弃物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乱倒。有的废弃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残留固体可以用于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的残余物还可以用于钾的焰色反应,或用于花、木、草系的肥料。对于学生做实验后将药品随意倾倒的行为,我们必须即时制止,并严格要求学生将实验中的废液倒入废液桶中,或要求学生把实验中的废酸、废碱都收集起来,这样既减少了对下水道的腐蚀,又能利用废物。对实验药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首先教师应坚持实行,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学生时起言传身教的作用。另外也应教育学生自觉地实行。鼓励学生利用废物,处理废物。教育学生不可因事小而不为,这样做是一种精神文明的行为,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三、重视生态实践,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

实践是最基础的教学。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掌握第一手资料,体验良好的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促使学生争取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环境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环保的技能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逐渐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并且把这种意识内化成自身的素质,最终外化成自觉的环保行为。

因此对于中学生,在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我们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演讲比赛等。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主题辩论会、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环保宣传。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收集像塑料瓶、易拉罐等一些可回收利用的物品,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实践案例]:由于今年秋冬季江苏地区空气污染严重,出现了长时间的"雾霾"现象。为此,笔者组织班级里的学生,每日关注空气质量情况和记录PM2.5、 PM10等数据,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的重要性。下图为学生每日查阅的空气质量整理的报告之一。

2013年12月25日苏州各区空气质量报告

四、利用试卷资源,在教学评价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

试卷往往是评价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教育效果的最好的工具,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评价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对学生的调控和监督,从而不断矫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考试的检测与反馈功能是教育目标管理的主要手段。考试提供的信息比考试成绩还要重要。在学生的化学试卷中增多有关生态知识的测试题,从而强化他们潜在的生态意识和道德情感。

总之,新世纪初的二十年,是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时期。而中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国家的接班人,他们生态意识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态危机能否得到有效改善,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否实现。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对我国新时期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和建设生态文明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在化学实验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在课后活动中实践生态文明教育,在教学评价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生活观,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陈丽鸿,孙大勇. 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3-123

[2]赵红丽. 试论加强我国的生态文化教育 [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4

[3]汪倩倩..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D].苏州大学,2009-4

[4]刘伟, 张万红.从"环境教育"到"生态教育"的演进[J].煤炭高等教育,2007,6

[5]黄强. 生态教育.立足现在走向未来的教育 [N].文汇报, 2010-01-06

[6]赵静. 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 2003

[7]洪丽雅. 实施绿色化学教育 重塑"生态伦理"[J]. 职业时空, 2007, (01)

[8]朱家凤. 化学实验中"绿色化学"意识的渗透[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 (04)

上一篇: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实效性学习 下一篇:初中数学几何教学如何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