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化

时间:2022-09-24 03:53:05

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化

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经验和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精品课程推广的重要载体。在课程资源建设中,资源的可共享、可重用性是极为重要的因素。然而,在目前已经建成并的众多课程资源中,能够方便地共享、重用的资源很少。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建设可共享、可重用的资源?本文从标准化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见解。

一、资源共享问题

课程资源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经费,有效的资源共享可以使建设的投入产生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减少无谓的重复建设。但是目前课程资源共享的现状并不乐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一些资源的粒度太大

通常做课件时,会将整门课作为一个整体或者仅划分为几个规模较大的模块。由于不同学校之间教学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一个课件很难整体适用于不同的学校,而整体的课件往往不便重组和剪裁内容。这样就使得不同学校的同一门课程资源难以共享,导致重复开发。

2. 一些资源实际上只是素材,没有教学上的意义

还有一些课程的资源,其形式为一幅图片、一段动画等,只是构成课件的素材。这些素材与什么教学环节相关联,如何使用这些素材构成课件,往往不能由素材本身体现出来。于是这些素材就很难被有效利用,这就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另一个现象:很多课程和教材配有丰富的资源包,但是其中的资源却很少被问津。

3. 对资源属性没有进行恰当的说明,不能按照内容属性进行自动检索

在目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用于教学的资源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在众多的资源中能否快速有效地发现并获取需要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有多少资源可用。换句话说,资源其实很多,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检索到需要的资源,我们还是会感觉资源不够用,还是会一次次重复地开发。

二、资源重用问题

计算机课程的内容通常更新很快,这样资源建设成果的生命周期相对就比较短,成本就很高。因此,既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又要在课程更新中提高资源的可重用性尤为重要。其实无论什么课程,其更新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当课程内容局部更新时,课程资源也应该能够局部更新,不需要更新的部分应该可以继续使用。但是目前很多课件在课程更新时往往整个被抛弃,重新开发,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另一方面,课程资源在不同学校、不同教育机构中可以重用的往往是局部内容,但是从整体的课件中很难分离出局部模块,

从上面两个方面来看,资源的重用情况并不好的原因是:

1. 课程资源建设没有按照可重用的要求划分模块

这个问题与前述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一样,课程资源往往是以整体课件的形式,或者素材的形式出现。整体课件不容易拆分为一个个的知识点,而素材往往与教学设计脱节,因此都不容易在构建课件时使用。

2. 缺少将课程资源模块组装成整体课件的工具

在建设一门新课时,是一切从头开始,还是充分利用一切现有的资源?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能够很方便地获取和利用现有资源,那又何乐而不为呢?问题是如何能够方便地将来自于不同渠道的资源有机的整合为一门课程,并且还应该根据课程改革的需求能够方便地进行动态调整。目前我们缺乏的正是这样的工具,以及组装课件的标准化方法。

三、标准化解决方案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是合理划分课程资源的粒度,资源的单位不应该是“一门课”而应该是“知识单元”,从形式上来解释,可以是“最小演播单位”;第二是对资源的标准化描述;第三是将知识单元组装成课件的标准化描述方法和工具。

1. 资源粒度

将资源化分成尽可能小的单位,每个单位由一个或几个相关知识点构成,但是每个资源单位都应该有独立的教学意义,这样在构建新课程的时候、在课程更新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单元,只需要对现在没有的新增内容进行建设。

2. 资源描述标准化

为了能够将来自于不同地方的课程资源整合在一起,首先要能够迅速检索和识别需要的资源。但是一个资源片段,如果没有附加内容描述,从其外表很难判断其内容是什么、适用与哪个层次、哪门课程。因此,对资源内容进行标准化的描述便至关重要。实际上从广泛的、以标准形式描述的学习资源中选择所需的内容,快速组合成符合具体需要的课件,这一观点早已存在于软件开发领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RAD(“Rapid Application Design”)。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也应遵循面向对象的思想。通过对象的共享和重用,实现规模化的快速开发和个性化的对象组合。

标准化学习技术目前起步不久,但发展异常迅速。在国际上,众多机构都制定了自己的学习技术标准。如IEEE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The IEEE 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committee),IMS全球学习联盟(The IMS Global Learning Consortium)以及ADL(The 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 initiative)等机构制定的标准和规范目前已被广泛采纳。在这方面,我国也保持着同步发展,制定了相关的系列国家标准草案,在这些学习技术标准中,主要的是概念模型和信息模型规范,这是学习技术标准化的基础,其重要作用在于规范了学习资源的描述形式,便于资源的交换、共享和互操作。这方面的相关信息可以从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会的网站上得到(/)。

目前国家标准草案分9大类从通用、生存期、元-元数据、技术、教育、权限类、关联、评注、分类等方面规定了对教育资源进行描述的标准化信息模型。并且给出了XML绑定规范。采用标准进行描述的资源可以很方便地被检索、获得资源的特征,非常有助于资源的共享和重用。

3. 支持标准的课程平台

即使资源的粒度划分合理,有了标准化的资源描述,要检索出现有资源并快速组装成新的课件,以及按照教学设计来组织和呈现学习内容也并非易事,这些显然不能依靠人工来完成。因此支持标准的课程平台便是必须的。标准化的课程平台应该能够管理标准化的课程资源库,提供依据标准元数据的资源检索,能够将检索得到的资源作为组件快速构造课件,应该能够支持教学设计,将资源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呈现给学习者,并且能够方便地调整学习流程、学习内容,能在需要的时候添加、更换学习内容。

目前这样的课程平台尚不多见,流行的主流教学平台还不能支持上述功能。我们在国家十五、十一五计划,以及国家标准持续支持下,一直在对标准及支持标准的课程平台进行研究和开发,目前的成果已经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资源建设中试用,核心源代码也已经在网站。

课程资源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许多问题,包括政策、版权、学科建设等等。本文仅仅从标准化这一个视角,谈了一些见解。我们开发的学习对象元数据生成、管理工具以及内容包装工具、教学设计工具都只是初步实现,国家的相关标准也还只是处于草案阶段。将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和技术实现写出来是希望与大家交流,促进这一事业的发展。

上一篇: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下一篇:Java课程教学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