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之美与创新作文的点滴思考

时间:2022-09-24 03:52:01

作文之美与创新作文的点滴思考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把自己的文章写得很美,那么,什么是作文的美?我国著名的美学家蒋孔阳先生有两句求美的名言:美在创造中,美是多层积累的瞬间爆发。说的通俗一点,作文之美在于自由创造。所谓创造是指一种创作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的时间活动。所谓自由就是能够把握并运用事物的规律来达到自己目的的状态,用我国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说法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用我们的日常语言说: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同学们只要能够在考场上把我们平时所学到的有关选材、构思立意、谴词造句、谋篇布局、辞藻修饰、文体特色、表现手法等等规律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实现作文题目的要求达到的目的,那就是达到了作文的自由创作,写出来的文章就是美的文章。

为达到作文的自由创作,我们还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阐述。要实现作文的自由创作,在内容方面呀做到独特、具体、感人。所谓内容的独特是:对表现的对象要写出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所谓内容的具体就是要把握对象的多层次的内涵,并且要使这些个层次内涵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即多样的统一。所谓内容的统一就是,洋扫把对象的真情实感和作者自己的真实感受写进文章。所谓形式表现的 独特就是要运用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特色的词语藻饰、篇章结构、描绘方式、问题表达、修饰方式来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不能因袭照搬。所谓形式表现的具体就是,多都方面多层次地描写、记叙、说明所要表达的对象,要让别人能感受到你的表达的人物、事件、景观、道理就是在眼前,仿佛可以触摸得到,历历在目、栩栩如生、令人信服。所谓表现形式的感人就是,要让你所写的人、事、物景、理都可以打动人,可以让人家引起情感的波动,爱你之所爱,恨你之所恨,心悦诚服。只要做到这些,作文之美就自然而然的具备了。

这里我们不妨简略地分析一首小诗,比较具体地感受一下作文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作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小诗就是要说明一个道理:站的高方能看的远。但是,作者并不是直2地说理。作者先把大家带入白日、远山、黄河、大海、鹳鹊楼所组成的具体场景,然后让人在这样开阔、壮伟,现实的情景之中,一下子突然顿悟。这就是在情感的体验之中来体悟真理,这样得来的真理刻骨铭心。我们这里以诗为例来完整而简约地阐发作文之美。诗与文虽然在文体上有所差异,然而它们在作文之美方面却是一脉相通的,都在于要达到自由的创造。下面我们谈谈作文的创新问题。

创新是中学生作文必不可少的话题,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与认识,才能不落俗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作文中的创新意识,可以纳为以下几方面:

1、构思新颖,即故事的构思、结构引人入胜,不落俗套。

2、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即故事情节的发展既要自然可信,又要出奇制胜。

3、材料新鲜,即写作文的素材要力避陈旧、俗气,要紧密与现实生活、社会有机的结合,要给人以新奇感、时代感。

4、见解新颖。即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要与众不同。

5、有个性特征。即学生在写作中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性格、特色,选择适合自己而又有别于他人的观点。

6、善于联想、想象。即在写作中要善于由此事联想到彼事,善于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善于大胆的虚构等。

那么,如何实现上述的创新意识呢?

首先,立意上要创新。立意创新,也就是要做到立意深刻。在面对一个话题时,每个学生读后,都自然会想到这是让我写什么的,得到一个立意。这时要提醒自己,我想到了,别人也会想到,我一定要在这个立意上向下进一步挖掘,看能否出新意,或在这一层面上看是否有其他同类型但又不容易被人想到的立意;或从自己首先想到的立意的反面着想,看是否有新的立意。总之,要做到想前人所未想,言他人所未言。

其次,题材要创新,也就是让融入时代意识,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就是说,文章应该写时代的人、叙时代的事、描绘时代的风貌、传播时代的信息。一切文章归根结底来源于生活的材料,一般说会比较新鲜。在写作文时要运用自己的眼光,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有做有心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同时,旧有的题材经过换新,也可以成为有新意的材料。

第三、语言要创新,语言创新就是要使作文的语言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特色。作文的语言应该是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有差异。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只死》就是富于个性化的学生语言创新的典范。该文通篇采用文言,表达简洁凝练;另外,借用俗语法,学习通俗简明的群众口头语言,可以使文章平易生动;借用诗歌语言法,可以使文章语言形象蕴藉;幽默语言法,可以使文章在幽默风趣中含有深刻的意味。

总之、只有具有审美理念和创新意识,学生的作文才能在众多的习作或考场作文中出类拔萃,才能使学生的作文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才能实现创新与美的高度统一。

上一篇:浅谈班级管理中的“五多” 下一篇:新时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型构建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