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新苏南现象”

时间:2022-09-24 03:25:06

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的长三角“苏南板块”,近年来在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战略决策的引导下,正在展示前所未有的创新创业热力,孕育着新一轮经济腾飞和社会全面发展。这是记者新近在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五市调研时的强烈感受

科技企业成为创新先锋。岁末年初,由科技人员创办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在纽约、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家登陆美、英主流资本市场,融资额最大的民营企业和软件企业。今年,无锡尚德第一季度利润同比增长近一倍,股票市值已接近40亿美元,南京擎天市值也近10亿美元。

在近年江苏全民“创业、创新、创优”的热潮中,苏南涌现出的2000多家由科技人员领办的企业,成为地方经济的科技创业先锋。去年,南京18家软件企业产值达112亿元,占全市软件业产值近67%,其中7家企业进入全国软件产业百强行列。无锡市近年迅速崛起的光电子、新能源、工业设计等新兴支柱产业,均由科技企业家领衔,尚德太阳能电池、永中OFFICE集成办公软件、法尔胜光纤预制棒等高科技产品,已在关键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实现产业化。苏州市由科技企业家创办的新医药创制、软件外包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正在成长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高地。

调查显示,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企业家创业,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再经过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了民营企业大发展,到现在的科技企业家创业,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崛起,是苏南在经济转型期实现创业形态提升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科技创新创业,已成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现代服务业支撑经济腾飞。在风景秀丽的蠡湖之滨,我国第一家“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已建成近30万平方米的工业设计孵化基地和工业设计创意园,吸引了来自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北京、上海等国内外80多家工业设计企业入园创业。

工业设计是一种以创新服务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它通过对产品结构、功能、外观、造型等方面的创新设计,提升制造业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犹如猛虎添翼,为苏南经济发展注入了蓬勃旺盛、潜力无穷的创新活力。据统计,苏南5市的8个高新区和31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已建成各类“科技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园等上千家科技服务机构。仅苏州、无锡两地的“科技孵化器”就有近百万平方米,累计“毕业”企业1000多家,“在孵”企业2400多家,集聚各类高端人才1万多人。去年,苏南高新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700多亿元,占全省总量的近80%,比上年增长20%以上。

新兴产业孕育战略性突破。以传统纺织、机械加工业为主的苏南地区,自1991年兴建国内第一条高新技术产业带――苏锡常火炬带以来,不断积聚国内外优势科技经济资源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培育壮大了一批新兴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目前,苏南已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酝酿或出现了一些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突破。

记者在位于苏州常熟的梦兰龙芯产业化基地研发中心,看到一款完全国产化、定价仅1000元的PC(个人电脑),其核心技术分别采用的是中科院计算所与江苏梦兰集团联合研发的龙芯通用处理器、南京新华科技系统软件公司研发的新华通用操作系统和无锡永中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永中OFFICE办公软件。具有文字处理、上网、发邮件、看电影等多种功能,非常适应我国农村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由苏南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硅橡胶等高性能有机材料、数字化电站、集成电路芯片、办公操作系统软件等产品,已逐步在江苏沿江地区形成了20多个高科技含量、高开放度、高附加值的产业集群,其中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已占全国1/4强,成为国内设计与生产并重发展、上下游配套能力最强的国际化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苏南经济蓬勃旺盛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从何而来?记者发现,经历了乡镇企业和开放型经济前两轮大发展后,苏南面对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对外依存度高、自主研发能力弱、资源环境受到制约的严峻挑战,又一次抓住机遇,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抉择,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了第三次跨越。

园区经济:从“房东”到创新高地。苏南地区在开发区建设初期是以租地招商、投资拉动,甚至不惜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引资办厂的“房东经济”,在新世纪以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的市场博弈中,逐渐丧失了优势。尤其是一些生产低端产品的传统企业,以及受制于人的“贴牌”加工企业,因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只能靠微利生存,沦为“打工经济”。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就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可能被淘汰出局。强烈的危机感促使苏南开发区通过“二次创业”寻求加快自主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从“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从注重数量扩张到着力质量提高,从“房东经济”到培育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集聚优势要素的开发区正在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创新高地。

记者在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看到,与大片现代化厂房毗邻的国际科技园、创业中心、科技城和高教区,聚集了上万名海内外高科技人才。仅独墅湖高教区就建有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7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研究生院。密集分布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科技人才,在园区打造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IT、IC、精密机械、生物制药、航空零部件等高新技术产业群。

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优势支柱产业。被誉为“中国工程电器岛”的扬中市,是全国面积最小的县级市。然而就是这个江中小岛上建立的国家火炬计划电力电器特色产业基地,去年产值达百亿元,占有全国12%的市场份额,其产品广泛用于三峡工程、人民大会堂、“神舟”五号等国家重点工程。

记者采访了解到,苏南地区现已有集成电路、软件、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31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数量占江苏省的3/4。这些集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创新服务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基地,以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及产业集聚,形成相关产品的产业链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块状经济,成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支柱产业。常州新型涂料特色产业基地,现已聚集了200多家企业,形成了从原材料、辅料、助剂到涂料研发基地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其产品已占全国市场的1/5。丹阳新材料产业基地近两年上缴的税额占当地工业税收的68%,江阴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工业销售额,占当地工业销售总量的20%以上。

“借鸡下蛋”:企业成创新主体。从无锡江阴一个生产手摇麻绳的街道小厂,发展为全国金属制品的龙头企业,综合实力进入全球前五强,法尔胜集团公司走的是一条“借鸡下蛋”,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广泛合作,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发展之路。公司先后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比利时贝坎特公司、丹麦RISO国家实验室等多家中外研究机构合作,成功开发了子午线轮胎钢丝、光通信、形状记忆合金和超导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其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预制棒制造工艺技术,打破跨国公司垄断,迫使国外同类产品价格下降了90%。

在苏南,与法尔胜有着相似经历的4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在开放性配置科技资源,将优势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生产实践中,成长为地方经济的创新主体力量。

与发展乡镇企业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相比,进入新世纪以来,以高新技术为核心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新苏南经济”,以其更丰富、深刻的内涵引起经济学界和社会的关注。一些经济科技界人士提出,苏南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的生动实践,为各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其一,坚持从实际出发,探寻适合本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自主创新之路。

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具有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的南京市,将发展软件业作为自主创新的战略性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近5年,全市软件业持续以5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现已形成电力自动化、制造业信息化、嵌入式软件等六大特色软件产品群,涌现出18家年产值超亿元、71家产值超千万元的软件企业。目前,软件产业已占江苏半壁江山的南京市,正在雄心勃勃地打造中国软件名城。

开放型经济居全国前列的苏州市,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着力点。面对全市16000多家外资研发机构实施“技术溢出创新计划”,通过配套协作、合作开发、购买专利等方式,逐步打破外资企业的自我封闭体系,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苏州的开放优势正在转化为创新优势。

拥有雄厚制造业基础的无锡市,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率先在全国兴建的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创意设计中心、无锡(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无锡设计产业化基地等,加快了无锡建设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的步伐,一个“最适宜创新创造的设计名城”呼之欲出。

其二,将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引导企业在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全过程中,成长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

据记者了解,从当年借力“星期日工程师”发展乡镇工业,到现在借力国际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苏南人在搏击市场、艰辛创业的历程中,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强大作用力。也正是在一次次介入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苏南大地迅速成长起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规模生产能力的创新型企业。近年来,苏南地区每年实施的上千项各类科技计划,大多由企业为主承担。而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保证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性。

目前,苏南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去年这里的2200多家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5910亿元,比3年前翻了两番。其中,无锡697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2%)创造了全市50%以上的工业产值。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自主创新典范。

其三,强化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引导、协调和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

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最高达8000美元,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苏南经济,正在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寻求新突破。苏南各级政府清醒地意识到,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支撑经济转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而提出要通过宏观决策、规划引导和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公共服务,改善和优化科技创业的环境和条件。

实践表明,政府的引导作用与市场机制结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南京市鼓楼区由政府出资、提供场地、吸引区内9所高校的“南京大学鼓楼高校科技园”,经过5年的发展,入园科技企业已达520多家,产值达20多亿元。针对本地科技人才资源薄弱的“软肋”,苏州市政府从1998年起与中科院开展“院市合作”,现已累计实施合作项目234项,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无锡市先后与中科院及北大、清华等7所国内知名高校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目前,这个被称为“7+1”的产学研框架体系初见成效。

其四,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苏南经济的最大优势是创新,而激发苏南人创新活力、培育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则是全社会学习创新、支持创新、崇尚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在苏南,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有力地促进了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常州市在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教育中,提出企业家是实践“三创”的重要群体,激发了全民的创新创业热潮。去年,全市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3%,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超过了70%。南京市在塑造新时期市民精神时,将“创业创新”作为核心内容,在全市广为宣传。

(作者单位:新华社江苏分社)

上一篇:银杏之乡的文明奇葩 下一篇:构建农民工市民化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