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民俗文化魅力范文

时间:2024-04-10 16:36:36

感受民俗文化魅力

感受民俗文化魅力篇1

我国有56个民族,而广阔的地域环境也让这些不同民族拥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在进行各自生活、劳作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灿烂民族文化,并且也随之产生出不同的民俗美术艺术文化。我国民俗美术文化在很多领域中都能看到,比如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元宵、端午等衍生出来相应的民俗美术;比如彩灯、雕饰、年画、十二生肖、风筝、皮影、神话龙凤、吉祥图案等等,这些都是民俗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民俗美术不仅反映了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生活习性与民俗民风,也反映出了在历史的长流中,人类的发展史、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感悟与体验。民俗美术通过世代相传,给民间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影响着人类自身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前进。在很早时期,就能发现民俗美术的踪迹,比如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就创造了几何图形,在上周时代,就有“饕餮纹”,在河姆渡遗址中就出现过代表吉祥图案的“双凤朝阳”等,在现代艺术品中我们也能发现,很多代表着美好、和谐的图案或图形都是来源于民俗美术。当然,民俗美术除了能表达出和谐、美好的意愿之外,还能表现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身份标识,表达了一种独立性。民俗美术之所以称为民俗美术,是因为它的特点是长期处于民间中的,并没有被主流化。

二、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现代设计已经变得越来越形式化,设计产品时形成了一种标准化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多的设计品变得具有一种庸俗世界主义观的设计规范。我国的现代设计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变得趋于通化。在我国新中国建立以后的30年,很多现代设计已经变得越来越机械化,用工业机器形式来设计、创作设计品逐渐代替了手工艺术的创造,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设计工艺已经进入了主流化,影响了很多现代设计师,大量的外国设计思潮、方法、产品进入了我国,让我国的现代设计逐渐国际化,也让我国的现代设计失去了中国独有的特色文化、这样的设计其实是没有文化内涵的,只是对国外设计的一种复制,也让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逐渐割断与消失。

三、民俗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在现代设计中,民俗艺术文化魅力一直被沿用,比如民俗美术中的剪纸、年画、刺绣、京剧脸谱、风筝等都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元素与图像信息。但是由于民俗美术存在一定民俗性及小众性的特点,要能完全运用民俗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就必须对其非常了解,并且能进行简化、创新、想象,赋予这些民俗美术在现代设计中更加鲜明、强烈的作用。其实在许多现代设计中都有加入民俗美术元素,因为这些传统文化、原生态魅力合理融合到现代化的设计中,不断创造出优秀的艺术品。比如在1959年的时候,张仃先生就运用民俗美术中的剪纸艺术,设计出了特30胶雕套印邮票;比如中国联通的标志,就是采用了民俗美术中的中国结的元素;比如现在我们看到的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标志凤鸟图形就是运用了民俗美术中的彩陶艺术的图案元素,从香港凤凰卫视台标中能发现两只凤凰循环旋转,形成的无穷无尽的动感视觉效果,恰好体现出了媒体行业的特点,这也是现代设计与传统艺术的完美融合形成的优秀设计。民俗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不只是这些,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设计品都运用了民俗美术艺术文化与艺术特色,让产品更加出色,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当然民俗美术的魅力想要在现代设计中被展现出来,让就要让两者之间合理、融洽的结合与关联,并取精华之处,不断创造,让现代设计更具有独特的美感又能体现出中国传统的民俗艺术的魅力。民俗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还有一点在于民俗美术色彩的借用中,在我国来说,红色代表着喜庆的象征,黄色代表着富贵的象征等,因此在很多现代设计中会用这种具有代表性的色彩来表达设计含义。比如在设计儿童玩具的时候,会运用轻快、明亮的色彩,或者运用丰富多彩、活泼的颜色来表达孩童世界丰富多彩的奇幻世界。民俗文化要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还有很大的空间及领域,这就需要设计者对民族文化深刻理解,多角度、多方面的去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设计出既有现代艺术气息又有民俗风格的设计作品,既能适应现代人的生美观又能提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积极应对全球竞争。

四、结束语

民俗美术的存在给现代设计的思维和方法带来了一定的启迪,同时也赋予了民俗美术一定的发挥之处,让越来越多的人能认识到民俗美术给现代设计带来的良好影响面。但是现代设计中运用民俗美术元素不能生搬硬套,还是要经过理解、消化,让民俗美术与现代设计融洽结合,设计出全新的设计品,而不是简单的复制与抄袭。虽然受到文化全球化、产品竞争全球化的影响,现代艺术设计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但是只要我们在现代设计中积极运用民俗美术文化,并通过不断实践,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继承与发展,让中国特有的精神文化与民俗魅力得到全方面的发挥,让我国现代设计的表达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姿多态。

感受民俗文化魅力篇2

(一)民俗文化的融入会使酒店更加具有特色。以我国云南省为例,我国最古老的音乐就是云南的纳西古乐,它也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之一。这类古乐在公园14世纪就有呈现,是云南最古老的音乐,是纳西族百姓在接受华夏文明的影响下所缔造出的奇特艺术。那么云南地区的酒店音乐基调就不要仅仅局限于流行音乐,而是要多采用更加的接地气、悠扬而又具有特色的纳西古乐,同时服务人员在身着统一而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周围的建筑元素也都是有着强烈的民族元素感,那么,整个酒店就会有非常浓郁的地方民俗文化特色。除此之外,如果再将我国的传统民族色饮食文化融入到酒店的发展中,必然会形成星级酒店经营与发展的特色优势。

(二)星级酒店特色文化经营更符合顾客的要求。现如今,单一、快捷的酒店模式已经到了需要改变的情况,当在所有东西都标准化的同时,就缺少了那份特殊的魅力,所以说酒店需要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而不是完全的标准化。再有,酒店融入民俗文化能拉近与当地距离,更加让人感受到当地的氛围,同时,酒店融入当地的民俗文化也会使得当地居民有亲切感,使得他们容易接受酒店,接受起来也不会有陌生感。只有这种标准里透着特殊,制度里透着民俗,会使得酒店本身散发出一种不一样的气息,从而使酒店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更会使它建立起稳定的消费群。

二、星级酒店文化内涵与民俗文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不同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中国地域幅员辽阔,各族人民的文化五花八门,为我国文化增添了不少魅力,但是不同的文化就有不同的禁忌,在酒店建设和服务过程中如果没有去注意,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例如满族在饮食、住房、甚至在节日时期有很多禁忌。在饮食中,满族禁止剁母猪或其它雌性畜肉,他们认为母亲给了他们生命,剁雌性牲畜的肉会遭到复仇;禁止在属鸡的日子里吃新米,因为鸡的消化能力很强,吃新米意味着常年都会肚子饿。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给民俗文化带来神秘和独特感,但在民俗文化与酒店文化交融时,也可能会导致酒店在经营和管理方面与当地名俗文化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

(二)可能会对酒店的整体利益有损害。有些少数名族会有不同寻常的民俗习惯,而酒店是以利益为主,从而导致了某些方面民俗文化与酒店文化不融合,出现一些利益上的损害。如有些地方民族会对某种动物十分崇敬而不去吃它,再有有些地区民族会有很严格的男女之防,而酒店要从全方位无死角的去服务顾客,这里面的矛盾冲突是无法调节的,一旦酒店妥协就会丧失许多财务收入,而长久以来形成的民俗文化是更加不可能妥协的,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谁也都不妥协于谁,酒店无法去吸收当地的顾客源,而当地居民更不愿意酒店在此常驻,这种情况长期以来会造成酒店利益的严重损害,而且不仅仅体现于经济方面,还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名誉上的损失。

(三)文化特色不明显,雷同现象严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顾客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就导致了市场需求的差异性。而最大的差异性莫过于文化的差异性,如果通过文化表现出全方位的魅力进而引起顾客的共鸣,这样就可以给顾客留下美好而又深刻的回忆,可以大大增加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与民族文化融合的酒店一般都会在具有丰富的民族风情的地域建立,当地的民族特征都会隐隐约约的被体现在酒店的设计与经营上,这就使得该地域以某一文化为主题的酒店在餐饮产品、装修艺术以及环境氛围的上会和其他酒店出现相似甚至雷同的部分。尤其是现如今跟风现象严重,民族风俗文化的酒店本身应该传递的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概念,但是在同一区域内非常容易发生模仿或者抄袭的现象,一系列雷同现象就会导致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和消费者的审美疲劳。

三、星级酒店文化内涵与民俗文化相融合的建议

(一)明确酒店文化与民俗文化融合概念。对酒店功能、布局、发展趋势的不完全把控是酒店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合过程中产生冲突和矛盾的主要原因。“中国酒店业教父”魏小安曾提出,酒店在设计中的基础性原则是功能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形式。所以,对于一个酒店来说首要的一点是功能,而后是结构最终才是形式。在实践中,我们应该从酒店的功能为出发点,功能是建立具有民俗文化的特色酒店的基础,而后从结构出发,进而在决定在这个过程中所应该采用的形式。如果仅以模仿这种方式创建一个民俗文化特色酒店,那绝对是在文化的形式或核心的步调上有了部分的理解差错。所以,具有民俗文化的酒店,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主题,然后确定结构,再从结构上确定采用何种文化形式。

(二)对民俗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酒店吸取民俗文化时,有许多民俗文化并不适用于酒店文化,这就依靠于决策者的判断力了。一个好的决策者是一个酒店发展和建设的舵手,而在酒店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交融时,一个好的方向尤其重要,该舍弃的地方必须舍弃,一切为了酒店利益出发,找到适中的折中点,这样既不会让当地居民对酒店保持一种抵触态度,又不会损害酒店的整体利益,将酒店文化和民俗文化完美融合。

(三)既要进行融合又要保持酒店的独立性。人们每天都会因为外界事物、事件的影响诱发不同的体验,而酒店就是旅行者对一个地区体验的第一站,现在许多地区酒店都存在主题过于笼统,缺乏差异性的问题,这样就很难形成自己独有的特点,不能给游客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以我国山西平遥为例,平遥作为晋商的发祥地,有用悠久厚重的儒学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建筑文化,这些各种不同种类的文化体现了我国在明清期间的文化特色,那么在平遥建设发展的酒店可以选择其中某一文化例如宗教文化,从而开展体验营销,每个酒店都选择不同的文化主题,这样不仅能显现出酒店的民俗文化,更不会让顾客有重复感,从而带来新型的享受,这样就会从根本上避免了互相模仿,恶意竞争现象的出现。

结论:无论是对于酒店行业还是对于民俗文化来说,酒店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文化的相融合意义重大。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酒店创造真实的情景,形成具有独特酒店文化与氛围的消费环境,给顾客带来不一样的吸引和兴奋点,而酒店在这其中不仅可以盈利,更是可以获得自己企业文化的灵魂。

感受民俗文化魅力篇3

【关键词】民族舞蹈;审美价值;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64-01

舞蹈是人们以身体为工具,表达自身想法、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我国的民族舞蹈来源于各民族劳动人民,表达着劳动人民最真实、最质朴的情感,反映了一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状况,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我国有56个民族,拥有悠久的社会历史以及多种多样的民族舞蹈,而各民族舞蹈又由于地域、文化以及风俗习惯之间存在差异,民族舞蹈也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是我国独特的艺术瑰宝。

一、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

舞蹈与文字不同,其是一种以肢体动作为工具表现自身情感、思想的方法,其能够通过动作、技巧、姿态等方面表现古老的宗教祭祀或民族节日等风俗活动[1]。舞蹈表演者通过自身的表演将上述信息呈现出来,从而让观众理解并得以传承,民族舞蹈从本质来说是反映各民族文化的艺术,拥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一)韵律美。舞蹈在我国古代就发展得非常成熟。《丝路花雨》是一部以敦煌壁画为原型创作的舞蹈剧,其通过表现舞者群像流动线条的韵律美,舞者在舞台上尽情飞舞,并以独特的东方造型和肢体动作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观众[2]。韵律美是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通过有规律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结合音乐给予人们一场视觉、听觉盛宴。

(二)创造美。舞蹈具有运动美,也就是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但是在动作转变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间隙或停顿,这种有迹可循的间隙和停顿会让观众在视觉方面保持相应的停顿状态,也就是基于这一特点,赋予舞蹈更多的创造美。因此,舞蹈作品编排过程中,舞蹈表演者总是会在每个停顿间隙摆出不同的造型,并将这些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舞蹈动作。此外,民族舞蹈在创作过程中也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例如《安代舞》的原型是草原民族信奉萨满教的祭祀仪式。舞蹈表演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将舞蹈造型转变为肢体动作,并将这些动作在舞台表演中进行活化表演。

(三)情感美。舞蹈能够表现舞蹈家的情感、思想,我国的民族舞蹈则从不同层面上表现了民族劳动人民对社会活动的认知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例如著名舞蹈演员杨丽萍的《两棵树》,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夫妻树和相思树,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其通过将树人格化,利用舞蹈表现青年男女追求纯真爱情的美好愿望[3]。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光靠肢体动作是无法打动观众的,所有的舞蹈表演都需要通过抒发某种情感,并以肢体动作去表现它,让观众感受到舞者的内心,从而产生共鸣。

二、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

我国民族舞蹈的种类多样,是各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

(一)丰富性。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舞蹈的种类多种多样,文章主要对几种比较具有典型性的民族舞蹈进行分析。1.蒙古族舞蹈:蒙古族生活在广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就过着游牧的生活,其民族文化具有勇猛、拼搏的精神,因此在舞蹈表现中多与草原狩猎和游牧生活有关。蒙古族舞蹈中有许多动作都是模仿凶猛的动物,具有雄浑、豪迈的特征,这与其自古以来对草原和勇敢的崇拜有密切的关系。2.维吾尔族舞蹈:新疆维吾尔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称,维吾尔族舞蹈继承了“乐舞”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吸取东方与西方舞蹈的精华,经过历史的演变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舞蹈风格。

(二)民族性。由于各民族生活地域、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各民族舞蹈之间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各民族人民生活在一起,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了民族精神,因此在民族舞蹈表演中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舞蹈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傣族舞蹈优美含蓄,孔雀舞中表现的温和典雅与傣族人的民族特性非常相符,凸显了民族自尊心。

(三)文化性。每个民族在历史变迁中会沉淀下其特有的文化,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中会逐渐被传承下来。民族舞蹈家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在舞蹈表演中或多或少都会带有民族特征。例如蒙古族自古以游牧、狩猎为生,骑马、弯弓是其生活的一部分,在蒙古族舞蹈中也常常被使用,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

三、结束语

文章首先分析了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然后讨论了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旨在推动民族舞蹈的弘扬与发展,保护我国的艺术瑰宝。

参考文献:

[1]韩珂.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探析[J].大舞台,2012,23(9):102-103.

[2]代欢.民族之根,时代之魂――关于内蒙民族舞蹈发展的民族性及其审美个性[J].乐府新声,2015,33(2):193-196.

[3]于岩.浅谈舞蹈技巧在民族舞蹈中的运用[J].华章,2014,23(15):64-65.

作者简介:

感受民俗文化魅力篇4

关键词:旧城改造;杠杆效应;现代技术;自然生长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275-01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崔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但由于许多城市以一种违反常规的速度扩展,因而在城市的内部空间,留下了许多与城市发展水平不一致的街区。这些“城中村”的街道形象以及内在原住民的生活方式,都远远落后于中国经济发展步伐和城市形象建设。在当前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硬件设施和优质的生活环境,来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魅力的旧城改造势在必行。

旧城改造并不是新鲜事,自古以来便有之。过去的旧城改造是以一种城市自然生长的方式慢慢发展和前进的,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更多的人性化,也就没有引起太多的社会关注。而如今在面对城市的文化传承、商业资本的巨大压力和原住民的生活困境时,完全去掉再重建落后的街区已成为了乌托邦式的幻想。于是乎旧城改造这一折中的办法成了新世纪城市更新中的宠儿。加上日益紧张的土地供应关系,使得目前的声势无比浩大。在声势浩大的背后,相应的出现了许多问题,代表着落后的“灰瓦土墙”城市面貌,被高大亮丽的瓷砖建筑所取代,在推土机所主导的这场旧城改造运动中,城市的发展记忆和民俗历史文化在旧城改造中渐渐的离我们远去。

面对当下旧城改造中“瓷砖”与“土墙”间的博弈,作为从事设计教学和实践的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和见解。

一、旧城改造不等于简单的以新换旧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改造本身就意味着保留。那些该保留,那些又该改造呢?仅仅依靠相关的管理条例是远远不够的,他并不是一个以新换旧的简单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应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去区分改造和保留的界线,不然在大众意识薄弱的情况下将导致这条界线的模糊。大家就会简单而又粗暴的以经济作为可靠的标准,来划分那些该留,那些该改。在这种划分标准大量使用的情况下,于是,人们就打着旧城改造的旗号,用推土机在城市的发展记忆和民俗历史文化上,肆意的追求着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许多历史文化古迹遭到了严重破坏。

例如,世界十大名曲之一《二泉映月》作者阿炳的故居一直以来被附近的学校作为实地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教育同学们关于阿炳的艰苦创作历程。但当阿炳的故居被掀去了整个屋顶的时候,老师们只能在废墟上给同学们讲述阿炳在此创作了《二泉映月》等大批名曲,当时的作曲家阿炳处境艰难,但面对梦想,并未退缩的高贵品质。而如今,面对文物古迹被“拆”,同学们询问:“阿炳故居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吗?为什么会被拆除?”老师们无言以对。这种令人沮丧的现状,让人们开始疑问“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城市魅力”。显而易见,这不仅仅推掉的是破碎的土墙和散放的砖片,而他推掉的却是城市的历史文脉,推掉的却是城市的真正魅力。

像这样的例子全国还有很多。发展不等于没有过去。城市魅力并非千层一面的现代化,理想的城市应是一个兼容并属,多元多样的综合社区。古老而幽寂的街区和风貌是现代化都市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城市文明的记录者与传承者。所以,在面对旧城改造中拆与留的问题时,全社会都应该提高认识,三思而后行,应该考虑到经济,文化等各方的利益,不能顾此失彼,到时得不偿失。

如果全社会能清醒的认识到保留和改造间的界线在旧城改造中的重要性,那么就能较好的解决我们面对旧城改造时意识形态问题。

二、旧城改造中的杠杆效应

所谓旧城改造中的“杠杆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只考虑经济利益指标的状况下,利益被放大的同时,也使旧城中的民俗风貌,城市肌理和原住民等其他方面承担的受害风险加大了很多倍。

但就实际操作层面而言,目前,历史保护,开发商,原住民,政府和城市魅力间缺乏利益平衡支点。由于政府在这方面投入乏力,也导致了监管处于不利地位。使得开发商才可能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侵占其他相关各方的切实利益,也才会有旧城改造中民众抗拆的笑话和自焚的悲痛。

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努力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各级政府在面对旧城改造背后的各部分间的利益关系时,应该良好的起到利益平衡支点的作用。

三、现代技术下的“假古董”

此外,我们谈到旧城改造就不得不谈到现代技术。现代技术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力的促进了人类城市和文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一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吞活剥,制造了大量的“假古董”。他们一本正经的给久远的街区“穿西装”“画古装”。一时间追求城市特色魅力的“假古董”街区在全国泛滥成灾。传统的有机和混乱对现代技术的适应显得多么的力不从心。这种既不古典又不现代的风貌,明显缺乏一种人们生活习习相关的文化灵魂。一个个“穿西装”“画古装”的方盒子也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中独有的产物。

面对现代技术下“假古董”的图片,从色彩和造型而言,你可以深切的体会现代技术的无所不能。但这种“夺回古都风貌”的表面临摹,就本质而言除了视觉上的愉悦外,又留给了我们什么呢?难道一个地道的村姑仅仅因为穿上新装就会摇身一变成名模吗?追求特色,重视传统街区的文化性也并不等于盲目的“画古装”。其实,在色彩和造型背后的独特民俗才是真正值得推广的,才是特色街区的魂之所在。

四、尊重城市的自然发展过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也进行过旧城改造的城市更新方案。但他们却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循序渐进的慢慢改。在他们眼中旧城改造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长久的。而并非我们所认识的那样,是一种短暂的社会现象。也正是由于这种以追求短和快的做法,造成了如今旧城改造饱受非议的结果。

其实,真正好的城市是自然生长出来的。Camilo Sitle在其著名的《Arts of Building City》一书中,曾感叹到欧洲中世纪自然和独特的城市布局。在那时,城市往往是自然生长而成的。当你走在曲折的街巷和奇特而又不规则的广场上时,会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尊重城市的自然发展过程才能更好的留住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是在特定价值体系、伦理道德及法律所影响形成的。过多的对历史街道打破和改造都会影响到其原住民的生存状态。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正因为有了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地球的每个角落、才会有自己的城市风格和特色。城市魅力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城市的自然过程。因此,旧城改造应尊重城市的自然发展过程。

感受民俗文化魅力篇5

【关键词】民俗特色 幼儿 审美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12-02

民俗特色是开展幼儿审美教育的重要素材,其形式生动、寓意深刻、内涵丰富,能够提高幼儿审美的兴趣,并且在民俗特色的学习和了解中,对于美的事物以活动、技巧、声音、图画、手艺等多种途径呈现,能够唤起幼儿对美的认识和追求,尤其是让孩子们亲自感悟民间艺术的魅力,能激发幼儿的艺术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

一、利用民俗特色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操

要想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操,要让学生对美好的事物动情、生情,从而发现美和欣赏美。民俗特色可以说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印上了浓浓的民俗文化烙印。直到成长到幼儿阶段,孩子已经对美的事物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这个时候就需要唤醒和培训其审美感知能力,为将来发现美、欣赏没和创造美奠定基础。在对幼儿审美感知能力培养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地民俗特色来引起学生对美的认识,增强对美的情感。例如每年的各个节日,人们的服装、饰品、舞蹈、戏剧等都民俗特色文化的具体表现。但是由于幼儿的感知能力有限,无法对文化内涵丰富的民俗作品产生较深的认识。在这里,教师可以把目光瞄向乡土气息上,比如土地、山河、草木、播种、耕地、劳作、收获等,还有幼儿经常看的见的美好的事物都可以引导幼儿去感知美,增强爱美之心、陶冶情操。

二、利用民间艺术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

我国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我国人民智慧的表现,展示了古代人们在创造历史中,与大自然搏斗、融合,出现的群体性的艺术,民间艺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蕴含着创造者的思想和感情,它对丰富民族文化的内涵和形式起到了很大作用。民间艺术发展至今,许多已经流失,有许多民间艺术被人们误解或者忽略而没有得到传承。在幼儿审美教育中,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是幼儿所乐于接受的,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幼儿审美教育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有计划的、有选择的将当地健康的、向上的、文明的民间艺术引进幼儿的感知和审美教育中,让幼儿充分体验民间艺术的独特性魅力,学会用美的眼光去看待美的事物。例如“剪纸”,其属于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作,通过人的创新思维模式,将脑海中想象的画面通过不规则的图形展示出来,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像独特而有趣的动植物描述这都是幼儿绘画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剪纸的技法、造型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再如“泥塑”,民间泥塑和民间剪纸都属于同一种民间艺术类型,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审美教育素材,像孙悟空、猪八戒、哪吒等泥塑题材,都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感知能力培养生动例子,将这些人物形象的形态、神态、精神、性格、智慧以及情操等以泥塑的方式结合教师对其历史故事的讲解,能够极大地提升幼儿的审美意识。除此以外,民间艺术相对来说属于一种自然纯真的艺术形态,其造型甚至是创作者随心所欲的结构,这种造型意识和幼儿的形象思维模式正好吻合,幼儿对于艺术的认识是不加矫饰且不成熟的,他们多是直接用质朴的心灵去感受眼中的世界。所以,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我们经常看见他们在作品的造型上的夸张和不协调,这也是他们天真率性的表现。幼儿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将形象多变、不拘一格的民间艺术融合进幼儿的审美教育中,能够调动幼儿的审美意趣和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

三、利用民间美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去引导幼儿了解民间美术,学习的民间美术的技巧,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例如“国画”,喜上眉梢、骏马图、清明上河图、松鹤延年等等图画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素材吗,教师通过讲述它们的象征意义能够唤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讲述他们的绘画技巧,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民间美术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俗特色的典型,其造型多姿、色彩多样、材料多变、肌理生动,蕴含的美术价值非常深刻,是对生活实践的总结。再如民间工艺,其包含了塑 、勒、刻、剪、粘等多种技法,有关于色彩的调配、刻画的方法、装裱的形式、泥塑的选料、模具的制作、工具的造型等等都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而总结出来的技术工艺,这些在课本上是很难学到的,需要模型、设色、机构设计都多方面知识讲解和学习,并且还涉及到许多细节,体现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奋斗不息的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意思,引进民间美术来丰富课堂教学,这样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内容丰富有趣,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进一步拉近。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家乡的民间美术品,带领幼儿观看民间艺术品制作的全过程, 通过现实观察和实践,让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中了解民族民间美术品的材料和制作工艺, 从而学会欣赏民间美术。这样让幼儿体会民间美术的创作过程,感受民间美术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从而培养其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情怀,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

总之,我国有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民俗特色文化,对于幼儿审美教育能起到很大的帮助。在地方幼儿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民俗特色素材,根据当地民俗活动特点,设计审美教育方案,让幼儿通过对民俗特色的了解和学习,培养其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的意识,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升。

参考文献:

[1] 林静.审美感知:儿童美育第一步[J]. 大众文艺. 2010(15)

[2] 朱红珍.幼儿园如何开展特色教育[J]. 考试周刊. 2011(20)

感受民俗文化魅力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景观;地域文化;民间艺术元素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结构的大幅变异,给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带来了空前的变化,随着中国人口数量急剧增长,城市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也在迅速扩大。然而,当我们置身某城市,除了当地自然景观和历史遗留可以让心灵有一丝传统文化的安慰和滋养外,其余足以使我们感到强烈的空洞和乏味!尤其是当代众多城市在规划建筑上,基本没有考虑地域文化气质和民俗艺术元素的渗入,更没能体现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因其建筑同一性的相互模仿和拷贝,呈现了千城一面的同一模样,使我们的精神感到无处皈依。中国大部分城市正在像革命一样疯狂地抄袭和复制,这样将导致城市品位的急剧下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城市应有的魅力。

那么,一个好的城市具体应体现在那些方面呢?法国著名的城市地理学家什梅尔说:“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评价一个好的城市,主要应从城市自然景观、城市规划布局、城市人的精神风貌、思想观念以及政府的管理模式和行政效率等方面人手,而市民行为、文化氛围,风土人情又是富于特色的城市形象最关键的内容。那么,如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充分体现以上内容呢?如何借鉴、融汇地域文化气质和民俗艺术元素?使民间艺术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城市空间的方方面面?如何使城市成为一种景观,一种具有深层文化魅力的城市?下面,就以甘肃庆阳市为例来论述以上问题:

庆阳市历史渊源、城市建设规划及视觉现状

庆阳市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坐落在土地肥沃,植被丰茂的董志塬上,一望无垠的董志塬为城市的基础建设提供了无限方便。近代庆阳市城市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也带来诸多问题。从城市功能上讲,庆阳市城市建设从四面八方依次展开,城市格局也在不断的扩展,为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畅通的城市环境。遗憾的是,在以经济发展为主脉的今天,城市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传承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写道:“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里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并在同一著作中写道;“城市作为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和反射”。那么,如今的城市又是如何体现和反射物质和精神的东西呢?严格的讲这种反射是一个综合体,它包括人们的精神风貌、气质、文明程度、建筑风格和幸福指数等。这里我们只论述在庆阳市城市建筑风格和城市景观的规划和设计上融入和体现地域文化气质和民间艺术元素的必要性。

首先,庆阳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远在20万年以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轩辕皇帝曾在此活动,周朝先祖在此兴业,创造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其独特的黄土高原地域地貌使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在这里得以完好保存,原始古朴的民间艺术和浓烈的乡土文化成为庆阳民俗民间艺术得以延续的基础。这里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其主要文化遗留包括香包刺绣、皮影、剪纸、陇东道情、陇东秧歌、雕塑、编制、轧染、民歌等。其中香包刺绣、皮影、剪纸和陇东道情因其艺术风格独特,被誉为庆阳民间民俗艺术“四绝”。如何建设魅力的庆阳城市,不但要依托美丽的自然环境资源,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在建设和整体规划中体现地域文化气质和民间艺术元素,因为文化因素对城市经济社会利益的影响有长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有时也具有决定性。列宁曾写道:“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因此,要以研究和挖掘能代表本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和视觉识别做为城市整体规划的首要目标。

其次,城市特色是城市生长的基因,如何保持城市特有的基因,是城市规划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规划中应结合庆阳的自然特点、历史文脉、建设现状、文化传承和主题景观等。近年来,随着庆阳经济的复苏和对外宣传力度的加大,同时伴随着数次相关大型民俗活动的成功举办,庆阳已获得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道情皮影之乡、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中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中国民俗艺术教研基地等。问题的焦点正在于:试想,当国内外朋友慕名来到这个文化之都时,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与其他城市并无差异的城市面貌,这所城市并没有提供与以上称谓相匹配的视觉识别和信息元素,使人们无法判断和感知到庆阳独特的地理地貌和丰富的民间艺术。

再次,从近期《庆阳市城市规划简介》来看,庆阳市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陕甘宁接壤地区的经济发展强城,陇东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绿城,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生产智慧和生活基地,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庆阳市城市性质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活力城市、人文魅力城市、黄土生态城市。但规划简介中并没有详细提出如何建设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如何实施?如何发展魅力城市,具体应体现在那些地方?这样口号式的提出问题难免显得有些牵强空洞。从现在庆阳市城市建设来看(这里主要针对建筑和公共空间),没有统一的建筑样式和统一的风格,或者说在建筑和公共空间中没有体现庆阳特有的文化气质和民间艺术的视觉识别,当人们置身其中,单从视觉上讲,与上述很多称谓是无法衔接和联系在一起的。所谓现已形成的“一街(桐树街)一坊(锦绣坊)”和普通的街道基本无太大差别,而“锦绣坊”也只不过在街口修建了一个小小石牌坊而已。无论从建设规模和建筑特点上都无从考究!

感受民俗文化魅力篇7

【关键词】民俗文化;城市;现代化;建筑设计

民俗文化就是民间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其与民族生活习俗息息相关。常见的民俗文化有:剪纸、戏剧、雕刻、陶瓷、绘画等,这些民俗文化不仅完美展现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而且还将人民审美的精神需要物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因此得以发展,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俗文化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城市现代化建设不仅能够完美体现民俗文化,还是传承民俗文化的载体。

1民俗文化与城市建设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以及社会价值,它不仅是我国各个民族生活习俗的体现,而且还是人们对审美定义的体现,此外,它还能将人们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在城市建设中,充分体现了民俗文化的美学特点。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民俗文化,不仅可以达到较好的美化作用,还能增加建筑物的内涵,使该城市更具历史意义。所以,一些城市为了打造自身的特色以及文化,会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入一些民俗文化元素,文章将从以下几个实例开展讨论:

(1)西安造湖

有关资料表示,西安造湖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历史上“八水九湖”从而促进城市建设经济增长。但是西安建造的28个湖泊,其位置并不是随便选择的,而是按照历史的样子,将其恢复。

(2)恢复昆明池

历史上,昆明池是由汉武帝模仿云南滇池而修建的,从此之后,昆明池便成了唐汉两朝皇家园林中林苑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直到公元827~835年,也就是唐文宗大和年间,昆明池干涸。那时候昆明池象征着天河。有关昆明池的记载古籍有很多,所以,对昆明池的恢复是有历史依据的。虽然昆明池干涸至今已经有1100多年,但是当地的民众,传承了其文化并产生了新的文化因子。这种新文化的形成在历史的进程中成了独特性较强的一种民俗文化。

(3)石婆庙、石爷庙的建设

长安斗门镇有很多石婆庙和石爷庙,其主要是由牛郎织女传说而建造的。所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在石婆庙和石爷庙都会举行于此相关的庙会,庙会仪式盛大,参加的人也很多。此外,大部分年轻人都会在七夕这天举行庆祝活动,以此纪念牛郎与织女之间的爱情。石婆庙与石爷庙的建立,成了该城市的一个特色,这种将民俗文化加入到城市建设中的特色建筑,不仅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还能为城市增加更多感彩。由上述可知,这一系列的实例表明,民俗文化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城市建设中加入适当的民俗文化元素,可以满足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追求以及需要。从广场中的雕花到陶瓷装饰,都体现了民俗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普遍应用。但是民俗文化在城市建设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城市建设中若不根据城市实际情况,而将民俗文化随意生搬硬套,容易导致融入的民俗文化元素与城市形象不符的现象。再加上外来思想文化的融入,使得民俗文化在城市建设中逐渐失去了其传统文化价值,造成了地域与城市景观形象完全不符的混乱现象,使得民俗文化应用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在城市建设中更好地展现中国民俗文化魅力,就必须合理有效地结合地域民俗文化,进而为城市打造独特的艺术景观。

2民俗文化与建筑设计的有效结合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仅仅在于外形美观,内部舒适。但在社会发展中,人们的审美和追求越来越高,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其中,民俗文化的融入,不仅增加了建筑的使用寿命,而且还提升了建筑的文化内涵。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民俗文化与建筑设计的有效结合进行分析:

(1)美术的应用

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外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因为建筑外观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特点,还能增加建筑的魅力。民俗文化具有其独特的美术价值,在建筑设计中加入一定的民俗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的魅力,打造特色建筑。建筑设计主要包括室内和室外两个重要部分,人们为了追求美,往往会通过美术文化的美来装饰室内室外的环境,从而彰显建筑设计的艺术美感。另外,随着民俗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演变,其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民俗文化不仅塑造了中华炎黄子孙的民族特性,也凭靠着其独特的东方特色美学观念,推动着全世界的文化以及艺术发展。

(2)装饰的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家具对于房间来说意义重大,不仅体现在家具具有很强的表达作用上,还体现在家具的衬托作用上。如何摆放家具以及使用怎样的家具都会直接影响房间的气质,采用复古风类型家具、淳朴风家具、利用家具的色彩、家具的图案等来协调房间门窗与家具之间的一致性以及美观性,在视觉上给人一种舒适、享受的效果。

(3)符号的应用

在创作一个艺术品时,从其色彩的选择到造型成品,都有一定的设计意义和寓意,并且是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来设计的。其中,在设计过程中引用的图案、雕花等符号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的一个主流。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符号,可以将艺术效果充分表达出来,所以,在建筑设计中,符号的应用具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鸟巢的建立。鸟巢将中华文化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种表现力不仅体现在鸟巢能够让人迅速知道入口,而且还体现在其造型容易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此同时,鸟巢的简洁、新颖造型让人们形成较明显的视觉冲击,吸引人们的眼球,且其类似鸟窝的造型传达着家的寓意。

3民俗观念对于建筑设计的价值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部分的民俗文化,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在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民俗文化,并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特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现代建筑设计的艺术感,还能表达人们对物质文化的渴望以及追求。此外,在建筑设计中还可以应用民俗文化来装饰建筑,一方面,这样做可以起到美化建筑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具备保护建筑的作用。现代化建筑设计随着时间的发展,其造型越来越新颖,其不仅表现在外观上得到了创新,还表现在建筑的内涵上有了新的寓意。建筑设计的变迁体现着时代的变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际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所以,许多人觉得传统建筑设计应该被社会淘汰,新的建筑设计应该与时代相结合,打造国际性建筑。然而,我国建筑艺术在国际上却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与认可。民俗文化的加入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重大,其不仅能充分表达建筑的艺术美感,为建筑打造独特的魅力,还为建筑设计带来更好的契机,为其今后的发展保障护航。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好的设计不仅保证人们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还能为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更多方便。民俗文化的引用不仅可以将其独特的魅力表现出来,为城市建设打造自己的特色,还能彰显一定的历史意义,为城市增加更多感彩。此外,民俗文化加入到城市建筑中,不仅是一种有效的传承方式,还是一种创新建筑设计,这为城市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前景。在今后的城市建筑中,需要适当结合城市与民俗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魅力与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升荣,罗维.浅谈民俗文化与城市建设[J].武汉理工大学,2013(12):9~12.

[2]刘子瑞,林小俞.基于文化特征的西安商业区规划设计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06):10.

[3]王少文.民俗文化与城市现代化[J].城市建筑,2013(01):88~90.

[4]王建国.浅析城市规划当中的特色文化建设研究[J].南方建筑,2014(02):10~15.

感受民俗文化魅力篇8

大家上午好!

**学校第九届“**”体育文化运动会今天隆重举行。首先,我要向在场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积极筹备运动会的所有**师生表示诚挚的问候!

以体育竞技比赛为媒介,用我们特有的方式诠释奥林匹克精神与不同文化主题的内在关联,是**文化主题运动会的特色所在,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今天,第九届“**”体育文化运动会又为**校园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刚才的入场式表演,17支代表队为在场所有人奉献了一场中西方节日和民俗的文化盛宴。有人说,节日民俗犹如行为艺术一般,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而在入场式表演过程中,同学们化身行为艺术的实践者,从节日民俗的起源开始,用心地表现着节日和民俗背后,历经上千年斗转星移孕育而生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我为你们的精彩表现感到无比骄傲!

同学们,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中西方文化长河里,每一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是一个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无论是国庆节、中秋节,还是感恩节、万圣节,相信同学们在此次运动会开幕式上,一定会收获更多有关节日与民俗的故事,明确每一个节日的时间,了解众多节日背后的意义。

节日文化传承和发扬的是传统文化的光辉。同学们,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是属于每一个民族代代沿袭下来的传统文化却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在浩瀚苍穹中、在蔚蓝天空下,成为人类文明源远流长的古老而璀璨的瑰宝。我们有责任将它继续传递下去并发扬光大。**人,要做最好的自己,更要做最好的文化传承人!

今天,是属于**的节日。我希望每一位来宾和**师生一起,热情参与我们的体育盛会,携手庆祝我们的专属节日!

同学们,我相信刚刚完美诠释五洲节日与民俗的你们,在即将开赛的各项体育项目中,一样能够发挥自己最佳水平,展现你们青春阳光般的活力。我希望在你们身上,能够再次看到这个夏天风靡在巴西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姑娘们的坚持与果敢,让不服输的女排精神传递在**的绿茵场上!

上一篇: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医疗质控中心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