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时间:2022-09-24 03:15:00

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摘要】 新课程在实施的过程别强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萌生兴趣、生成问题、积极探索、有效习得新的数学知识. 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缺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关键词】 恰当的情境;农村数学;课堂效率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创设的数学情境脱离实际,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造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现象,成因之一是脱离实际. ”在农村许多教师创设的是老师熟悉的情境,教师兴趣盎然,学生一脸茫然,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不新颖、不生动.

在初中数学《三角形的全等》的教学中,某教师为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特地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如下:

师:大家来看一个问题:这是一块三角形玻璃窗,里面的玻璃“啪”的一声损坏了,现在要打电话给玻璃店的老板配一块与损坏的玻璃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三角形玻璃,至少要报给玻璃店老板这块破裂三角形玻璃的几个数据呢?

生: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玻璃窗的尺寸告诉老板呢?

这样的情境与生活经验相悖,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创设的数学情境只重趣味性,缺少“数学味”

在情境的选择上部分教师只注重趣味性,而对情境的数学价值思考不多,这样的“情境创设”,偶尔为之也未尝不可,但数学课堂的问题情境应对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激起学生对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

下面是“平行四边形的教学片断”

师:(出示喜羊羊的图片)同学们,认识他吗?

生:喜羊羊.

师:喜羊羊是生活的有心人,他善于观察生活,还注意收集生活中的图案. 你能从喜羊羊收集的图片中找出我们熟悉的几何图片吗?(展示喜羊羊收集的各种平行四边形图案)

开始,学生的兴趣被“喜羊羊”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观察图片是“善于观察的喜羊羊”、做课堂练习是“善于动手的喜羊羊”、进行课堂总结是“善于反思的喜羊羊”……

这一问题情境的设计,既缺乏思考价值,又缺少对后续教学的引导价值,只有趣味性而少了探究性,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

(三)创设的数学情境局限于导入环节,不能灵活贯穿于教学过程

现在许多教师一般在新课引入阶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改变了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实际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数学情境之中.

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导入新课后,该情境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剩下的绝大部分时间还是脱离情境单纯地学习数学知识. 同时缺乏能贯穿于多个教学环节,自始至终发挥各种作用,始终贯穿于整个新知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情境.

二、“恰当的情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到底怎样创设呢

(一)“恰当的情境”要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应从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捕捉数学的精彩镜头,再配置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生活原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恰当的情境”要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创设一个个富有趣味的问题情境,如故事、游戏中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三)“恰当的情境”要有探究性,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心理,并用科学的思考去探究,讨论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创设尽量多的机会,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参与新知的探究活动中.

(四)“恰当的情境”要具有可操作性,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新课导入时,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情景,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使学生发现规律,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数学形象好、具体化. 例如: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时,可以首先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长度为4 cm,5 cm,6 cm,8 cm,10 cm的五根小木棒拿出来进行动手操作. 任意取三根将其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接着提问:(1)任意三根小木棒能否都能拼成三角形?(2)有几组三根小木棒能拼成三角形?(3)有几组三根小木棒不能拼成三角形?试比较两根短棒长度之和与长棒长度的关系?(4)通过上述操作,请猜想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5)试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你的猜想,并证明你的猜想. 这样,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变了学习方式,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力、理解力与创造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能力.

问题之中有情境,情境之中有问题,问题是关键,但情境的创设是关键中的关键. “恰当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实践证明,“恰当的情境”是一种“意味无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活生生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自己生活的情境中可以看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上一篇:电子白板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使用 下一篇:把握初中数学探究学习的有效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