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研究

时间:2022-09-24 12:20:26

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研究

一、前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危企业的不断涌现,重大危险源及重大事故隐患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火灾、爆炸、中毒等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也时有发生。事实表明,尽管这些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起因和危险程度不尽相同,它们都是失控的偶然事件,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重大危险源及监控管理现状和问题

目前,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企业根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决定要求,认真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的主体责任,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建立健全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并根据企业实际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和监控,对存在的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制定实施应急救援预案。二是由市、县两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辨识和登记建档,通过开展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活动,结合安全标准化和行政许可审批等工作,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企业的监督管理。但我市尚未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测、控制、预警和管理信息系统,对重大危险源还缺乏系统、有效的监控监管手段,还不能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分类监控和分级监管的科学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长效机制。

现在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五个问题:一是有关企业不能很好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认识不足,工作自觉性差,安全投入不足,监控管理落实不到位。二是有些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一些基于GIS、GPS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具体场所和设施中的应用不广泛,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的技术含量不高。三是由于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和有关的配套性制度没有出台,有关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不健全、不配套,有关重大危险源分级、评价、监控的规范性文件约束力不够,严重制约了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监管工作的开展。四是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应急救援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建立,远程监控、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信息网络不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监管手段创新不足。五是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不健全,在重大危险源普查辨识、登记建档、安全评估、检测监控、应急救援等方面提供技术研究、服务和咨询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中介服务机构很少,不能满足实际监控管理工作需要。

三、实施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对策

重大危险源企业要从源头控制、超前防范、主动预防入手,采取各项安全监控管理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实现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基于GIS的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控、监测预警及应急救援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科学有效的监控管理网络,为重大危险源监控和日常监管及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提供信息支持,切实提高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监管水平。具体对策如下:

(一)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重大危险源。通过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辨识和登记,建立重大危险源基础信息档案或数据库,使企业和有关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掌握重大危险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及其安全状况,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开展了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风险评价),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就可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报告,及时了解、掌握企业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状况,制定重大危险源分类监控、分级监管方案,实施有效监管。

(二)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体系

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将立足于与重大危险源日常监控监管工作相结合,系统服务器应用平台基于GIS技术,采用B/S和C/S两种结构形式,能够采集、存储完整的重大危险源基础数据和安全状况的动态信息,实现重大危险源动态安全监控监管功能,并能整合各种应急资源信息,为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1、建立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体系。要有效控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必须从防止重大事故隐患和激发条件的产生入手。可通过建立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市、县、企业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体系,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的监控,适时了解重大危险源的工作状态,随时掌握重大危险源变化情况、设备维护数据、安全检查报告以及安全管理状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并采取措施实施整改,有效消除事故隐患和激发条件。同时,结合重大危险源评估及事故后果的模拟预测结果,对重大危险源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有效监管。

2、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建立监管部门和企业端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应用自动检测与传感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计算机通信、机械控制等高新技术,在企业生产、储存过程中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及毒物泄漏的重大危险源部位和场所,设立诸如温度、压力、液位、有害气体浓度等检测仪器仪表,对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或实时的检测、检验,采集有关的工艺参数数据及视频信号,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可能使重大危险源由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给出预警信息,从而提高重大事故预警水平,把重大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还可通过信息平台查阅企业上传的监测记录,对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重大隐患的单位,实施重点监管。

3、建立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信息体系。通过建立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信息体系,采集存在重大危险源企业的地理信息、产品特性信息、安全检测评估信息、救援力量信息、救援物质信息、救援药品信息、应急救援预案信息以及救援专家组信息等数据。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所采集的原始数据和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进行编制储存,并可利用系统平台建立的危险化学品扩散、挥发和泄漏模型,进行死亡半径、安全半径的模拟计算,从而优化出最佳的事故处理和应急救援方案,为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提供信息和辅助决策。此外,当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信息平台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自动锁定事故发生的位置、伤亡半径和人员的疏散范围,以及就近的救援力量、救援物资、救援专家和救助医院,并通过系统预设的企业(或政府)应急救援预案,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有效控制和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三)健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一旦发生事故,要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负有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主体责任的企业,应制定现场应急救援预案,提出详尽、实用、清楚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并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和学习,定期举行演练,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可根据本地重大危险源情况,制定应对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场外应急救援预案,抑制和减少突发事故可能对公众生命和财产以及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应将发生事故时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材料,散发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公众,保证公众充分了解发生突发事故时的安全措施,并适时修订和重新印发应急救援预案宣传材料。

(四)建立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

有条件的市、县、区应依托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和其他社会单位或组织,建立起相应的监控技术研发机构和安全中介机构,并加以规范、引导和监督,形成重大危险源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在重大危险源普查辨识、申报登记、安全评估、检测监控、机理研究、治理整顿、应急救援等方面提供技术研究、咨询和服务。同时,市、县两级有关监管部门可充分发挥安全中介机构的作用,广泛开展安全评估和检测检验工作,为企业提供内容完整、数据准确、方法科学、建议措施具体可行的技术咨询与服务,并为监管部门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

重大危险源是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是搞好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源头性工作,是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等事故预防措施的具体体现。随着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形势将稳步好转,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上一篇:锅壳式燃油锅炉常见结构及安全性问题 下一篇:基于绝对剩余距离原则的VVVF电梯速度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