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山东高调重启国民休闲计划

时间:2022-09-24 11:17:12

案例内容:山东高调重启国民休闲计划

2011年8月2日,《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国首个以“纲要”形式颁布实施的全民休闲促进性文件。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对《纲要》寄予厚望:“让9700多万山东人也像广东人、重庆人、湖南人一样,大家都玩起来、都乐起来。8小时内好好工作,8小时外幸福愉快地休闲,剩下8小时好好休息。”为让山东人有更多时间休闲,《纲要》提出将严格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将职工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纳入同级文明单位考核、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考核。同时,原则上,凡是政府投资的休闲设施和产品都要免费开放。力争到2015年,山东文化、旅游产业收入将占全省GDP的14%左右。

1. 目标:2015年文化、旅游产业收入占GDP14%左右

《纲要》对国民休闲给出了定义。国民休闲是指国民在闲暇时间开展旅游度假、康体娱乐、求知益智、愉悦身心等活动。推动休闲产业发展必须消除人们对休闲的误解。多数人认为生产才是生产力,休闲不是生产力,专家指出,实际上消费才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它与投资相当于一架马车的两个轮子,必须平衡车子才能跑得平稳。从山东来看,虽然该省的GDP总量排名全国第三,但偏重一、二产业,服务业一直是发展短板。中国科学院2011年7月的中国各地区GDP质量内涵与排序报告显示,山东列第八名。这一名次上的差异真实反映了山东服务业发展与总体经济实力并不匹配的状况。数据证实了这一点。2010年山东旅游休闲消费达1300亿元,占山东旅游总收入的42.5%,但仅为GDP的3.3%,仍蕴涵着巨大的市场。为此,《纲要》规定要以满足全体人民休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育国民休闲意识,壮大休闲产业规模,丰富完善休闲产品,保障国民休闲权利,引导居民更广泛地参与休闲活动,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纲要》提出山东国民休闲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山东省将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兼顾高中低端消费市场的休闲产品体系,基本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休闲需求;基本形成适应群众休闲需求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机制,使全省人民都享有公共休闲产品和服务;参与休闲人数和有效休闲时间明显增加,追求健康休闲生活成为时尚;文化、旅游产业收入相当于GDP的14%左右。

2. 任务:大力发展休闲产业、丰富和完善“好客山东”内涵

《纲要》详细部署了山东发展国民休闲的六大重点任务和六大政策措施。六大重点任务分别是加强公共休闲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休闲产业、打造休闲精品综合体、开发乡村休闲资源、培育区域特色休闲产品、开展群众性休闲活动。

其中,关于加强公共休闲设施建设方面,《纲要》指出,把公共休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休闲设施网络。城市规划建设要按照“宜居宜游”的理念,充分考虑休闲要素,大力提升休闲功能。加快大众型休闲设施建设,规划发展文化休闲广场、城市公园、公共健身设施、公共绿地和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科技馆、生态自然馆、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文化休闲设施,以及旅游休闲街区、社区文化中心等。加强乡村休闲设施建设,规划发展一批休闲小镇、休闲农庄,加快发展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休闲资源向农村倾斜,促进城乡休闲资源互动共享,规划建设一批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适应散客成为客源主体的需要,在机场、车站、码头、高速铁路站区等人流相对集中的区域,加快建设一批游客集散中心,为大众旅游休闲提供便利服务。适应自助游、自驾游等新兴休闲业态,加强交通、住宿、餐饮等网络化服务,规划建设一批自驾游营地。

《纲要》指出,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休闲产业,调整优化休闲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和企业品牌,不断丰富和完善“好客山东”内涵。鼓励休闲要素和休闲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培育壮大休闲市场主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保护的基础上搞好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实现保护,实现休闲资源持久利用和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休闲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海洋经济融合发展,培育新型休闲业态。开发专项休闲产品,建设一批滨海休闲、森林休闲、湿地休闲、工业休闲、农业休闲、渔业休闲、科普休闲、文化休闲、影视休闲、网络休闲、动漫休闲、运动休闲、乡村休闲、养生休闲、修学休闲等基地,为休闲产业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

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山东投资,《纲要》提出,对发展势头好、管理规范的度假区和大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各地实际,完善度假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开放战略,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休闲企业来我省投资,在重点城市建设一批涵盖吃、住、游、购、娱等要素的旅游综合体,不断提升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农村有着大量的休闲资源,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纲要》指出,大力发展“绿道”休闲游,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按照建设大果园、大花园、大公园的思路,搞好“绿道”规划建设,全面开发农村休闲资源。依托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或人工廊道,规划建设一批景观游憩线路,形成连接城乡的“绿道”休闲网。完善“绿道”配套设施,加强沿线休憩站、停车场等建设,搞好自行车租赁、餐饮、卫生、安保等服务。推广“以藤结瓜”模式,以“绿道”为“藤”,以沿线乡村旅游点为“瓜”,带动发展“农家乐”、“渔家乐”和“森林人家”等,实现致富农民、健康市民、快乐游客的目的。

为了突出山东特色,开展群众性休闲活动。《纲要》还特别提出,举办“国民休闲汇”活动,每年8月至10月,集中举办乡村休闲、健身养生休闲、旅游休闲、文化休闲、夜间休闲、节事休闲、蓝色休闲、黄河休闲、修学休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休闲活动。鼓励和引导休闲消费,开展“休闲家庭”、“休闲社区(乡镇)”和优秀文化广场等评选活动,形成浓厚的休闲氛围。

3. 政策:全面开放公共休闲资源 职工带薪休假纳入考核

《纲要》部署了山东发展国民休闲发展的六大政策措施,分别是培育国民休闲意识、加大休闲投入力度、实施休闲促进政策、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安全和服务质量监管和强化组织领导。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当属休闲促进政策和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为促进国民休闲发展,《纲要》规定,稳步增加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引导资金,重点发展公共休闲产品和大型休闲设施。制定实施国民休闲设施建设规划,整合农林水、新农村建设、国土治理等专项资金,建设完善一批国民休闲设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探索金融支持休闲产业发展的方式、渠道、产品和服务。鼓励休闲经营主体拓宽筹资渠道,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方式做大做强。通过股份制改造、租赁经营、资产划拨等多种方式,盘活国有休闲资产。同时,全面开放公共休闲资源,努力实现各行各业公共休闲资源的公共化、社会化。原则上,凡全部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休闲设施和产品,如城市公园、体育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红色景点等要免费开放,免费开放确有困难的,要在实行价格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逐步免费开放;由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共同建设的游览参观点,要尽可能降低门票价格;完全实行市场运作的,要加强价格监管,规范价格行为。重点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和青少年宫、科技馆、群艺馆以及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免费开放。将国民休闲逐步纳入社会养老福利范畴,鼓励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发放休闲消费券。鼓励企业安排福利休闲、奖励休闲,相关费用可优先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探索发行“好客山东国民休闲卡”,凭卡参加休闲活动可获得相应的便利服务和价格优惠。

此外,为了保障居民的休闲权利,《纲要》指出,严格落实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依法保障职工休假权利。将职工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纳入同级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企业单位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考核,确保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到位。鼓励职工根据个人意愿,灵活安排年休假时间,实现与法定节假日相连接,形成集中休闲时间。

4. 活动:山东全省范围内启动“国民休闲汇”

开展“国民休闲汇”活动,是认真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山东省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满足人民群众休闲需要,引导消费,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性休闲文化活动。2011年8月13日,由国家旅游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主题为“健康休闲、

【图表说明】首届“国民休闲汇”以“健康休闲、幸福人生”为主题。2011年将按照“休闲主题周”、“休闲系列(专题)活动”、“休闲购物打折季”、“组织评选”四大板块,设计“休闲汇”产品与活动,实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高潮,全民大参与”的目标。

幸福人生”的“国民休闲汇”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共推出包括乡村休闲、健身养生休闲、旅游休闲、夜间休闲等9大系列的休闲产品,整个活动将持续至10月31日。此后,每年8月的第一个星期六至10月31日,山东都会举办该活动,以倡导继承优秀休闲传统,创新现代休闲内容,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另外,“休闲汇”期间,山东省统一推出两个“休闲主题周”。第一个主题周(8月6日~8月13日):健身休闲周。第二个主题周(9月24日~30日):旅游休闲周。结合9月27日“世界旅游日”主题活动,将推出一批适合季节特点的休闲旅游产品。同时,全省还将统一举办“休闲购物打折季”活动,各主要商场、超市、各类农贸市场等商贸企业,开展休闲购物大优惠、大让利活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案例背景:“带薪休假”全球排名中国垫底 下一篇:案例启示:“带薪休假”仅仅“鼓励”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