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9-24 11:05:58

浅谈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245-01

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学习。这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主要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其实知识不是单纯的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各方面的因素,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获得的更多。小组合作学习以其多方面的教育功效已经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喜爱并在教育实践中广泛应用。笔者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和研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针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的探索与思考。

1.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1合理分组。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组;二是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即一个小组内应包括具有不同能力特征、不同数学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而且小组成员之间的认知距离-认知水平、风格等不宜差别太大。这样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促进了学生的集体进步;三是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2.规范操作

2.1小组中只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学习的操作者,一种是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时,其他成员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价。

2.2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没有小组长,而且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均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这种平等合作的意识。

2.3中心发言人的交流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个人,学生在回答时不应为"我觉得"、"我的看法是……"而应该是"我们小组的意见是……"。师生对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

2.4要给予足够的时间。

2.5明确任务,合理分工。共同的任务与合理分工是促进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小组成员必须明确小组的共同任务和独自承担的任务,明确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关系到小组完成整体任务的好坏,这是个责任问题。在明确任务之后进行合理分工,教师可以事先和同学们共同商讨明确分工,明确小组负责人(组织者),也可以由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关键是互相信任,支持和配合。

2.6形式整和。所谓形式整合,就是指合作学习在实施中要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整合,以求最佳效果。合理整合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自主学习三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相对整块集中的时间内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究、集思广益。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程资源整合能力、教学策略选择能力、课堂情境创设能力。

2.7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进行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包含方法方面的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交流。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这种交流达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2.8教师的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3.1教学步骤基本如下:第一步:教师创设情境,出示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脑动手,尝试解决问题,同时自学课本,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与辅导;第三步:小组内部交流答案,探讨最佳方案,教师巡视指导;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抽样展示尝试结论。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展开讨论;第五步:教师小结,肯定对的,指出不足,适当讲解,并进行相应的奖励及批评。在这五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第二步和第四步。合作学习不是尖子生做小老师、中下生当听众的学习方式,而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人人都要贡献思维成果、人人即是老师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3.2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分组的随意性比较大。教师大多根据学生的座位就近分组,座位变了,小组也就变了,既不考虑学生的搭配,也不考虑组内的分工,有老师来听课了让学生"合作一下",把合作学习当作了调剂品、装饰品。(2)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合作。没有其他老师听课时,学生把合作学习当作"可以热闹一下的时候",有老师听课时,学生把合作学习当作最难受的事,讨论时不说不行,说又没东西可说。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等得不到锻炼,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得不到培养。久而久之,他们便坐享其成,人云亦云,盲目随从,以致产生了依赖心理。(3)合作学习前,教师缺少必要的讲述。由于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步骤,不理解要学什么,怎样学习。(4)教师布置任务后,没能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立即让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对于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4.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诸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等等。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数学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4.2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4.3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4.4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4.5减少班级人数、提供合作学习的教室。

很多学校为了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便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控制班额,但有些好学校仍然达到每班60多人。因此,学校在招生时,宁可多招一个班,也要把班级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这样才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另外,学校要打破常规,不按班级分配教室,按上课需要分配教室,每个年级安排一个固定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室。

合作学习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要求教师不断地吸取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我,不断实践和反思,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上一篇:谈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质量的教学尝试 下一篇: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