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当代建构

时间:2022-09-24 09:15:00

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当代建构

摘要: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当代建构的真正内容是由于产生这个体系的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新世纪新阶段、核心价值体系、美在两个“和谐”和幻境化美境,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当代建构的最好时机、最新内涵、最佳状态和最新境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当代建构;真正内容

中图分类号:B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04-0043-03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当代建构的真正内容正是由于产生这个体系的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而这种需要主要反映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当代建构的最好时机、最新内涵、最佳状态和最新境界等几个方面。

一、新世纪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当代建构的最好时机

尽管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已产生美学思想,但直到德国学者鲍姆加登于1750年发表《美学》,正式提出“美学”这个新的学科后,美学才从哲学和文艺理论的附庸地位中独立出来。之后,经过两个半世纪的发展,中外美学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迅猛的发展,其内涵不断拓展,外延不断延伸,范畴越来越大,分类越来越细,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然而,打开中外美学史和美学教科书以及众多美学理论专著,无论对美学本质的揭示,还是对审美规律的探讨,依然存在着一个通病,那就是:未能彻底走出哲学和文艺理论附庸地位的阴影,缺乏一个真正独立的美学体系。而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也至今尚未完成科学的体系性建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许多深刻而精彩的美学思想仍然散见于相关的哲学和文艺理论的专著之中,尚未得到系统的挖掘和提炼。许多权威的美学史和教科书,往往都将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作一般的美学流派,只是笼而统之地点到为止,或者干脆就像一条小尾巴似的拖在长篇大论的屁股后面。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理论家的雄才大略,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认定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已从过去时代的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并将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换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并在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当代建构创造了必要的时代条件。此后,历届党的代表大会文献一再强调要重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巨大作用。党的几代领导核心,从邓小平到,都非常关心繁荣发展包括美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新世纪新阶段,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和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创建了一系列和平发展新理念,实施了一系列执政兴国新方略,取得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

2002年春天,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确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目标是,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同时指出,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

2004年9月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到:“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充分反映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2006年儿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加快建设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文艺理论体系和美学体系”,第一次将构建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提上了议事日程。党的十七大更是强调“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

所有这些,都无可争辩地预示马克思主义美学从相关哲学和文艺理论的附庸地位中彻底解放出来,与相关哲学和文艺理论真正区别开来,构建自己独立体系的时代已经到来,条件已经成熟。为此,我们说,新世纪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当代建构的最好时机。

二、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当代建构的最新内涵

新世纪新阶段,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崭新的科学概念,并指明了它的基本内容和建设方向,这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它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运用、发展和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继承、运用、发展和创新;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当代建构的最新内涵。

《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的。《决定》同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的建设方向”。这就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抓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是我们党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繁荣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有力武器。要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建构的正确方向。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美学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灵魂。广大美学工作者要始终坚持美学发展的正确方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美学作品引领多样性的社会思潮和美学追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共同繁荣社会主义美学。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坚持把社会生活作为美学创作的惟一源泉,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努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适合人民群众需求的美学作品。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摆脱贫穷

落后,争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和追求,是当今中国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的共同理想。在全社会树立和巩固这一共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建构的鲜明主题和重要使命。美学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一个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的时代,一个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极大进发的时代,必然是广大美学家创造热情空前高涨、马克思主义美学空前繁荣的时代。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美学家,都会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投身于中国人民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伟大实践,大力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精品力作,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已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与时俱进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已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热情描绘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画卷,谱写各民族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共同奋斗的生动篇章,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向心力。要深入刻画当今时代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塑造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的崭新美学形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精神力量。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满足审美需求,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荣者,美也;辱者,丑也。社会主义荣辱观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美丑观。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推动形成知荣辱、识美丑、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生动反映家庭亲情、人间友情和社会真情,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让人们在审美享受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引导人们努力营造新型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理解并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就理解并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当代建构的最新内涵和建设方向。

三、美在两个“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当代建构的最佳状态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为我们绘制了一幅21世纪头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并提出了建设“两个和谐”的光辉思想,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建设“两个和谐”的光辉思想,不仅从“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这两个层面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范畴作出了科学的界定,而且与此相应产生的美在“两个和谐”,即美在“和谐中国”,美在“和谐世界”,成为现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对“美在何处?”这个美的形态问题所作出的最好回答。

必须指出,就像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分成许多不同的社会阶段和社会状态那样,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形态也存在着不同的美学阶段和美学状态。一方面,应当看到,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是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离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即世界大同式的共产主义还很遥远。为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两个和谐”建设只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社会状态,还称不上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与之相应的美在“两个和谐”,也只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美学状态,还称不上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形态。另一方面,又应看到,当代中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我们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管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从本质上讲,这种社会主义的社会状态,已经属于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而且是迄今为止我国所经历的各种社会形态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一种社会状态。与之相应的美在“两个和谐”,也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经历的各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形态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一种美学状态。

为此,我们说,美在“两个和谐”,即美在“和谐中国”、美在“和谐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当代建构的最佳状态。

四、幻境化作美境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当代建构的最新境界

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自然也是如此。只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学科特点,它的这种理论品质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发展而不断开拓和升华的理想境界。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是说,社会和谐的理想境界,只有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

现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认为经过长期努力,现在我国已经基本具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条件,因此,着手推进这一伟大事业。于是,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并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中确定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展示了通往未来社会的美好前景。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这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将和谐社会从古人的梦想,洋人的空想变成了今人的理想,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社会和谐从一种虚无飘渺的幻境升华为一种实在动人的美境,从而将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当代建构开拓并推进到最新境界。

当然,任何一个划时代体系的构建都要经历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花出一番辛勤而细致的劳动。面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当代建构的最好时机、最新内涵、最佳状态和最新境界,还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有一种认真的精神。广大美学家和美学工作者一定要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全力以赴,快马加鞭,出色地完成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当代建构这一党中央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上一篇: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经济伦理解读 下一篇:经济发展、科技功能与中国实践中的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