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国产操作系统要坚持“自主创新”

时间:2022-09-24 09:10:28

发展国产操作系统要坚持“自主创新”

伴随着近期中国政府专用版Windows 10操作系统第一个版本的完成,用上Windows 10操作系统是否就意味着从此高枕无忧,还是坚持发展中国自己的操作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当前在我国信息领域,存在两种发展思路,一种主张引进仿制,另一种主张自主创新。前一种思路的依据是:普遍使用的技术不存在后门,认为技术落后就要挨打,因此要采取见效快的引进仿制。这种做法往往采取合资合作等方式,将引进技术穿上“国产”马甲,将“本地化”、“界面”、“贴牌”等工作,作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的新途径。

后一种思路的依据是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认为技术受制于人要挨打,因此“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这种做法坚持以自主可控技术替代外国技术,逐步构建自主生态系统,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最终实现网络和信息核心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可控。

“走引进仿制的路子

是走不远的”

倪光南院士认为,使用的技术存在后门这是许多检测机构以及“斯诺登事件”都已证实的。即使是广大民众也切身感受到,他们使用的信息设备的控制权往往不在自己手中,例如外商可以随时“停服”、“黑屏”、强制升级等等。今天在信息领域,与其说“技术落后挨打”不如说“技术受制于人挨打”。

至于将引进技术穿上国产“马甲”当然是自欺欺人,对安全没有任何好处。

主席多次强调指出,科技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一味靠技术引进,就难以摆脱跟着别人后面跑、受制于人的局面;走引进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

那么,引进仿制能否做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呢?似乎也很难举出成功的例子。在信息领域想通过引进仿制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比一般领域更难,往往是引进了垄断而未真正引进技术。这是因为:

网络空间大国利益的博弈常常导致对某些信息核心技术的封锁和保密;信息领域往往形成几大生态体系的垄断,使与垄断体系不兼容的创新难以成活;传统产品容易分解成许多小零件而被各个击破地消化吸收,但信息技术往往难以分解,或者分解出来没有什么用处,导致单项技术的复杂度极高(如包含数千万行源代码或数亿个晶体管),以至于极难在有限时间、有限投入下被消化吸收,更谈不上再创新。

“增强创新自信”

目前中国的桌面操作系统普遍被Windows所垄断。众所周知,中国的一般市场从来就是开放的,中国从来没有对外国跨国公司实现过什么禁运,今后在相当长的时期里,Windows仍会在中国一般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倪光南院士表示,为了保障网络安全,对重要领域,我们要发展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进行替代。但中国电科通过与微软组建中方控股51%的合资公司,要在重要领域推广应用Window10,从而在操作系统方面形成了“引进仿制”与“自主替代”之争。当然,这个争议只是在重要领域这一小部分市场上,根本不影响我们的开放政策。

倪光南院士说:“引进仿制是缺乏创新自信,他们认为走引进仿制成效快,走科技创新成效慢。我们用华为、联想这两个著名公司的近三十年业绩证明,走科技创新比走引进仿制的成效更好。”他分析了这两个公司的近30年发展的两个阶段:

前10年(1985~1995年)联想继承了中科院计算所的重要知识产权和一批技术骨干,采取以科技创新为主的“技工贸”方针;而华为缺乏科技资源,采取以引进仿制为主的“贸工技”方针。这一时期,联想业绩大大优于华为,1995年联想销售额为华为的5倍。

后20年(1996年~现在)联想从“技工贸”改为“贸工技”,而且将引进仿制发展到大规模并购的水平;而华为则从“贸工技”转为“技工贸”,而且在研发投入方面达到了发达国家顶级企业的水平。这一时期,华为业绩大大优于联想,目前华为市值(按大于思科市值估计)为联想的十余倍。

所以无论是从企业还是国家的角度,自主创新依然是必经之路,但是在目前实现这个目标还不太现实的前提下,既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又要解决长期以来滞后的难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

众所周知,中国的一般市场从来就是开放的,中国从来没有对外国跨国公司实现过什么禁运,今后在相当长的时期里,Windows仍会在中国一般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但是为了保障网络安全,对重要领域,要发展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进行替代。

一铭软件市场部经理 王柠

这个行业的发展受政府政策影响比较大,但是整个产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和十几年前的变化并不大,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壮大一定要建立在自己发展、强大的基础上才能走出现在的困境,不应该奢求政府和主管机构通过一些手段把主要竞争对手摈弃在外。

上一篇:浅论110kV输电线路状态检修 下一篇:广州白云机场:四次开放无线网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