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教学

时间:2022-09-24 07:46:41

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的价值,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因此,要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 营造良好探究氛围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因此,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探究,要求给每个孩子多鼓励,让他们从中体验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和成功。

1.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求建立平等对话、合作理解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时,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如做到教态亲切、情绪饱满、多表扬,对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

1.2充分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营造探究氛围《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列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在观察、实践中积极探究。如第十册实践活动《创办班级图书角》,利用班委会,号召全班学生创办班级图书角。图书管理员全班轮流担任。大家分工合作,讨沦、探究怎样为图书登记造册,设计制作什么样的借书卡,制订书籍借阅制度等。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调动。

1.3灵活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营造探究氛围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 探究氛围容易形成。再如开辟第二课堂,在学生中成立文学社、摄影组、宣传组等课外活动学习小组,教师只当参谋和观众,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还如开展实践活动,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请学生亲自做实验验证伽利略的话的正确性等。

2培养探究学习意识

2.1利用好奇心,引发探究意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利用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如一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这样引导学生:语文学习是非常有趣的,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和语文成为好朋友,你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你能像书中的小朋友一样提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吗?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老师,我想知道你的姓怎么写?”有的说:“语文要学些什么呀?”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适当地给予鼓励,学生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

2.2质疑问难,增强探究意识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才会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好求谋解”来增强其探究意识。汉语中,有很多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现象。如《》一课中有这样两句话:“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用20分钟。”这里为什么用“才”不用“共”?“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一句的“才”与上一句的“才”一样吗?学生通过质疑了解到两个“才”的意思不一样,前一句表示时间短, 后一句表示时间长。战斗之所以结束得快,是因为战士们被的精神所激励。

2.3鼓励独特见解,巩固探究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巩固学生探究意识。如教学《狐狸与乌鸦》一课时,对狐狸有什么样看法? 大部分学生认为狐狸很坏,有个别学生提出狐狸很聪明,善于动脑筋。对不同的看法,教师应予肯定。同时指出,狐狸确实动了脑筋,但是它是采取欺骗的手段来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这是不好的。

3 寻求探索起点

奥苏伯尔一 直强调学生原有知识系统对新知学习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语文课堂中,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需要已有认知基础的支撑。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时,应剖析学生的认知背景,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找准最佳起点。主要途径有以下三条:

3.1从已有知识背景入手,寻求探究起点。

语文知识是呈链式分布的,分字、词、句、段、篇。它们之间有自己的独立性,又是不可分割的。有些新知往往是旧知的重组、拓展或延伸。这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便是新知探究的最佳起点。例如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生字的字形记忆,有的可以是将学过的字加一 加,有的是减一减,有的是将学过的字换偏旁等。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快地记住生字。

3.2从已有生活经验入手,寻求探究起点。

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配以生活原型来实现新知的探究。这里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便是新知探究的最佳起点。例如,学生借阅班级的图书,这就涉及到“如何写借条和收条”这一新知的探究起点;小朋友之间可以通过电话联系,这又涉及到口语交际“打电话”这一 新知的探究起点。

3.3在丰富的生活中,寻求探究起点。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里面有许多的学问等待我们去研究、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大自然中的一些有趣现象,日常生活中一些感兴趣的事物,身边人们议论的一些话题等,都可以作为探究性学习的课题。一个学生看了“世界杯”后,对足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足球发源于哪个国家?最初的比赛是怎样进行的?中国足球的出路在哪儿?一系列的问题萦绕着他,便确立了《足球之路》研究课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关注的问题,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报刊、杂志上面的内容,国内国外的一些重大时事,从古到今的一些名人轶事等都可以从中选择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性的学习。

总之,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此责任,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

上一篇:浅谈烟草行业作风建设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导课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