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文风,要有点过硬的办法

时间:2022-09-24 07:25:32

反对党八股、改进文风,是的重要内容。如果从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算起,到现在已经整整70年了。可尖锐批评过的这个“又臭又长”的“懒婆娘襄脚”式的文风却还没有被甩掉。怎么说也说不过去。说起八股式的文风,大家都深受其害,咬牙切齿,口诛笔伐,但仍有不少人乐此不疲,简直成了顽症。人们每谈及此,都是满脸的无奈。看来,文风的改进,确是一件难事。按常规,不管什么事,只要领导带头就好办。可这个问题的关键恰恰在于讲长话、讲套话的大都是各级领导干部。“自己革自己的命”,向来不容易。因此,改进文风,光靠一般的号召和提倡,可能奏不了效,非有点治本的革命的措施不行。

第一,要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这是治本之策。“文如其人”,话讲得如何,是这个领导干部的素质使然。因此领导干部要把话讲好、讲短,首先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玑肚子里有没有东西,讲出来话的质量截然不一样。但人的精力、能力是有限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不可能事事都精通。领导干部下去调查研究或出席各种会议,所遇到的事情不少自己不熟悉。不懂,又要讲,那就或者捉刀、照本宣科,或者东拉西扯、不着边际。真的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如果你实事求是地向大家表明“这个事情我研究不够,所以才来调查,才来向大家学习、请教,我今天就不讲话了”,并不丢人。丢人的是,“无实事求是之心,有哗众取宠之意”。所以,增强党性,多一点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提高素质的题中应有之意。

第二,要建立制度。制度是管长远的、管根本的。靠制度管人、管事,才管得住。究竟要建立哪些制度才能奏效,我一时还没想好。但有几件事,还是可以做的。一是减少会议。小平同志讲,开会是一种领导方法,是必须的。关键是要减少那些没有必要开的会、无病的会、形式主义的会。这样的会是不正文风泛滥的舞台。我不给你表演的机会。二是一般的会议,不要念稿子。除党代会、全委会、人代会等由领导干部代表―个集体来作讲话之外,其他会议,都要脱稿讲话。脱稿讲话,要讲好,是要有一定功力的。有时为了表示对与会者的尊重,也可以事先准备一个稿子或提纲,但一定要自己写。三是每次会议,限制发言时间,到点响铃,讲不完也得下台。四是要宽松讲话环境,允许讲错话。人无完人,谁都会讲错话。讲错一句话,就要挨棒子,或者“永世不得翻身”,那结果就只能是空话、套话、官话连篇。因为这样的讲话,既省事,又保险。何乐而不为?不正的文风之所以长期根治不了,且有越刮越盛之势,恐怕和历史上的某些政治运动有关。没有宽松的环境,就少有真知灼见的讲话。

第三,要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没办法的时候,把群众请出来,办法往往也就有了。整治领导干部中的不正文风,非群众参与不可。建议在现在的组织部门搞的年度测评中,把文风作为一项,让群众评头论足,打打/加测评结果,向领导干部和群众反馈,并作为组织上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也有人建议,领导干部讲话,又臭又长,下面不爱听,可以“鼓倒掌”,可以走人。我觉得,这样搞,可能不行,那会场的秩序就乱了,不少会就开不成了。但总得想出一个让群众有一个对领导干部不正文风的惩治办法。我们大家都深受其苦,台上的讲话,本来不爱听,受纪律约束,或者表示对讲话者的尊重,还得端坐在那里;我们大家也都让人受过苦,我们自己的有些讲话,人家不爱听,还不好意思走。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浪费了不少人的时间。人有自知之明,很难。关键时候,还要靠群众点拔―下。

(摘自2010年5月17日《学习时报》)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下一篇:现在正是推进经济转型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