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护理干预对治疗结核病患者的影响

时间:2022-09-24 05:17:30

浅析护理干预对治疗结核病患者的影响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护理干预对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对象是我院最近1年(2013r年2月~2014年2月)的120病例,将此12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60例为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护理,另60例为观察组,除了对其进行常规护理,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将两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患者的依从性。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患者具有明显的依从性,另外,观察组在有效咳嗽、药物不良反应、疾病认知以及心理功能恢复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肺结核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其依从性,从而达到改善临床护理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护理干预;结核病;治疗结核

我国在肺结核的治疗与预防方面不断取得进步,但肺结核依然是威胁人们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转变医疗模式后,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征,如焦虑不安、消极悲观、寂寞孤独等不良情绪得到临床护理人员的关注,对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其互动交流、有效沟通,让他们得到关怀和鼓励,笔者探讨了护理干预对治疗肺结核的护理效果,分析患者的依从性,研究取得了预期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科治疗的结核病患者120例,随机选取60例为对照组,将剩下的60例为观察组,随机的结果为观察组女性24例,男性36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为(34±1)岁。对照组女性25例,男性35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为33.98岁。无论对照组还是观察组成为都被确诊为肺结核。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的是常规的临床治疗指导,而观察组除了常规的临床治疗指导之外,还要进行有系统有条理的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

1.3护理体会

1.3.1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依据患者的文化水平、病情和服药方案来制定相对应的个性化学习方案,使用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来讲解结核病的相关知识,讲解患病不同时期的患者应注意的生活细节以及服药注意事项,还应让患者了解日常自我护理的方法以及注意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强度等等。

1.3.2心理护理 结核病属于慢性传染病,一般来说,传染病都会对人们的心里造成恐慌,尤其是患者,在得知病情后更会产生悲观的情绪,加上周围陌生人的歧视,亲戚朋友的远离,增加患者的消极态度,甚至造成绝望的不良心理。这些情绪的产生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护理人员十分必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及所呈现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给予他们鼓励。

2结果

护理干预的结果是观察组在有效咳嗽、疾病认知、药物不良反应和心理功能恢复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与干预前对比P均

3 讨论

3.1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原因分析 ①缺少对结核病的正确认识。患者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缺失程度不同,由于文化程度、性别、职业、年龄的不同,造成患者对结核病不同程度的误解。②心理因素。多数人对结核病的误解造成对结核病患者的歧视和远离,这给结核病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人际关系相应恶化。患者的自我否定导致治疗信心不足,再加上服药不规律,会对治疗产生很大影响。③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影响服药依从性。治疗肺结核的药物一般不能使用一种药物,而是几种药物同时使用,但这些药物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使患者出现呕吐恶心、周围神经炎、肝脏损害、药物过敏等,一些患者由于害怕这些不良反应而悄悄减少药物服用量,甚至停药,从而降低患者的依从性。

3.2依从性指标在护理干预中的重要性 患者依从性是指患者遵照医生的指示及处方进行治疗的行为。其中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是影响肺结核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依从性低是患者治疗肺结核失败的原因之一,低的依从性造成患者对药物产生抗性,初治者也可能转成复治者,严重的可能造成无法治愈的后果。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依从率明显提高。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现,观察组的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这就表明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以及心理和行为的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进而提高患者的治愈效果[1~3]。

4结论

综上,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以及相关知识的讲解,使患者在对疾病的认知上面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使患者在心理活动以及依从性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进而提高了肺结核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李畅飞.综合护理干预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20-121.

[2] 张少茹.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4):367-368.

[3] 陈荣鑫,李英娥,王玉虎.护理干预对不同阶段肺外结核患者从医行为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9):861-862.

上一篇: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的应对措施 下一篇: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治疗附件良性病变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