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薄弱学校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2-09-24 04:52:17

农村薄弱学校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在浙江省教育厅出台“减负”工作要求后,我校就农村薄弱学校如何在困难中求生存谋发展、如何做到“轻负、高效、提质”进行认真的讨论。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按照我校实际情况,长期依靠加负和密集型劳动、依靠体力和意志来提高分数,这是没有长效生命力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力,“中考” 成绩好是学校生存力,我们试图在教学实践中寻找一条通向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校在2010年9月开始尝试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课堂自主学习模式师生品质的保证

宣传动员,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模式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同时也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断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为课堂自主学习模式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是前提条件

为使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得以实现,我们觉得应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竞争互助、合作沟通、创新探究、管理责任感等品质,对此我校进行多种尝试,如:(1) 建设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以环境和文化熏陶人。(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和班级活动,通过有声有色的活动为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平台。(3)对于课堂内外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内部的合作互助的成效进行评价,以评价激励和加强这些品质。

(二)转变教师理念、提升教师素养是根本前提和保证

1、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是前提条件

为使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得以实现,我们觉得应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竞争互助、合作沟通、创新探究、管理责任感等品质,对此我校进行多种尝试,如:(1) 建设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以环境和文化熏陶人。(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和班级活动,通过有声有色的活动为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平台。(3)对于课堂内外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内部的合作互助的成效进行评价,以评价激励和加强这些品质。

2、转变教师理念、提升教师素养是根本保证

(1)转变教师的观念。

李镇西老师拿“食物喂养”比喻课堂教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是“填鸭式”(不言而喻)。第二种是“诱导式”或叫“启发式”。第三种是“共享式”或叫“分享式”。在他看来,以上三种“进餐”方式,分别形象地代表了三种师生关系模式:一是教师绝对权威而学生绝对服从,二是教师在行动上似乎并不专制,但思想上却分明是学生的主宰;三是师生平等和谐,教师在保持其教育责任的同时,又尊重学生,和学生一同成长进步。

我们要求老师转变观念和做法:变以往重老师轻学生为重老师更重学生;变以往重外塑轻内建为重外塑更重内建;变教师充当“中介人”、“二传手”为组织者、指导者、启发者、学习伙伴;变课堂教学的单一性、统一性为多样性、丰富性。努力去建构与李老师所提倡的第三种模式相吻合的“自主学习”课堂模式。

每位老师应该做到:

相信学生的潜力无穷大。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解决的,让学生解决;学生不能说、做的要想办法让他说,让他做。

学生自己会学比老师教会学更好。

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所发展。

放大学生的“学”并不是忽视教师的“导”。

(2)、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

集中学习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自主学习的操作主义观”、以McCombs为代表的“自主学习的人本主义观”、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观”、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观”,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创建校园教育教学论坛,分享和群策教育教学案例。

每周五召开课改小组专题会议,交流一周来课改实施中的经验和困惑。

撰写课改论文、案例,编辑校刊《德之韵》、《索之道》。

二、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操作要点及基本步骤。

(一)课堂自主学习要分小组合作:

1、做好班级的异质分组,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的成员组织一定要做深入的调查和认真的思考。

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5人为宜,成员的构成要考虑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尤其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组合为好,这也是要特别强调的一点,否则合作学习很难有效的开展。如果一个小组中的几个成员个性都很强,平时讨论是对对方不服气,经常发生激烈的争执,继而上升到互不配合的地步,这

就极大的削弱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同时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根据能力和成绩,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最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以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教给、训练和提醒学生使用小组学习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质量。

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虚心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其次指导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来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读一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再通过议一议来深化理解。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加以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

3、建立完善的小组评价机制。通过合作引入小组竞争和得分制,让小组成为课堂活动的代表,经常进行各小组的成绩回顾。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对小组内每个成员进行“利益捆绑”。

设立目标激励,所谓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也才能启发其奋而向上的内在动力。例如班级每个学期期中、期末都要进行评比,根据积分情况评出“最佳小组”和“好学之星、进步之星”等先进的小组和个人,然后以实物,激励卡(可以向老师提要求和免扫地等功能),外出游玩和用餐等作为奖励。这种目标激励能让老师将小组内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或隐或现的成功目标以小组这个集体的形式挖掘出来,让小组合作学习产生强大的高效。

4、操作注意事项:

①应该以小组形式汇报。这样既增强团体意识,又给每个小组成员发言锻炼的机会。

②要有比较明确的分工。小组合作时切忌不要让后进生边缘化。组员平时在分工时就明确要有读书的,有谈见解的,又补充意见的,还可以把本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拿到全班进行讨论,听取意见。

③小组汇报时,教师要关注其他的小组同学。他组学生可以补充意见,更可以发表不同见解,甚至进行辩论。

例如:课改小组的语文老师在教诗歌和文言文时经常在朗读操作上经常采用先在小组内“一人读三人评”的朗读品味模式,然后小组派代表范读,由其他小组点评的形式,这极大的调动了全班各小组的参与面和参与热情。

教师要根据题目内容调控好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时间过长,学生将无所事事,影响正常教学;时间过短,每个人不能充分发表见解,起不到交流的作用。

(二)课堂架构

1、课前准备:

(1)、精心备好课。

要求提前一周解决,在特别情况下可以提前一天。我们提倡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前备课组长先将制定出备课的范围,整理出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尤其是讨论的提纲,重点思考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如何解决。每位老师都是参与者、合作者和享受者。对于上课的课件,我们力求简洁高效、"身轻如燕"。,关键点是设计引起兴趣的题目。我们认为不必试图每堂课都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处理,这样既没有必要,也不现实,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对传统教学的有利补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还是在课堂

(2)、设计学生预习方案。

学生应该带着问题来学习,在分析学生学情和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每次新授课之前都要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发一张类似于导学稿的简单的预习提纲,并且对预习的内容进行分层,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将要学习文章的重难点以及老师的授课思路,先期处理一些在课堂上能少讲或者不讲的内容,以期到达精讲精练的目的。同时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对一些生字词之类比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提前掌握,这极大地提高了上课的效率。

(3)、精心设计好教学辅助工具――小白板的利用时机。

小白板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展示机会,几乎全班学生都参与到练习的板演中来,这与在本子或纸上书写相比,更具有直观性,也便于全体同学的关注、监督检查,便于老师的宏观调控、激励,小白板的使用,使课堂气氛热烈、和谐,同小组的学生互帮互助,在小白板上充分体现他们合作的精神,即使是班级的后进生,他也能在小组共同完成练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参与进来。在刚开始使用小白板时,学生有点不适应,场面有点混乱,上课的效率得到一定的影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在使用小白板做练习时,课堂热烈而有序,课堂的效率也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2、课堂操作:

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基本按照(5-20-10-10)的原则:①检查预习成效――5分钟小组互改、讨论。②讨论解决问题――20分钟左右。此环节要明确合作学习目标,小组交流的主题要明确、清楚,要有思考价值。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已经学懂的知识进行归纳,并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问题列出以待他人合作解决。③学生小组质疑――10分钟左右,每节课要专门留10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提问,质疑关于学习方面的疑问或收获。例如是否还有问题需要解决,各小组是否有问题提交全班解决等。④当堂检测――10分钟左右。检测内容尤其要突出课堂的重难点问题及其延伸,切不可变成面面俱到的试卷。

一般说来,在时间安排上要具有弹性。这正好可以体现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对于同样的问题,几十个同学几十种感悟、体验,优秀的学生早已解决问题,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许还在探索中。因此,解决问题的时间要灵活掌握,不能硬性规定。

3、课后巩固:

(1)设置开放性作业和趣味性作业,丰富自主学习内涵

设置开放性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把学习过程当成学习对象进行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加强复习,确保每周安排一节课来进行专门的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鼓励小组每位成员1―2周 “自主命题”(所出内容保证自己已完全掌握,题量略少于平时考试内容),然后小组同学调换考试,最后由学生改卷、分析。

附具体说明:

让小组学生“自主命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己要“考”自己,自己要“考”别人,别人要“考”自己,那就要全面掌握知识。使书本知识深化为自己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活泼;学生的综合、归纳、理解、分析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

测试过程是小组之间互换试卷,全班学生的试卷不是统一的,每组要做不同的试卷,学生拿到哪份做哪份。(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学生自主命题”相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如果长期、扎实、有效地付诸实践,必将大有裨益。

1、内容的代表性

命题必须符合课标要求,切合学生自身实际,认真考虑题目的知识覆盖面和难易度,尽可能反映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尽可能贴近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水平,为大多数同学所接受

2、总量的分散性

改变传统试卷量大、综合的特点,提倡“化整为零、少量多次”,对每课知识总量进行合理分割,以防止“信息负担”过重而造成心理疲劳。如习旧引新题、课前扫障题、课前预习题、思考讨论题、复习提高题、综合弥补题、拓展创新题。

3、时间的合理性

坚持每次题量为5至8题,习题文字一般控制在150字左右,时间在10至15分钟之间,尽可能使时间趋向合理,以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情绪。

4、题型的多样性

根据题目代表性的要求,可以从各个侧面设计不同类型的习题:或填空、选择、判断,或搭配、简答,使学生的智慧和运用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练。

测试过程是小组之间互换试卷,全班学生的试卷不是统一的,每组要做不同的试卷,学生拿到哪份做哪份。(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3)拓尖转差,每周安排一次加强训练,对重点学生和学困生进行面辅面改。

三、课堂自主学习模式一年多的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

1、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进一步培养

我校属于农村薄弱学校,学生来源于周边的各农村小学,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在家不会主动学习、做作业,上课不主动提出问题,参与性较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过课改后,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家长反映学生在家能自觉主动进行预习、复习、做作业。课堂上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知识的探讨,同学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更加集中了,能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一部分的后进生,课堂上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小组的合作探讨中来。

2、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经过课改,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课堂学习能力、作业解析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英语口语能力、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及命题应考能力,尤其是学生自主命题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弥补了教学过程的不足,促进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深化,促进学生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形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学生的学业负担有了明显的减轻

现阶段的教学现状是老师教得累,学生苦不堪言。在课堂上教师为了某一个知识点,往往占用了学生的大部分课堂时间,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效率比较低,还没有真正弄懂,“堤内损失堤外补”,于是教师还要在课外占用其他时间补课,运用大量的练习方能见效。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大大的减少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了,学习主动了,变轻松了,开始喜欢上课堂了,喜欢与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课改,节省了教学时间,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真正做到“轻负高效”。

4、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校的平均成绩在学区的兄弟学校中是名列前茅的,特别是首批课改实验(3)、(4)班平均成绩进步很快,(3)、(4)班的学生从入学成绩来看,底子薄,学生基础较弱,平均成绩较差,但经过一年多的课改实验,成绩在整个段甚至整个学区脱颖而出,而作为第二批课改实验的(1)、(8)班在平均成绩上也进步明显,基于上面的课改实验成果,我校决定将课改在八年级段全面辅开。

作者简介:

廖思曙 (浙江省苍南县钱库二中 校长)

金振建(浙江省苍南县钱库二中 教务处主任)

应仲初(浙江省苍南县钱库二中 教科处主任)

林庆棋(浙江省苍南县钱库二中 教务处副主任)

叶茂佐(浙江省苍南县钱库二中 语文教研组组长)

上一篇:剖析数学中的恒成立问题 下一篇:过渡型社区教育的内涵、挑战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