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思维 构建高效课堂

时间:2022-09-24 04:30:00

激发学生思维 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 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当有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时,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思维能力才可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及笔者多年教学经验,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思维,建立高效课堂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思维 激发 高效

21世纪科技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思维能力的竞争,思维能力是现代人素质的核心。为未来培养人才的高中物理教育也必然要把这一核心素质的培养当作重头戏来抓。传统高中物理教学的种种弊端,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造力。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思维,建立高效课堂呢?

一、要善于运用实验进行探究教学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作为载体的,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因而,该做的实验必须要做。对于实验现象以及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实验的教学首先要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新,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对“物理教材”提出问题

对物理概念提出问题。学习新的物理概念时,让学生抓住关键的字眼提问,少了这个条件行不行,没有这个条件会出现什么问题,多了一个条件又会如何?例如,在进行波长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提问:这个定义的关键词是什么?少了“总是”这个条件行不行?“相邻”的含义是什么?少了“相邻”这个条件行不行?然后让学生回答,由老师补充说明。

物理概念和规律各有产生的条件和特点,形成过程也各不相同,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中提出问题,这有助于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刻理解。例如,动量守恒定律推导中,可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l)动量守恒为什么要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呢?若外力之和不为零,还守恒吗?你能从推导中找出原因吗?(2)动量守恒是由牛顿运动定律推出的,那么为什么要讲动量守恒定律呢?它究竟比牛顿运动定律优越在何处?(3)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有方向吗?(4)既然运动是相对的,那么表达式中速度应是相对哪个参考系的速度呢?通过这些问题提出、讨论,会使学生充分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系统性、条件性、矢量性和相对性。

三、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的物理教科书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具有物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这种多维度的教育目标不可能明显地出现在教科书的文字与插图中,需要教师去挖掘、去诊释,也需要学生去体会、去遐想。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白觉地深入探索物理课程的教学规律,超前进入新课程,把新思想、新理念融进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使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电磁感应现象”一节教学中,过去采用演示启发的方法,首先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提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提出想法,教师再作总结,再实验验证。这种老师做实验,学生观察的方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用开放的教学方式,抓住知识的产生过程,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参与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思考、应用等多项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新知,同时感悟科学探究的艰辛。首先课前的作业是让学生去查找法拉第的生平故事,这是一个开放型的作业,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同时做好多媒体课件来和同学分享成果。课上的5分钟交流使同学的积极性得到了释放,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坚韧不拔的意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在学生的课桌上准备了实验仪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设计探究法拉第发现“磁生电”的过程。学生白由选择所需材料,设计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心得。

四、利用演示实验创设质疑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物理实验不仅仅为学生形成概念、理解规律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同时实验过程也充满了理论和思维,是思维支配下的探索活动。实验本身就是学生的一种探索认知活动。

如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研究”的教学过程中,准备一元硬币一枚,用质地较软的纸剪成与一元硬币同样大小的纸片两个。首先,将硬币与一个纸片同时从同一高度释放,现象很明显:重的物体下落快(亚里士多德观点),这与同学们平时的感觉是吻合的。然后,将一小纸片揉成纸团,与另一纸片重复上述实验,结果同样重量的两个物体下落的速度也并不相同,这与学生原有的感觉产生矛盾,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进一步思考,看来重量不是决定下落快慢的唯一因素,学生的认识更进了一步。接着用硬币与纸团重复实验,结果两物体儿乎同时落地,这时学生的认识从知觉向思维表象过渡,明白是空气阻力影响物体下落。这时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会怎么样?学生猜测,并通过抽象思维分析得出了结论。那么结论是否正确呢,通过毛钱管实验验证(伽利略观点),继续推理:伽利略与……对话(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学生立刻豁然开朗。分析正确的同学会有一种成功的自豪,错的同学会进一步分析缘由。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远比告诉学生“只在重力作用下,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在理解上要深刻得多。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期、多方面、多角度的不断努力,这是每一位物理专家和高中物理教师担负的重任。我认为,物理教改的关键是转变观念,改革思维(老师“教”的思维和学生“学”的思维)。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人才靠有创造型的教师来培养。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才华,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前进。我坚信:只要我们所有老师共同不懈地努力,勇于开拓创新,我们必将迎来教改的春天,培养和造就出时代的英才!

参考文献:

[1]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龚春燕,何云山.创新学习论[M].红旗出版社,1999.

[3]罗成昌.创造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4]孙煌明.心理学学习指导[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上一篇:打折问题分析方法 下一篇:谈生物课堂中的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