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环节”的有效性探究

时间:2022-09-24 03:36:04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环节”的有效性探究

摘要:练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特殊而且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数学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必不可少的途径。我们要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在数学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有效性 探究

自2010年开始,我省高中数学教材由“大纲教材”变为“课标教材”,改革旨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而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上很多人的做法依然是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还浇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练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特殊而且重要的地位,一直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数学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必不可少的途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实现的。所以,教师要拓展数学教学训练的空间,提高练习的教学效果,在数学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基于对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环节”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教师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的改革之路。笔者从“练习题设计”和“练习模式设计”两个方面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环节”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一、精心设计“精品”练习题

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题,这是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练习题的设计要少而精

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到位。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习题来练。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优化练习,以少胜多的目的。例如,在“几何概型”一节的练习题,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在区间(0,1)中随机地取出两个数,则这两个数之和大于■的概率是多少?仅这一道题,就可对几何概型全面概括。

(二)练习题的设计要控制难度

有时,教师为了拓展学生知识,不注重学生的实际,喜欢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大量高考题,或者所谓的“名题”“好题”,而这些题目往往技巧性强,难度较大,导致大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练习要重视基础、重视通法,不宜讲太多偏题、难题,不可轻易拔高,否则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严重浪费教学时间,甚至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使教学目标恰当,难度适中,甚至宁可降低难度。实际上,课堂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尤其是对于高一、二年级学生,不要总是拿高考的标准来要求,要循序渐进,适当降低难度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学得更好,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三)练习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高中数学练习远离学生的生活,无疑是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的根本原因。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尽可能和学生的生活已有水平相接近。例如,在“指数函数”一节的练习题,可设计“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所蕴含的函数问题,学生不但感觉不到数学的枯燥,还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四)练习题的设计要以思维为主线

高中数学教育的核心是数学思维教育,而不是简单重复的模仿。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不同角度来理解题意的练习,从而创设方法多样的习题。高质量的数学练习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让数学练习真正拥有思维的“脊梁”。

(五)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练习题分a、b、c三个层次,并且对应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完成,将a层设定为基础层,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掌握;b层设定为能力提升层,在a层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尝试;c层设定为难点拓展层,该层的练习题有难度,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攻克。

二、精心设计有效的练习模式

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还要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中数学课堂练习长期以来多数是以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讲评的方式进行的,多数学困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造成班级学生两极分化,最终使一些学困生对数学学习完全丧失信心。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有效的练习模式。

(一)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过程中要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每个小组人数定为6―8人,且每个小组都要有中心发言人,每个人都要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的小组还可以设计不同的练习题,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合作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地发展,就会实现“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二)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过程中要优化师生关系,打破以往的练习模式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究、成长。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是由小组之间互相提出问题,教师与学生坐下来平等地进行探讨,而不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教师讲评”的练习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你为什么这么说?”等等,从而更全面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过程中要有虚拟的评价机制

在很多教师看来,小学生需要鼓励、肯定,而高中生就不需要这些东西。其实,即使是成人也渴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肯定。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一定要做好评价机制,如加分、奖小红旗或是口头表扬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结束时,要深入地进行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反思则是归纳、总结的重要过程。特别是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结束时,一定要对练习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思维过程、解题方法要全方位地进行反思。学生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中是否包含逻辑错误等等,从而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总之,要提高课堂效率,练习环节不可忽视,我们要努力做好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寻找改变重复低效的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在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数学练习和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学会在学习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创新,让学生在数学练习活动中,形成获取数学知识的技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素质基础。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让学生乐学、爱学数学,为促进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晓青.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2]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4-5-25.(责编 赵建荣)

上一篇:放开你的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