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蚕丝被生产现状与检测方法

时间:2022-09-24 02:24:43

浅谈蚕丝被生产现状与检测方法

摘要:

具体介绍了蚕丝被原料种类以及生产工艺,从蚕丝被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相关性的角度,对现有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供相关各方参考。

关键词:蚕丝被;标准

蚕丝被主要以天然桑蚕丝和(或)柞蚕丝为原料经加工而成。因其富含多种氨基酸,同时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保暖性,人体使用蚕丝被具有呵护肌肤、绿色保健、促进睡眠、防病健身的功效。[1] 基于蚕丝被的优良品质,近几年,蚕丝被的销量不断攀升,蚕丝被用丝量已占全国蚕丝产量的20%左右,已成为支撑茧丝绸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产品,在该行业的地位日显突出。[2-3]

2003年,了国内第一个蚕丝被标准FZ/T 43016—2003《蚕丝被》。2009年,对行业标准进行替代修订,了GB/T 24252—2009《蚕丝被》,并于2010年2月正式实施。这些标准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对蚕丝被的质量控制、蚕丝被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然而,目前的检测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够完全对蚕丝被的质量进行分级。本文从蚕丝被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相关性的角度,对现有检测方法提出一些建议,与同行分享。

1 蚕丝被生产现状

1.1 蚕丝被原料种类

蚕丝被采用的原料主要以桑蚕丝和柞蚕丝为主,有些在上述原料的基础上加入粘胶、涤纶等短纤维。蚕丝绵的主要原料大致有5种,具体如下:双宫茧:茧内有两粒或两粒以上蚕蛹。次茧:缫丝选茧时选出的不能用作缫丝的茧,如黄斑茧、变质茧等。缫丝下脚料:如汰头、蛹衬、长吐等。茧衣:蚕茧最外层。绢纺下脚料:如落绵等。

双宫茧制成的蚕丝被品质最好,其次是次茧,次茧制成的蚕丝被仍然以长丝为主,而缫丝下脚料、茧衣、绢纺下脚料制成的蚕丝被品质较差,以短丝为主。

1.2 蚕丝被生产工艺

蚕丝被的填充物制作主要分手工和机器两种生产方法。手工方法主要经过选茧、煮茧、剥茧、开绵、浸泡练漂(必要时)和晾晒这6个过程。茧选好后,放入沸水中进行煮茧,使丝胶充分舒解,然后进行人工剥茧,剥去蚕蛹等杂质,形成蚕帽,把蚕帽通过抛物线形的竹弓撑开,一般是4~5个蚕帽逐个套在竹弓上撑开,为控制含油率、含胶率,增加蚕丝白度,有时需要进行浸泡练漂,使丝绵脱胶、脱脂、漂白。最后,晾干成丝绵片。机器方法主要经过选茧、制绵、浸泡练漂和晾晒5个过程。选完茧后,将一定量的茧同时送入机器中,设备对蚕茧进行蒸煮以达到真空渗透,用热气熏蒸渗透到蚕茧内部,使得蚕茧膨化松软,自动进行剥茧和脱脂,通过滚动压缩形成丝绵片,随后,将制成的丝绵片进行浸泡练漂,使丝绵脱胶、脱脂、漂白,最后进行晾干。

丝绵片晾干后,经翻绵、缝制成蚕丝被。翻绵一般是将丝绵片由四人慢慢拉开成被芯要求规格,要求单张网拉撑和叠加时厚薄均匀,然后一层一层网状叠加至要求重量。随后套入已加工好的胎套中,调整好位置,使丝胎边缘与胎套四周贴合,必要时进行手工缝钉以固定位置。也有少量重量较轻或短纤维较多的蚕丝被采用机器绗缝被胎。混合蚕丝被一般是内层采用涤纶等短纤维,外层采用桑蚕丝绵或柞蚕丝绵包覆制成。桑蚕丝与柞蚕丝混合的蚕丝被还可桑蚕丝绵和柞蚕丝绵逐层铺制而成。

2 蚕丝被的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1 目前蚕丝被的检测与判定方法

现行标准主要从蚕丝被的内在质量、外观质量和工艺质量三方面对蚕丝被进行质量考核。内在质量主要涉及填充物的纤维含量、品质、含油率、回潮率、质量偏差率、压缩回弹性、甲醛、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异味,胎套的纤维含量、色牢度、甲醛、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异味以及整条被子的水洗尺寸变化。外观质量主要涉及尺寸偏差率以及胎套、辅料、缝针以及耐久性标签4个方面的外观质量。工艺质量主要涉及填充物均匀程度、四角边、定位、针迹密度和缝纫质量。

标准主要是对填充物的纤维含量、品质、含油率、压缩回弹性、均匀程度以及蚕丝被的尺寸偏差率制定了特有的检测方法,其他的检测项目均参照纺织品的相关检测方法执行。

2.2 存在问题及建议

蚕丝绵的原料有多种,不同种类间的质量品质、价格均存在很大差异,例如,茧衣的价格只有双宫茧的40%左右。然而,目前的蚕丝被质量考核方式很难真正区分这一点。目前的标准只是简单地将丝绵按原料来源以及长度定义为长丝绵、中长丝绵与短丝绵,要求优等品与一等品必须是长丝绵或中长丝绵,同时要求纤维含量标注的时候需说明丝绵长度。这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长丝绵、中长丝绵、短丝绵的概念欠明确,对长丝没有具体的长度指标,这样很难区分长丝和中长丝,而短丝规定“长度大多在25cm以下”,这里提出“大多”,使概念过于模糊,不够明确。其次,缺少具体的测量丝绵长度的方法,导致含量标注丝绵长度的要求形同虚设。再次,标准要求的一等品以上蚕丝被的丝绵是中长丝绵即可,即25cm以上,这个要求太低,目前大部分的蚕丝被均能达到,不能客观体现丝绵的真实质量情况。建议一方面进一步调研不同原料的蚕丝绵的长度分布情况,重新修改长丝绵、中长丝绵及短丝绵的定义,同时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丝绵长度检测方法;另一方面,考虑用丝绵拉伸性能等其他指标鉴别丝绵的不同来源。

填充物的压缩回弹性测试主要是衡量蚕丝被的蓬松性与弹性耐久性,对蚕丝被质量控制十分有意义。但目前的检测方法对蚕丝被的破坏性较大,基本会破坏整条被子,很难在同一条被子上再完成填充物纤维含量等需要多点取样的检测项目。因蚕丝被价格较高,这样的检测方法成本过高,使生产企业负担过大。建议一方面修改现有方法,可以尝试减小单块试样面积或测试样本的质量,另一方面寻求更为智能高效的检测方法替代现有方法。

蚕丝的丝胶含量对蚕丝被的品质质量有直接影响。首先,丝胶在常温下较硬,丝胶过多,容易使蚕丝成柄,蚕丝被的均匀程度较差,并影响其保暖性及舒适性。其次,丝胶过多,还会影响蚕丝被的光泽。再次,丝胶含量对蚕丝被的重量有一定影响,而蚕丝被价格又相对昂贵。因此,建议增加对蚕丝被进行丝胶含量检验,可在生丝含胶率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

目前,市场上蚕丝被填充物混入少量涤纶、粘胶等短纤的现象较为普遍,且混入时并不都是均匀混入,有些只少量存在于几个点。如按照蚕丝被检测标准取20cm×20cm试样4块操作,检测结果会差异很大。建议对于这类蚕丝被,应增加取样位置与取样量。

参考文献:

[1] 李莉,顾红烽,陈琦琦.蚕丝被质量分析与改进[J].丝绸,2008(6):44-45.

[2] 顾红烽.蚕丝被产品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J].中国标准化,2012(10):103-106.

[3] 甘志红,王飞.浅析蚕丝被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J].产业用纺织品,2010, 28(3):30-32.

(作者单位: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丝类检测中心)

上一篇:奇葩公交站 下一篇:丽讯:不再做隐性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