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让我们每个人坐上了过山车

时间:2022-09-24 01:48:27

网络时代让我们每个人坐上了过山车

我们被当下冲击得七零八落,在天旋地转中不得要领。

《当下的冲击》来得恰逢其时。作者说他写这本书是要“下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就像一枚定海神针,有助于把我们从眼花缭乱的外部世界中摘出来,仔细思考周围发生的一切,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人类上一次遇到类似情况,是康德写《纯粹理性批判》的时候。那一回,人类也像今天这样,处在大变革之中。就像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展示的那样,辽阔大草原上的32只羊、12匹马和成群的农夫,瞬间就被工厂和烟囱所替代。

《当下的冲击》分析了冲击的各种表现形式,它包括:“它不安定;破坏了我们用来构建意义的叙事结构;让我们患上不断上紧发条的强迫症,放大了一个具体时刻的影响力;让我们在原本没有关联的事物之间硬扯关系;它不在乎有始有终,只在乎永恒的当下,最终驱使我们不得不在混乱状态下重塑秩序。”

所有这些冲击,可以说都是由变化的速度带来的冲击。如作者所说:“我们不再测量从一种状态到另外一种状态的变化,而是测量变化的速度以及速度变化的速度,以此类推。时间也不再是从过去到未来,而是体现在衍生物上,不断变化着,就可能认为变化是唯一恒量,再到加速度等。我们要不是考虑到一个并不一定正确的事实——变化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就可能认为变化是唯一恒量。”

《当下的冲击》用大量篇幅比较这三种时间观(或内在自我观),让我们体会当下的冲击,其冲击的痛点和痒点在哪里。农业社会的时间,是自然存在的尺度;工业社会的时间,是社会存在的尺度;信息社会的时间完全不同,是意义存在的尺度。

从表面看,人们在当下的冲击下,会做出这样的反应,“但凡不是眼下正在发生的事,就算不上重要,对正在发生的一切则要一网打尽”。人们“总是忙得不亦乐乎”,典型的感觉是,“所有事情都在同步进行。没时间,真的没时间”。深层的原因在我们自己,将技术影响与主体体验分离。在当下的冲击中,“我们发明了起点和终点,以此给我们的体验划定界限,减少处于中间状态的过渡感。最终,戴上隐形眼镜和将大脑更换成纳米机器人这两个概念之间已经没有时空差异”。人们在当下的冲击中,忘记了做事本身的意义,“最终却剥夺了‘当下’贡献价值和意义的能力”。信息社会的时间,是“速度变化的速度”意义上的时间,只有做事的目的和意义,才能调节做功的速度。

上一篇:电脑做不到的事情 下一篇:奢华伦敦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