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时间:2022-09-24 12:49:17

怎样让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摘 要】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学习数学创造条件,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懂得如何学习数学;并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以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主动学习;师生关系;培养能力;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 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为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条件

(1)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推动力,能激起学生的潜在力量,并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

(2)要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

(3)对学生的成功给予鼓励,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诱思导学,培养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让全体同学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体现了教育教学价值。

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求知欲望强,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上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积极思考,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并引导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要想使学生爱听课、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习、思考、应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认真听

让学生听讲时抓住重难点,边听边作好笔记。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口算题可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并适当提问。

2.仔细看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给学生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作出判断。

3.动脑去想

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脑筋去想问题,老师要启发,促使他们动脑子,使每位学生对问题都动脑去想。

4.善于表达

语言表达很重要,要说就要去想。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学生用脑去想、并且会认真听、仔细看。因此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五、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l.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对学生关心和爱护,这是教师的天职,学生也要对教师尊重和信赖,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言行。课堂教学中,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不把学生分成几等,让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公正之心待人,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当然,要建立这种良好的关系,主导方面在教师,学生则是积极活动的主体。

2.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多接触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学生生活受到挫折时要鼓励,身体有病时要安慰,学习方面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在这些方面若获得了满足,师生关系自然会拉近,教育效果就产生于师生情感的交融之中了。

3.尊重、理解和宽容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接纳、了解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这样,用我们火热真挚的心去贴近孩子们善良、纯洁的心灵,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活”用教材,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探索研... 下一篇:浅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