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应对脑卒中

时间:2022-09-23 11:54:57

【前言】中医应对脑卒中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肝阳上亢治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风痰上扰治以祛风通络燥湿化痰,方用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 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肾精亏虚治以补肾填精熄风开窍,方用地黄饮子加减。 缺血性中风的活血化瘀治疗 清代医家王清任提出中...

中医应对脑卒中

脑卒中因其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犹如自然界的风善行而数变,故在中医又称中风。对于中风的记载,始见于《黄帝内经》,它根据中风发病的不同病机、病位和症状有不同的描述。如仆击、偏枯、薄厥、大厥等。在唐宋之前,对于中风的病因病机多认为是外风所致,即“内虚邪中”,治疗上多以疏风祛邪,扶助正气为治法。而唐宋以后多以“内风”立论。如刘河间认为中风是“肾水不足、心火暴亢”所致;朱丹溪则主张“痰湿生热”;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明代张景岳提出“内伤积损”的观点;清代叶天士认为肝肾不足肝阳上亢而化风;王清任则认为气虚血瘀为中风之本,创立补阳还五汤仍为目前治疗中风的常用方剂之一。

现代中医认为,中风之所以发生,主要因素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痰湿)、气(气逆)、血(血瘀)、毒(浊毒)有关,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临床上又以肝肾不足、肝阳上亢、痰瘀互阻最为常见。中医药对中风病的治疗贯穿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均形成了独特的辩证辩病施治特色,已经成为脑卒中不可缺或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脑卒中,不仅能降低病死率、减轻并发症的产生、恢复神经功能,并对脑卒中的复发和预防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

缺血性中风的治疗

传统的中医学认为,脑中风的发生有轻重缓急之差别。轻者一般无神志改变,病轻限于血脉经络,又称中经络;病重者称为中脏腑,多有神志不清,病情多危重。目前脑中风的治疗以辩证、辨病治疗为主,结合病变的不同时机,综合而治。

缺血性中风的辩证论治

肝阳上亢治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风痰上扰治以祛风通络燥湿化痰,方用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

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肾精亏虚治以补肾填精熄风开窍,方用地黄饮子加减。

缺血性中风的活血化瘀治疗

清代医家王清任提出中风是“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虽然缺血性脑中风临床有风、痰、瘀血等闭阻经络多种表现,但始终是气虚为本,血瘀是病邪的核心。

现代医学也证实缺血性中风是脑动脉硬化、血栓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所致。及时溶栓开通闭塞的脑血管,是现代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会通中西医提出的活血化瘀治疗,是近代缺血性脑中风的基本大法,取得了良好疗效。

凡具有疏通血脉、祛瘀通滞而令血脉畅达功效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

根据活血作用的程度分为三类:和血、活血、破血。

和血药(养血活血) 丹参、当归、赤芍、丹皮、鸡血藤。

活血药(活血行血通瘀)川芎、元胡、蒲黄、三七、乳香、没药。

破血药(破血消瘀攻坚)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

临床上可根据病人血瘀症的轻重,结合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不同病机特点选择而用。

出血性中风的治疗

近代之前,中医并无“出血中风”病名,由于CT核磁等影像技术的日新月异,才有会通中西医后提出的出血性中风一说。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多因风、火、痰浊、血瘀阻闭脑窍,以实证为主,恢复期则多虚实夹杂。

中医认为:“离经之血为瘀血”。对于脑出血,活血化瘀药应在发病后尽早应用。

活血化瘀法能够消除脑水肿,有利于血肿的吸收,改善血液循环,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现代实验研究也发现出血性中风发生后,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呈现升高或延长,显示血液处于“浓、黏、聚”的高凝状态,出血性中风也属于血瘀证的范畴。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辨证论治

肝阳暴亢天麻钩藤饮加减。

风痰阻络大秦艽汤加减。

痰热腑实星蒌承气汤加减。

阴虚风动镇肝熄风汤加减。

痰火闭窍安宫牛黄丸鼻饲。

总之,对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实邪为肝阳、痰热、腑实、瘀毒壅滞,治以通腑清热、祛瘀化痰、平肝潜阳,以推陈致新,引瘀热、痰热下行,缓解在上之“血菀”,元神之府自然清净。药用大黄、芒硝通阳明胃腑、清解瘀热之毒;丹皮、白芍、桃仁、当归活血化瘀;瓜蒌、陈皮清化热痰;白芍、地龙、秦艽清肝柔肝熄风。

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治疗

治疗应柔肝熄风、活血化瘀通络和益气活血通络,佐以化痰开窍。

可用生地、白芍、当归等养阴柔肝;鸡血藤、地龙、丹皮、乌稍蛇活血通络;秦艽、、钩藤等平肝熄风;菖蒲、郁金、胆星等化痰开窍。

气虚血瘀者,当以益气活血治之,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但不可过用甘温辛散,以防甘温太过,助阳上升。

常用中药静脉制剂的特点与选择

中药注射剂既具有起效快的优点,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药本身的特点,因此应用时要注意其性味归经,根据中医药传统理论辩证使用。

目前有多种中药静脉制剂运用于脑卒中的治疗。其中以活血化瘀类静脉制剂为主,另外还有醒脑开窍类等。

醒脑开窍类

醒脑静注射液主要成份为麝香、栀子、郁金、冰片。主要功能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开窍醒脑。常用于急性脑中风(缺血或出血)重症病人,出现高热烦躁、神昏谵语。

清开灵注射液主要成份为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兰根、黄芩苷、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的功能,主要用于脑梗、脑出血所致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者。

活血化瘀类

三七制剂包括血塞通和血栓通,其性偏温,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作用,适用于各种类型血瘀证;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均能使用。

银杏叶制剂如舒血宁,性平,活血止痛,对后循环缺血所致的眩晕疗效好并能改善脑功能;对老年性痴呆有效。

丹参制剂如丹参注射液,性微寒,具有活血通经止痛之功,对于兼有心肌供血不足者为宜。

灯盏花制剂如灯盏花素注射液,性温,具有通络解表作用,对于兼有外感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为宜。

川芎制剂如川芎嗪注射液,其性偏温,能上达巅顶,适用于兼具头痛的血瘀证;

红花制剂如丹红注射液,性温,善活血通经,适合瘀血较重的心脑血管病。

水蛭制剂如疏血通注射液,性平,具有破瘀通经作用,对于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疗效突出。

脉络宁注射液(复方制剂)其性偏凉,具有清热养阴活血之功,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血瘀证。

中医、中药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个进行性发展的病理过程,大多数都建立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它不仅可使一个健康的人在数分钟、数小时内致死或致残,还可能反复发作,出现多个部位、多支血管的病变,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如何控制预防脑卒中复发,亦是当今中西医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脑卒中有多个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等,另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习惯也易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因此对于脑卒中的预防应该从动脉硬化开始。积极治疗和治疗以上各种危险因素,提倡治疗性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增加运动、限制体重和减轻精神压力等。

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在预防脑卒中复发方面有显著作用。一般说来活血化瘀中药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脑肾等器官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抗凝抑制血小板功能、黏附、聚集,增加纤溶活性;还能调节免疫,影响脂质代谢等作用。临床上发现,三七制剂、丹参制剂及银杏叶制剂、水蛭制剂等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能最终增加患者脑血管的血流,形成和改善侧枝循环、改善血黏度,修复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从而预防脑卒中的复发或减轻复发的严重程度。

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建议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或反复发生脑卒中的人群,经常使用有关活血化瘀中药,或根据辩证结果施治,能明显减少复发。

总之,脑卒中可治可防。中医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大有作为。

上一篇:脑卒中康复期训练 下一篇:突发性脑卒中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