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时间:2022-09-23 09:41:53

历史教学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通过学生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

体性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目的。要达到这样的结果,教师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式的历史课会让学生兴趣全无。没有兴趣就没有学生的主动性。要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地学习,就要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历史课中解脱出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活动。

二、以情境教学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音、录像、电影、电视、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创新,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距离他们遥远而难以记忆理解的历史。

我在教学中多利用表演情境和实物情境。实物情境的创设也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历史。实物展示不仅可以使历史课上得生动活泼、形象直观,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参与情境中去探索新事物。例如,在讲两汉经济的发展时,我向学生展示了几枚五铢钱,那锈迹斑斑的铜钱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我向学生解说五铢钱存世量很大。好奇的学生马上追问原因,我就让学生结合课文自己去探讨。最后学生得出结论:两汉经济的发展导致五铢钱的存世量较大。学生探究的结果虽然不完全正确,但这个过程却是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过程。通过这次实物情境的教学,学生能形象、深刻理解两汉经济发展的历史,并能主动探究到这一问题中去。

三、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要推行主体性教育,就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的积极意愿和合理要求,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原创性,尊重和信任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经给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民主环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发挥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因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才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潜能的实现,学生才会热情高涨,主动参与。

教师要尊重学生,要把爱心带进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待好生差生一视同仁,不使用讽刺、挖苦等不良语言,不以冷漠的态度伤害任何一位后进学生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让所有学生(下转第39页)(上接第38页)(先进生与后进生)互相合作,共同学习。同时教师也要信任、宽容学生。在教学中要相信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或不同意见。对学生看法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待学生的错误,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并适时地给予点拨、启发,诱导学生重新走向成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摆脱压力和束缚,不必担心失败,能增强自信心,学生能以轻松的心情、成功的姿态去积极主动地学习。

总之,只有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我们才能真正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给学生的不再是“鱼”而是“渔”,我们要激励、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对历史从无兴趣、被动地学到有兴趣、主动地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创新。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十六中学

上一篇: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寓教于“动” 下一篇: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