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23 07:37:12

语文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

【摘 要】一堂良好的语文课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还需要教师的精准解析以及有效掌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提问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在语文教师提问方式和问题类型上做出对比研究。更指出语文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有效提问的重要性,它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内涵,又可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此笔者分别在有效问题的针对性、组织问题的语言以及问题难度方面做出分析,希望为课堂教学活动献出绵薄之力。

【关键词】提问 有效性提问 意义

一、教师提问的新发展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师生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交流思想,形成有效互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思路。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经提出过启发诱导式教学。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以学生的积极思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为后世的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而今,语文教师的提问已经随着时代和教育改革有了新的发展。第一,方式上的变化。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提问由原来单一方式演变为:情景式、比较式、连环式、转弯式、迁移式等一些新方式。新方式的开拓和创新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人文性,从根本上缓解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刻板化、模式化的现状。例如:情景式运用于王维的诗词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使至塞上》,教师可以运用琵琶、古筝等古典音乐把学生缓缓带入意境中。结合王维诗画一体的风格在多媒体上欣赏与诗词意境一致的画作。在多重认知,眼、耳、手并用的方式下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第二,问题类型更加清晰。中国的教育有着深刻的民族性,在不断地汲取外国教育理念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笔者在此总结几种类型:1.记忆检索类型。教师在引进新课时常常会以作者的名字为检索,唤起学生类似知识的回忆。老师经常说:“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哪些课文的作者是鲁迅先生?”这种简单的记忆检索式,我们就可以进行知识的梳理,有助于我们对以往知识的归纳和总结。2.分析理解型。在初步了解文章之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大致理解,为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思维能力,往往会伴有类似分析性质的问题。如“在通读全文后试着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3.扩展运用型。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技能、态度、知识,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官体验。4.评价体验型。联系课文的主要思想内涵,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与学生内心体验契合。如:“朱自清《背影》中父亲蹒跚地爬过月台,你对这个情景有何情感体验?”5.创新型。课程标准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创新性、开放性、包容性文化日益明显。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提问法,常常为了延伸课程的意境、观点、情节而选择一些具有发散思维的问题,对于课文的开拓延展同时也增添了新的亮点带来新的探索。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美国教育家加里・D・鲍里奇在他的《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中指出,“有效的问题”是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而且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这类问题。我们追溯 “有效”一词的出处为《汉书・元帝纪》,释义:(动词)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其实问题的有效性并不仅仅在功能上使学生加深理解,而且能够在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体现课堂互动性。当然,有效调节课堂氛围会更加使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通透彻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有效”呢?笔者在此总结几点建议。第一,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含糊其辞的问题本身就是问题,何谈得到有意义的回答。所以,问题的设置要有明确地目的性、针对性,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就明确教师的提问目的。第二,教师提问的语言清楚、简洁。作为语文教师,需要以言简意赅的语言、清晰的发音保证每一位同学清楚地明晰问题而做出回答。第三,问题难度适中。难度适中表现在:其一,对于学生的层次、年龄段有所针对性。例如:初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初步形成阶段对人生体悟和知识积累处于基础时期,所以课程目标应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方面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的提问同样需要兼顾学生的青春期心理,以及对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其二,挖掘文本的程度适中。一篇语文课文,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浅,是教师能力素质更是教师对学生认知的了解程度。过分的文本解读会使学生陷入深层思考的困惑,偏离基本教学大纲。而浅层分析不能很好的提升学生文学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甚至会导致学生失去对文学作品的艺术追求的兴趣。所以,合理挖掘文本既要兼顾受众群体的认知能力、知识视野,还要提升学生对文学艺术的追求鉴赏能力。

三、有效提问的教学意义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见教学形式,是师生之间课堂互动的有效方式。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息息相关。语文学科是以人文素养、对美的鉴赏力等诸多方面全面对人的培养,而教师的有效提问恰恰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首先,通过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回答情况及时做出当堂解析,并及时纠正错误或者给予肯定。其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其有效的提问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开拓学生思想、扩展知识领域。大大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探索性和趣味性。最后,对于重要知识点在师生的课堂互动中深深地烙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师的有效提问使学生逐步增强记忆、加深印象。在有效时间内充分利用课堂互动提高记忆质量,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学生的课后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结 语】

课堂提问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并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不断在课堂教学中总结经验方法。当然,有效提问同样需要结合恰当的方式、清晰的语言、充实的知识内容才能顺利完成教学内容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本文通过对教师提问的新发展,充分认识到随着时代变迁和教育改革课堂提问也在发生着变化。着重阐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提问才能更好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在此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有效性提问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堂教学环节紧密衔接,更加完美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吴德芳,夏玉兰.教师提问的技巧【J】.教学与管理, 2002(7)

【2】方薇.论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方法与技巧【J】.科技信息,2010(12)

【3】赵伶俐.课堂教学技术【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9)

【4】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上一篇:作文教学的支撑与训练概要 下一篇:《说文·H部》字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