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读者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3 07:17:20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读者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所获取的信息量也迅速膨胀。阅读成为人们获取必要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人们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必要手段。阅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图书馆作为学校资源提供的重要平台,所承担的职能也与日俱增。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阅读影响着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察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因而它对于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读者阅读能力;培养

一、从阅读的定义来看

阅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消遣型的,一种是获得型的。消遣型阅读是人类为调节高度紧张的身心,消除工作疲劳而进行的一种精神活动。消遣型阅读对于阅读主体的知识素养、审美能力不做过高的要求,阅读主体并不试图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度切入和阐释,不是为了谋求文章的深层意思而进行的阅读,而是表现为阅读过程中的一般化和消遣性。对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主体更多是从兴趣和感觉出发,而很少考虑文本的实际价值。

二、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正确引导学生阅读

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阅读材料有不同的阅读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打造良好的阅读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图书馆读者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对不同阅读层次的需求,引导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设法让学生从“要我读”向“我要读”的观念转变。让读者把阅读活动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此外,要多鼓励阅读中外古典名著,吸收中外文化的精粹,促使学生把阅读当作生命中的一部分,把书籍看作是生活中的好老师、好伙伴,以促进良好的阅读习惯。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书籍阅读的世界,是空虚的、贫乏的。因此,要指导学生把阅读看成是精神的粮食、生命的财富。

2.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材料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浓厚,然而在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问题上并不很明确。所以,作为一名图书管理者,应以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如果一味地凭兴趣,对文章的内容一目十行地读;遇到好的文章,不假思索地去读,而不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摘录关键语句的话,这样的阅读层面显然处于一个偏低的状态。因此,要在进一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同时,也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使学生读有所获。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主要有以下的方法:

(1)快速阅读法

快速阅读法即对所读的图书资料,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浏览。用这种方法阅读,对于没有充足时间读书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可行的。①从阅读的频率来看,就是按一定的节奏和速度来阅读材料,读的时候也像节奏训练一样,暂时不考虑记忆和理解的问题。②从回想的角度来看,就是读完之后把书放下,闭上眼睛,像电影回放一样,把阅读时摄入脑海中的视觉印象回想一遍。回想的目的是为了把快速阅读时接收的图形信息重复一遍,加深印象。③从记忆内容来看,回想结束后,写出理解和记忆内容,就把阅读时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确认,这个过程也就是又一次的理解和记忆。

(2)精读法

精读法即对书籍中的某些重点语句、段落、篇章环节,集中精力、精细地读。作为图书管理员可以定期将一些优秀的读物推荐给读者,提示读者书籍中的那些部分是属于精华部分,提出一些关于本书的一些问题:如本书中主要围绕什么话题展开论述?你能做文章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加以概括?对于文章中的那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通过这些设问的方式,能给读者更多的时间加以思考,让读者有更多的时间来琢磨文章的内容,有利于让读者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脉络,提升阅读的层次。

三、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正确选购图书

书籍是人类文化的精粹,好的书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不健康的图书会把学生引入歧途。图书馆可以设计一些问卷调查题,其中包括学生看书的类型,每学年看书的数量,对本馆藏书的建议、课外书对学习的影响等。通过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学生的阅读特点:中学生已逐渐从少年期过渡到青春期,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比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知识的欲望也逐渐增强,因而他们在书的利用环节上比小学阶段数量更多、范围更广、内容更深,在阅读上更具备自觉性。从调查结果可以知道,多数学生认同阅读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扩充大脑的信息,提升他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广泛了解师生的需求后,再选购图书便能达到各取所需、提升借阅率的效果。增加图书藏量,不仅要做到数量上满足本馆的需求,在质量上更要迎合读者的需求。只有在图书选购质量上严格把关,才能让图书馆更健康地发展起来。

四、定期开展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往往能引导学生把阅读与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从狭隘到宽广的阶梯式的提升。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图书馆通过设计一些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通过征文竞赛、展览、话剧、历史剧等形式,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针对性强并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通过各种活动,整个校园充满浓浓的学习氛围,这种环境气氛,对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并能使他们感受到读书学习就是一种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促使他们经常性地到图书馆里进行阅读活动。

总之,以积极的方式倡导并引领中学生正确、健康地阅读,是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培养中学生阅读习惯中多下功夫,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大阅读量是完善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必由之路。随着社会发展及教育制度的改革,我们力求让更多的中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精神的营养,充实人生,让他们成长为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新一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袁晓峰.阅读是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大参考,2008(12).

[2]陈雨亭.普遍高中如何实现素质教育转型发展:以山东潍坊一中为例.当代教育科学,2008(24).

[3]胡晓辉.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中学语文,2010(3).

[4]康世芬.文学作品阅读方法的探索与尝试.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1).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东环中学)

上一篇:以情导境,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下一篇:在课堂中找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