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港一体化

时间:2022-09-23 06:03:28

摘要:深港一体化发展既是推动两地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打造世界级国际大都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深港一体化发展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势,其发展成果惠及区内各方。文章分析了深港一体化的概念,探讨了“深港一体化”具备的条件基础以及深港一体化产生的双赢效应。

关键词:深港一体化;条件基础;CEPA;双赢效应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4-0051-02

为了促使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向更高层级迈进,深圳市把构建“深港都市圈”写入了深圳市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深圳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也把加强深港合作,共同构建世界级都市区纳入其中。实现深港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国际大都会,无疑会对香港和深圳两地经济的发展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提供契机和起到引擎的作用。

一、“深港一体化”的涵义

“深港一体化”是指深圳和香港两地通过协定或契约,在区域内逐步消除双方之间的贸易和非贸易壁垒,协调双方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从而形成一个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统一经济区域的过程,使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动达到一种相互融合和补充的状态。包括消除要素流动障碍的市场一体化,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分工的产业一体化,以公路、港口、机场的衔接配套和交通、物流网络的完善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以强化信息资源互通共享的信息一体化,以及环境资源开发和保护一体化和城市化发展一体化等。

二、“深港一体化”具备的条件基础

(一)深港两地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

深圳具有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是与香港唯一陆路全面相接的城市。由空间经济引力模型可知,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其空间距离成反比,与其经济势能成正比。空间距离必然产生空间成本,深港两地空间距离的毗邻无疑对降低交易的自然成本是很有利的。又由于香港地区的GDP、资本积累等经济指标所导致的经济势能的存在使之对深圳的辐射和扩散作用较为明显,两地呈现出较高的经济联系强度。同时,随着2007年7月1日深港西部通道口岸的正式开通,深港之间的距离又被大大缩短了,“一地两检”的新通关模式使得车辆经西部通道来往深港两地仅需10~15分钟,将深港半小时生活圈由设想变成了现实。

(二)深港两地具有相似的人文因子

香港的居民大部分是来自广东的华人,天然的血肉联系使得香港同胞经常经过深圳回大陆探亲访友。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香港和深圳两地的人民语言相通、饮食习惯和民俗风情也颇为相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深圳作为大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其经济水平的高度化发展也使得两地人的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呈现趋同。

(三)深港两地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深港两地都具备高效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城市功能较为完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特别是现代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形成了巨大的外部经济效应。虽然香港地区的总体经济势能高于深圳,但是深圳作为一座年轻的新兴开放型城市,其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在承接香港地区的产业转移和消化、吸收、创新等方面均呈现出较高的灵敏度。

(四)行政力量和政策的有利推动

为促进经济的共同繁荣,加强双方的经贸关系,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Mainland and Hong Kong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简称CEPA)。这是在WTO活动框架内做出的特殊安排,其内容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贸易投资便利化三个方面。这是我国签署的第一个两个独立关税区之间经济一体化的文件。CEPA及后续有关附件的签署,将内地与香港之间经贸关系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其政策影响的辐射半径之内,深圳因其自身具有的诸多优势,率先成为了受益者,使得深港两地由过去的民间和企业之间的有限合作转变为“一国两制”下由政府之间推动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由分散和由市场决定的合作转变为市场推动和政府协调相结合的合作;由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前店后厂”式的合作转变为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核心的合作,这无疑大大降低了两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成本。

在此基础上,深港地区又于2009年上半年顺利获得了国务院明确批复的全球性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五大中心的地位,大大增强了两地的城市集聚功能。国家给深港地区的这种定位,看似与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产生重合,但由于两个地区的服务半径不同,所以不会构成冲突。从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战略高度来看,将“金融中心”确定为深港地区五大中心之首,说明国家旨在更好地推动和提升深港在全球金融竞争中的地位,发挥深港地区的联动效应,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随着《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推出,深港两地在货物、资金、信息等要素方面的流动将更加便捷有序,在海空港航运合作方面将会向高端化发展,在全球资源配置方面也将形成重要的国际多式联运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在商贸合作方面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深港一体化产生的双赢效应

深港一体化发展大大增强了两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使两地的商品流、资金流、人流、技术流、信息流进一步增加,城市的服务水平、环境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水平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也进一步得到优化,经济、金融实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也大大加强,双方的福利水平也共同得到提高,符合帕累托改进状态。

具体来说,随着通关手续的日益便捷化,深圳日渐完善的城市功能、良好的基础设施、优雅的居住环境、较香港相对便宜的房价,使选择赴深圳置业的香港人日益增多,“在香港上班,在深圳居住”已成为一部分香港人的生活模式。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异,香港人可以用同样数量的货币在深圳购买到比香港更多的需求弹性较小的类似商品,并享受到更多的服务。购买力的放大使得他们在工作之余可以更多地享受闲暇,提高生活的舒适度。同时,深港边界地区置业需求的激增也使得深圳的房地产市场更加活跃,在投资乘数的影响下,带动了深圳当地水泥,钢铁、家用电器,家具制造等诸多行业的发展。

虽然香港制造业“空心化”的水平凸显,但是深圳良好的产业承接和配套能力完全可以让香港集中精力发展国际化、专业化程度更高的金融、运输、通讯等服务业,不断巩固和增强其服务业发展水平,使之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然后香港地区再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加快深圳的金融业、物流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深圳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这种良好的分工互补使得双方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呈现几何级数增长。

按照CEPA的规定,自2004年1月1日以来,内地先后对原产香港的273种进口货物并逐步对273种以外的原产香港的进口货物实行了零关税。香港商品进入内地的成本由此而大大降低,提高了其商品的价格竞争力,深圳作为香港最毗邻的经济腹地,自然也就扩大了原产香港的进口货物在深圳市场的份额。对于香港而言,其完善的自由市场机制和高度的开放性也会借此契机吸引到更多的外国知名生产企业在香港投资,并凭借CEPA中所涉及的零关税的跳板将产品销往内地市场,使香港在享受零关税的同时创造出更高的附加值。对深圳当地的消费者而言,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会对商品的种类呈现出多样性选择,而香港商品的进入恰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种选择和消费的需要。

当然,深港一体化发展在给双方带来互惠互利的成果的同时,在某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比如在基础教育方面,香港一些中小学校的现有教育资源仍存在闲置部分,而深圳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却有着强烈的需求,如果能在一定尺度范围内允许深圳的学生去香港读书,既可以扩大香港学校的生源,又可以满足深圳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总之,在强烈的内在合作需求和良好的外在政策的推动下,深港一体化发展顺应了两地人民的发展要求,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对构建“大中华经济圈”起到了有力的传导作用,同时对泛珠地区的合作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与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廖月晖.推进深港一体化发展,建造世界级国际经济中心[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3).

[2]陈秀山.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王可,王治伦.新形势下深港一体化构想[J].经济师,2007,(2).

[4]徐群.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广东为例[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7,(6).

[5]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2009.

作者简介:侯钰(1983-),女,江苏盐城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上一篇:浅谈城市防洪工程设计 下一篇:主机日志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