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突发性耳聋46例临床研究

时间:2022-09-23 04:22:30

儿童突发性耳聋46例临床研究

【摘 要】目的:总结分析儿童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提供该病的诊断治疗线索,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将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46例突发性耳聋儿儿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治疗,在此基础上给观察组患者加用高压氧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相对于入院时治疗后听力均有好转,但是使用高压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91%)疗效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39.13%)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儿童患者;高压氧治疗

【中图分类号】R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83―02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危害性较大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年龄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分布,特别对于儿童患者而言,不但是疾病本身对其学习能力的影响,更是一种会造成心理障碍的疾病。该病发病原因还未明确,据相关报道该病在中老年患者可能与血管性病变相关,在儿童患者则多可能是一种和病毒感染相关性高的疾病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治疗,也没有根治性治疗的报道,多数的治疗以尽可能的恢复听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1]。但是经过多年的观察和认知,多数学者认为对于儿童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因此本文中笔者就儿童突发耳聋诊治经验做探讨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耳鼻喉科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岁至7.5岁之间,病程2个月至3年,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排外外伤性耳聋和家族性耳聋等遗传性疾病,进行常规检查并行相关影像学检查除外其它神经系统性疾病。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病程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既定的实验方案随机将4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治疗,之后给观察组患者加上高压氧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半个月至6个月)对听力进行客观测定,统计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行统计学比较。

1.3 疗效判断标准 据已有报道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制定的疗效分级标准进行评价[2]。即:①痊愈:听域恢复至常人水平,或是单耳聋者听力达健耳水平,或是恢复至发病前听力水平;②显效:听力未恢复至患病前水平,但与治疗前相比较平均听力提高30 分贝以上;③有效:平均听力水平虽未达到发病前,但是较治疗前提高15至30 分贝;④无效: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分贝。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收集的数据输入到SPSS19.0进行计算分析,数当P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两个组别患儿治疗后听力情况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治疗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体治疗有效率73.91%;对照组中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14例,总体治疗有效率39.13%。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正如前文所述及,突发性耳聋至今仍没有得到完全的阐述,对发病原因也没有最终定论,针对儿童患者,更多的证据表明该疾病的发生始动因素是病毒感染。行临床观察来看,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是腮腺炎病史,经过血清学检查发现常见的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等均有可能是致病因素。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引起内耳炎症反应,内耳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障碍,致使而耳蜗和毛细胞等缺氧,发生听力损害,基于这样的病理生理改变,很多学者经过研究证实血管性病变也的确参与了耳聋的发生。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免疫功能的失衡也会引起突发性耳聋,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其内耳可作为自生抗原被抗体识别,发生免疫反应参与的耳聋。针对这些可能的潜在致病因素,临床上并没有特异性的诊断试验和治疗方式,多数情况治疗的目的都在于控制炎症反应,改善内耳局部血流和内环境,尽可能的恢复内耳毛细胞功能。

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因为其自身听力感知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起病隐匿,儿童又不能对此立即反应和判断,多是家长发现,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所以对于该病的诊断,在儿童患者更加困难。但是结合本病的临床表现,做到提高警惕性是可以实现的,结合我我们的临床经验,我们认为对于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患者,但出现儿痛、耳鸣或是眩晕时应该提高警惕,做客观的检查以排外,本病的临床特点中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耳痛、耳鸣,但是这类患者占的数目较少,更多的患者表现为发病后听力急速下降,甚至有可能在数分钟或几小时内就降至最低点,针对这一特点,临床治疗讲求确诊后立即开始治疗,以便提高疗效[3]。

从目前已有的治疗手段来看,糖皮质激素是应用最广泛、也是效果最肯定的一个治疗联合用药方案。糖皮质激素的广发抗炎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其在体内一方面可以有效抑制淋巴细胞的激活,控制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可以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血管通透性和组织渗出,改善局部血流和氧供;针对抗病毒治疗,也有部分学者持保守态度,他们认为在没有明确的血清病毒学检测前不主张用抗病毒药物,但是对于有明确感染史的患者则应该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4]。结合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我们利用高压氧治疗是患儿的听力恢复程度有了根本的提高,所谓高压氧就是比平时大气压压力更高的一个含氧治疗舱。分析其治疗机理,首先,吸入更高氧分压的气体后可以有效提高肺泡换气量,从而使微循环中氧含量,有利于改善炎症部位的缺血缺氧状况,有利于细胞修复和功能恢复;其次,高压氧进入体内后可以改善血管痉挛,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和氧自由基产生,对清除局部代谢物是有利的;再者,高压氧本身可充当抗生素的角色,在高压氧作用下多种细菌病毒的生长可以得到抑制,有利听力恢复。基于高压氧的这些特点,利用起来治疗突发性耳聋是可行的,通过我们的实验研究已证实这一措施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儿童突发性耳聋发病急,在确诊后就需要及时实施治疗,而不论什么治疗方式,对于儿童来说,心理的鼓励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黄鹤年.现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628―629

[2] 王正.儿童突发性耳聋4O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2):239―240.

[3] 钟润兰,管志伟. 儿童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2):1934-1935.

[4] 谭代忠,车德安,黎文浩. 儿童突发性耳聋的血清病毒检测和疗效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 3(5):53.

上一篇: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应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1例初诊急性白血病化疗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