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书斋 第14期

时间:2022-09-23 03:59:38

财经书斋 第14期

《智弈:没有输家的博弈》

分众传媒如日中天的市场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框架传媒 “主动联合”的战略抉择。分众、框架、聚众的“三国鼎立”之势颇似当年魏蜀吴三国之势,三个业务近似的企业完全有可能恶战数年,最后几败俱伤,被旁观者或后来者消灭。

中国商业历史不应该忘记框架案例,不是因为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获得了超过百倍的回报,而是因为他们选择了联合,而不是恶性竞争。

以当时框架的运营状况看,完全有条件在业务经营上大干一场,自己单独上市发展也有机会,这从最初合并时谭智与江南春对赌2006年利润达到1.2亿(实际完成1.8亿)可为佐证。按常理来说,皇帝宝位还没坐热乎呢,可以再看看、再等等,但是,谭智立即启动与江南春的战略性合作,而不是“打不赢了再和谈”,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谭智“联合胜于竞争”的理念相当清晰与明确。

《杜拉拉升职记(新版)》

1.丰富的信息量,值得一读再读

书中自有黄金屋,果然不假。翻过一遍《杜拉拉升职记》的人,不妨再细心读一遍,也许可收获寻宝般的。

2.争议――比比尔盖茨的故事“更值得参考”

书的腰封上照例有个时兴的噱头,声称杜拉拉的故事比比尔盖茨的“更值得参考”,引来争议纷纷。

比尔盖茨那样的成功,除了努力和本事,还需要罕见的运气,对大部分人而言恐怕可遇不可求。相形之下,杜拉拉式的成功,倒是80后、70年代生人实现成数更高的目标。

基于可行性和实用性的考虑,便有了“更值得参考”一说。

3.外企工具书般的小说,适合哪些人群阅读?

作为小说,消遣之外,这本书的另一个功能是外企工具书。

现代人压力大,人们阅读不外乎或为纯粹的放松,或为实用。希望有份好收入好环境的工作是大部分想进外企者的目的,期望在职场中有一个好发展的,看看《杜拉拉》还是很值当的。

4.《杜拉拉升职记》的精华

在《升职记》的末尾,杜拉拉给李都的邮件中,提到了为什么要辛苦为职场中人,就是为了“自由自在的活”,明确喊出了典型的中产阶级口号“财务自由”,杜拉拉在此邮件中总结了:

1).什么样的工作算好工作

首先是要选择一个好的行业,所谓好的行业,是其产品附加值高的行业;

然后是好行业中一家好公司,它应该是具备持续赢利能力的公司;

在这样的公司里,要找到一个好的方向,即实现利润的最关键环节,比如销售或研发;

得跟一个好老板,好老板的其中一个指标就是老板本人得“强”,如果跟了弱势的老板,你的前程很容易就跟着被耽搁了。

2).如何才能够资格获得一份好工作。

邮件中从如何对待上级、下级以及内、外部客户和本岗工作等四个纬度,系统的阐述了获取好工作的资格是怎样的。

教科书上没有的来自实践的职场心血总结,奉献真理般的实在和经典,不单初入职场者,就是工作了十几年的老鸟,亦可反复玩味。

《未来50年大趋势:我们将身处一个怎样的世界》

这个世界不仅在改变,而且是在快速改变、广泛改变,每个人、每个企业和机构在这种改变中是兴旺发达,还是只能艰难度日,完全取决于对这种改变的理解和应对……

本书包含了各种预测和推测,但根本目的并不是预测未来。那些认为未来可以预测的人要么在撒谎,要么是在犯傻。我的意图是激发想象力,希望你能够以一种新的视角看待我们熟悉的事物,并以更清晰的思路解读我们不熟悉的事物。

要说有目的的话,本书的目的就是拓宽思路、开阔视野,使尽可能多的个人和团体慎重考虑他们将要前往的地方,以及一旦到达那里之后,是否值得停留。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首先,必须留心观察已经发生的一切,然后,对目前发生的事物将把我们引向何方作出有依据的预测。

《影响力2》

绝大多数缺乏的并不是改变事物的勇气,而是改变事物的技巧。世界上最为人所知的秘密之一就是,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一小部分行为科学理论家和实践者已经发现了一种几乎可以改变任何事物的力理――影响力。我们没有意识到,穿越成功和失败的线索就是我们的影响力。如果我们早就意识到这点,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寻求更新、更好的方法来提高影响力。本书的目的,将少数杰出的影响力大师经常运用的原则和技巧与读者分享,从而让读者有更多的方法施展他们的影响力,并使个人生活、家庭、伴侣甚至邻里间的关系发生重大的变化。

我想具有影响力。我觉得自己并不很擅长担任大学校长。看着窗外,我发现修整草坪的工人都比我更能掌握自己的工作。

――管理大师沃伦•本尼斯

仅仅努力还够;你必须知道要作什么,然后为之努力。

――质量大师戴明博士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站在2008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窗口,有国经济有太多现象让人看不懂。

房价、股价、金价、钱价、人价、经济周期,向下还是向上?中国经济将走向哪里?

我们已清晰地看到,中国经济正如一架装满了油,载满乘客的巨型客机,起飞在即。我们正处在中国经济大爆发的前夜,而爆发的引爆点,很可能是类似国有股减持这样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经济决策的出台。 (楚钰)

上一篇:一汽苏伟铭下课大众中国营销布局现拐点 下一篇:十大热门专业 就业前景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