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批语在数学作业批改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3 02:36:14

浅谈批语在数学作业批改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数学作业批改中,我们习惯用“√”“×”来评判正确与误,或者采用百分制量分,或者用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来衡量学生作业的质量。这几种方法对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判断出来,也不便于促使被评价者正确地认识自我,形成改进和发展的愿望,促进其在原有基础上向高水平迈进。如果批改学生数学作业也能像批改作文那样用批语,就能弥补这些不足。新课程改革以来,笔者在批改学生数学作业时,用批语这种方式做了尝试,具体做到了“三个体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体现方法指导,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利用批语进行方法指导,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如:“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在运用某个定律或者某个公式上去考虑”等批语,实际指导学生用什么方法解题。学生在老师的指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批语此时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对特别差的学生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看到你在进步,我十分高兴,希望你步步高。”这些带感彩的批语,实际上是在重视情意领域的评价,因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身作为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落实具有深远意义,还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监督、导向、改进教学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

二、体现引导启发,开阔解题思路,激活创新意识

学生只有在经历了“情境设置、问题提出、结论的猜想、概念的建立、定理和证明的探索发现及应用、题目求解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解答的回顾检验和反思评价、对方法的归纳及综合整理、拓展应用”等过程性知识完整的“生长过程”,才会由合作(或独立)活动把隐藏于课本中的数学知识挖掘出来,了解知识被想到、被发现的“动因”和过程,实现自己“再发现、再发明、再创造”数学知识的愿望。他们才会主动地借助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归纳、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获得较为丰富的动态型过程性知识,形成探究性学习的“雏形”。作为教师,为了这探究性学习的“雏形”的形成,批改这个步骤就不能忽视。在批改中运用批语就显得有优势。

三、体现严格要求,养成良好习惯,增强自信心

学生做作业,是学生自由探索、自由发挥和展示的机会,此时,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开发,个性得到张扬,创新意识得到优化和培养,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感和快乐,可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和欣赏。作为教师一方面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要给以积极评价,另一方面也要指出不足,促进学生反思,完善探究成果,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加持久和深入。所以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不仅要判断正误、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这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

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算理过程方面要严格把关,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准。“结果正确,但你看格式正确吗?”“你善于动脑,你一定能发现简便方法”等一类的批语就能体现出这方面的要求。

当然,数学作业的批语,要简洁、明了、自然、亲切、实事求是,充满希望、富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小议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 下一篇:历史研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