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模块化实践研究现状

时间:2022-09-23 02:13:16

国内外模块化实践研究现状

摘要:随着模块化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模块化实践研究也在向纵深发展。国外学者对模块化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软件开发、汽车、计算机以及家电等行业。国内模块化实践研究是在消化吸收国外文献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企业、产业和产业集群。

关键词:模块化 实践 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012-03

一、模块化的内涵

“模块”(module)的概念最早由H,Simon(1962)提出,他把模块理解为一种在进化环境中促使复杂系统均衡动态演进的特别结构。青术昌彦(2003)认为,模块是半自律性的子系统,是一个相对概念,既可以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和过程,本身又可以作为一个系统而分为若干模块。模块化分为模块化分解和模块化集成两种形式,前者是把一个复杂的系统或过程按照一定的联系规则分解为可进行独立设计的半自律性子系统,后者是把可进行独立设计的子系统(模块)按照某种一联系规则逐步增加而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的行为。随着模块化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模块化实践研究也向纵深发展,模块化作为一种新的组织模式以及产业结构的新本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国外模块化实践研究

国外模块化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软件开发、汽车、计算机以及家电等行业(见表1)。

1 金融业:Baldwin and Clark(1997)对金融服务的模块化发展进行了探时,他们指出,金融工程极其简练且高度发达,业务组件相对独立,从而易于模块化。这使得金融企业可以将金融服务流程扣破,将之分割成相对独立的不同业务组件(即金融模块),实现金融服务的时间分离式生产,然后通过松散耦合进行模块化整合,即这些不同的金融模块可以被交给不同的金融部门(或企业)连贯地进行操作。

2 软件开发产业:Ulrich(1995)、Mahoney(1996)认为软件产品可以被看作是由一系列具有特定功能的组件组成,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也可以被分解成一系列功能模块,这些模块之问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系统的所有功能Badwin,Clark(2000)指出,高度模块化的源代码结构给软件开发者和使用者均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开发者可以对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模块进行独立开发而不需要花时间去协调与其他模块之间的关系。并且模块化开发不仅允许模块之间的水平开发,而且可以通过对类似模块之问的创新和竞争充分改善系统的功能。A Narduzzo,A Rossi(2003)通过案例探讨了模块化理论在自由软件开发中的应用,认为模块化理论能够解释自由软件的成功开发及其在软件工程中的实践。

3 汽车产业:Shmon Novak Steven D,Eppinger(2001)对汽车产业的研究得出产品设计的复杂性与产品的垂直整合是一致的,当产品复杂性很高时,企业内部生产更有吸引力,因为厂商会获得投资于协调开发复杂设计所前技术带来的收益。

4 计算机产业:Peter Ogrady(2001)在分析需求多变的PC产业时指出,当PC产业采取模块化的生产方式,它就适应了快速变化的市场,可以应付复杂的个性化定制,这也使得Pc产业内数以百计的企业集中精力做一个自己擅长的模块,并在该领域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优势企业。IngelmrgVind Niels Fold(2007)通过对新加坡电子行业的研究,在Stmgeon的单层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多层级的模块化生产网络。Momokn Kawakami(2008)对我国台湾笔记本电脑(NPC)产业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正是发达同家领袖企业的外包战略、我国台湾供应商的学习战略和强大的零部件生产商的生产战略三者相互作用,驱动了这一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爆炸性增长。

5 家电产业:Worren Nolay,MoorKarl CardnnaPab(2002)基于家电行业的实证研究表明,拥有更多产品型号的企业更容易回应更加多元或者不可预测的客户需求,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模块化发展降低了增加产品型号的边际成本,因此企业模块化程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正比相关关系。

6 自行车产业:Fixson and Park(2008)通过日本自行车动力传动系统产业的案例,研究了模块化与产业竞争格局的影响,发现禧玛诺(shimano)在1985年产品架构的变化明显降低了自行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模块化程度,使得原本竞争性的产业结构变得接近于垄断。

三、国内模块化实践研究

国内模块化实践研究是在消化吸收国外文献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企业、产业和产业集群。

1 企业层面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探索企业内部如何通过梭块化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方法上体现为产品设计模块化、生产模块化、模块化外包、价值链的分解和整合等。王锦宜(2009)、陆良等(2010)等探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在电气系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化思想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结合设计实例分析阐述了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及重要性。范林、王哲(2010)分析了飞机研制领域实施模块化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就模块化技术在飞机设计阶段、制造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为采用这种航空工业发展模式,既有利于缩短研制周期,也缓解了航空产品高投入与经济承受能力的矛盾。韩品、佛力(2009)模块化设计是模块化生产的价值核心,企业通过将生产制造外包给独立的企业,以实现模块化设计的价值陈怀民(2009)认为彩电企业要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必须采用模块化制造系统。周绍东、安同良(2008)在分析传统外包与模块化外包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模块化外包制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耿凯平、易文、徐渝(2009)在模块化设计基础上探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组织的重构问题,提出了以项目管理、产品模块设计管理和部门职能管理为轴线的网络化矩阵管理模式。张涛、肖侠、斌华江(2010)对基于模块化的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增值进行了研究,对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进行三类模块划分,认为三类模块的增值方法与手段的模块化组合能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增加差异化或提升竞争力,最终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

2 产业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索模块化的产业组织和网络状产业链,以实现产业的不断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王人辉(2006)论述了模块化与信息产业集聚的关系,以为信息产业是一个迅速变革并存在极大不确定的复杂系统,只有实现模块化-才能保证信息产业的不断创新和顺利发展。孙宏伟(2006)认为中国铁路业监管制度的系统性与复杂性符合模块化特征,铁路业通过功能系统的模块化进行监管制度的重构,寻求

一个能嵌入同有经济改革、政企分开、政府职能转变历史背景中的合理制度安排的过程。郝志军(2006)提出模块化是我同轨道运输装备产业的发展方向,认为模块化有利于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实现快速提升轨道运输装备的目标。刘志阳(2007)、魏江等(2009)研究了模块化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刘志阳从产品模块化创新、企业模块化再造层而和生产网络模块化创新三个方面着手研究了我国银行卡产业模块化价值创新;魏江、赵江琦等通过互个典型的案例,提出并验证了组合式、总线式和共享式三类基于模块化架构的金融服务创新模式,为我国金融服务创新提供思路。甘志霞、王佳宁(2009)分析了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形成机制,认为我国造船业应该利用模块化制造网络的优势和经济转型的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3 产业集群层面的研究集中于探索模块化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从而实现集群的组织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钱书法、尹星慧(2006)研究了基于模块化思想的产业集群创新模式,认为我国现存的产业集群应尽快地导人市场取向的模块化机制,致力于联系媒介的创新,在相关产业内通过原始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形成完全独立的技术标准和自主知识产权。张小红(2007)、陈朝晖(2008)等分别以杭州高新产业集群和柳州汽车产业集群为例,分析我国产业集群的创新瓶颈和产业集群创新模式的局限性,提出我周应加速推动模块化产业集群发展。赵君田、潘忠志、李忠阁(2008)等提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模块化发展思路,指出大型企业既可以通过组织结构的模块化创新获得新的发展动力,通过将自身分割成独立的若干个模块化单位而实现模块化,也可以由大企业确定系统的设计规则,然后各模块制造商在设计规则的指导下独立地开展各个子模块的设计、制造活动,最后由大企业经过模块整合而成为新的产品。陈晔武(2009)提出了基于模块化结构的复杂产品集群创新模式,并结合浙江玉环汽配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开发案例,对提出的创新模式进行了具体的论证。蔡锐、宋健(2009)分析了装备制造业集群模块化创新体系的要素构成及其耦合关系,构建了装备制造集群模块化创新体系的一般模型,阐述了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创新机理。

四、结语

综观同内外模块化实践的研究现状,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将模块化作为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模块化组织也被看作是产业组织的高级形式和经济发展的自然延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模块化的实践应用研究电在由企业层面向产业层面扩展,并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本文是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模块化产业组织机理与内蒙古大型企业模块化基因重组研究”(20080404MSl006)的阶段性成果;内蒙古大学文科学术创新团队“中国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路径与政策机制研究”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青木昌彦,安藤晴彦模块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2.王锦宜,王磊,叶辉模块化设计方法在履带车辆电气系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9(1)

3.钱书法,尹星慧基于模块化思想的产业集群模式创新研究,江海学刊,2006(5)

4.周绍东,安同良传统外包与模块化外包视野中的企业技术创新现代经济探讨,2008(4)

5.陈怀民,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在彩电制造中的应用.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12)

6.王人辉,模块化与信息产业集群的内在联系经济师,2006(3)

上一篇: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隐性知识共享机制及干预策... 下一篇:分配不公及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