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时间:2022-09-23 01:04:28

怎样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摘 要:声乐可以通过人的歌唱把音乐和文学语言融为一体,是一种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艺术。声乐中具有深厚的美学根基和悠久的文化背景,所以声乐教育对提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了谈怎样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声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128-01

一、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作品本身具有内在情感

声乐作品是音乐家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是对音乐家内心世界的一个真实写照,所以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内在情感。声乐强调用气息来推动发声和歌唱,强调用声调营造气氛,创造意境,进而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

(二)声乐作品的欣赏性

音乐是以非语言的形式来创造不同的艺术风格,然后向观赏者送去一种视觉体验,进而使得观赏者拓宽想象,通过视觉、听觉感受声乐的艺术美,做到把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意象之美相融合。

(三)声乐艺术审美创造的再现性

声乐艺术的审美实践活动由构思、表演、再现情感等部分组成。音乐家在艺术的整个表演环节中把提升审美作为主体来进行,声乐作品本身的艺术美、形式美在音乐家表演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进行了完整而充分的想象、发挥和创造。

二、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一)营构审美意象

作为审美意识的结晶,在充分感知审美对象的过程之中形成的审美意象是存在于鉴赏者的意识之中的。学生审美意象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地耐心引导学生感知歌曲的意境,然后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以及反复的自我回味,逐渐在脑海中形成审美意象。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让人们主动地构造活动比被动的接受和记录事物效果显著的多。也就是说性格、气质、音乐修养、审美趣味的不同会使学生脑海中形成的审美意象也不尽相同,这是主体充分想象的结果。演唱之前审美意象的构建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是一个完美演唱过程的必要前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特别重视这一点。

(二)培养审美创造力

培养审美创造能力是审美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成功的演唱可以将一部作品的风采更加鲜明、完美的展现出来,例如在歌剧《茶花女》中,著名歌唱家科特鲁马斯饰演的薇奥列塔,当阿尔弗莱德向她倾诉了爱慕之情后,她并没有跟大众歌唱家那样,毫不在乎的唱出“我劝你趁早离开我”,而是如同小老鼠进屋偷吃香油时那样,露出小心翼翼的试探的表情,从而充分的表达出了女子心中那种真诚的心态。而在唱“享乐吧”一句时,大众的思维就是应该放生大笑来表达此时此刻复杂的心情,但是科特鲁马斯则另辟蹊径,轻轻一声叹息就将心中的痛苦与矛盾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优秀的演唱者必须要有营构审美意象的习惯,只有将演唱内容提前在脑海中如放电影般走一遍,才能够在现实的演唱过程中将自己的想法充分的表达出来。所以,声乐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审美意象的营造,不断地创新,争取达到针对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学生就能演唱出不同味道的效果。

(三)加强声乐艺术实践,增强美的认知

让学生能够掌握发声的技巧并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是声乐训练的主要目的。因此,单单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将歌唱技巧运用到艺术实践当中去,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练习来锻炼和提高演唱水平。

声乐歌唱的学习同其他知识的学习是不一样的,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靠一种内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是虚无的,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我们只能通过长期的练习来慢慢体会这种感觉,让这种感觉成为习惯,这样学生就会不由自主的将歌唱状态运用到歌唱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坚持,稍微有所松懈,那么长期的坚持就会白费。因此,为声乐艺术奉献终生的思想是每个声乐学习者必须具备的精神。另外,声乐课程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多听多练多唱,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自己。

三、结语

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要带领学生不断向艺术大师学习,并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觉,来帮助学生正确地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从而不断促进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将来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表演者打下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玉兰,刘明健.浅议声乐教学中情感表达教育的审美效果[J].华章,2010(5).

[2]袁军涛.浅谈音乐教学中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商情,2010.33.

[3]王次昭.音乐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上一篇:Critical realism art 下一篇:对美声唱法科学练习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