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零售市场工商关系的分析

时间:2022-09-23 12:27:45

我国零售市场工商关系的分析

【摘要】我国零售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步成熟起来,但是,零售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零售业中工商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作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零售业 工商关系 通道费

一、零售业定义

零售业是商品流通的最后环节,直接面对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服务。在我国,零售业的主要业态包括: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百货店、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

二、零售业态特点

在我国,不同的零售业态有不同的发展特点。百货店是传统的业态,发展较早,一般处在城市繁华区,规模大;超级市场是新型的零售模式,主要处在居民区、交通要道、商业区,以居民为主要销售对象;大型综合超市由于商品种类丰富、占地面积大,一般选址在城乡结合部、住宅区、交通要道;便利店定位于满足人们购物便利的需要;专业店的出现源于人们对同种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一般选址多样化;专卖店一般选址在繁华商业区、商店街或百货店、购物中心内。这些种类繁多的零售业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满足了我国消费者对零售产品的消费需要。

三、我国零售业市场的现状

随着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我国零售业市场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市场的集中度、零售企业的利润水平、零售企业规模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1、市场集中度提高。在2006年,零售企业100 强中的前10家总销售规模达4073 亿元,占100 强总销售规模的48%,比2005 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前30家企业的总销售规模达6396 亿元,占100 强的75%。

2、外资零售商进入速度加快。外资企业进入市场的速度在近几年大大加快。外资企业在国外是发展成熟的零售企业,在我国,它们具有开店速度快、并购力度大、效益水平高等特点。如以经营大型超市为主的11家外资零售商新开店铺数量超过上年同期水平,且单店销售规模为2.15亿元,同比增长5%,大大高于国内同业态店铺的销售。

3、销售收入明显增加。2006年连锁经营的100强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积极的扩张,效益明显改善,超市盈利能力也有所增强。排名第一的国美电器集团店铺数为820,同比增幅92%,销售额增加 74%,排名第二的百联集团店铺数为6280,同比增幅5%,销售额增加8%。排名第三的苏宁电器集团店铺数为520,同比增幅43 %,销售额增加53%;排名第四的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店铺数为 2250,同比增幅11 %,销售额增加26%。其效益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一是连锁企业本身管理水平和购物环境的提高,二是连锁企业的积极扩张刺激了消费,激发了潜在的需求。

四、零售市场中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关系分析

在零售业企业收入出现积极增加的同时,零售业发展中的问题也开始暴露,而零售商利润增加的渠道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在我国,零售市场上产品供过于求的出现和消费者偏好的多样化,使零售市场上的工商关系发生了变化。加上零售市场的对外放开,使一大批国外零售业巨头进入我国,零售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零售商的利润下降,使得各零售企业为了增加利润,开始转向压缩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向他们收取种类繁多的通道费。据报道,在家乐福与一家国内的炒货企业签署的《促销服务协议》中,如果这家企业想进家乐福,需要交纳的服务名目及费用就占了将近10页的篇幅,包括特色促销活动、店内旺销位置优先进入权、进入商店的特权、良好营销环境的优先进入权、节假日、开发市场份额等一共六大门类。经初步计算,家乐福向这家供应商收取的各项进场费,达到其在家乐福卖场所实现营业额的36%左右。高额的通道费引起了供应商的极大不满。

五、零售市场工商关系的发展趋势分析

在计划经济体制阶段,我国零售市场中的工商关系是卖方垄断。由于产品稀缺,供应商的产品在市场中供不应求,此时零售商只起到了分配产品的作用。市场中产品性能单一,人们对于产品数量的要求超过了对产品种类的要求,零售商的存活依赖供应商的产品供给。而在市场经济体制阶段,零售市场中的产品数量、种类大大增加,基本不存在稀缺的产品。产品供过于求,人们的消费偏好直接影响了产品的性能。供应商选择生产的产品类型依赖于消费者的偏好信息,而零售商是消费者偏好信息最直接的获得者,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加之零售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生产商主要采用零售商的经销渠道进行产品的销售,这进一步扩大了零售商对供应商的市场力量,使工商关系由卖方垄断变为买方垄断。

这种关系的转变符合经济学对产品交易双方的理论分析。在零售市场商品经济的市场环境下,供应商数量众多,产品差异较小,销售渠道有限,零售商是主要的销售渠道,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供应商使用这种经济资源的同时,相应地付出了一部分使用费,而资源的使用程度则与付出的费用成正比。在这个过程中,供应商的利润转移到了零售商,从而引发了工商关系的冲突。

解决这一冲突的方法,只有通过提高供应市场的集中度来提高供应商的市场力量,使供应商的产品成为零售商持续经营的必须品,双方建立合作的销售关系。工商关系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利润博弈最终才能达到平衡。

【参考文献】

[1] 汪浩:零售商市场力量与通道费.

www.省略.cn/lunwen/paper2/wp200505.doc>.

[2] 徐剑明:我国零售企业价格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商业经济文荟,2003(5).

[3] 金永珠:零售企业竞争博弈分析.商业研究,2004(293).

[4] 马龙龙、裴艳丽:零售商买方势力的滥用及其对策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5).

[5]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消费品行业与零售业工商关系调查报告.中国商贸,2003(1).

上一篇:生态产业――绿洲经济新增长点 下一篇:弱区域经济发展与强地方政府管理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