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

时间:2022-09-23 09:33:22

高职院校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高职院校非电类专业学生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学习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并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与持续、教学内容设计与创新和实训实践环节技能培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改革思路。

关键词: 电工电子技术;研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244-02

0 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技能。该课程理论知识点繁多,涉及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磁学;实践环节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高,且学时安排一般都较少。教授这门课程需要教师不断研究改革总结创新。

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研究近三年课程教学过程,目前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主要存在以下现象:①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②学习的过程中就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作业完成质量低。③课程学习内容跳跃性大,缺乏衔接。④实践课程学习一知半解,动手不够。

分析其主要原因有:①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和电类相关性小,认为所学知识对就业岗位贡献度小[1];②课程理论知识点抽象、难度大,教师教学条件单一;③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多用本科或电类专业的教材来给高职院校的非电类专业的学生上课,知识结构系统性不够;④实践和理论教学分离,环节与实际应用脱节,针对性不强,学时不足。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将从三个方面给出改革思路。

2 教学方法改革 提升教学效果

2.1 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与持续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设计富有启发性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学习基本功能电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大木板将原件固定在木板上构造基本功能电路,并用信号指示灯表达电路输入、输出变化,同时通过幻灯片或实物展示电路在实际产品中的典型应用,使学生通过辨认现象来对应功能,并将电路功能的图解与分析穿插到教学活动中,如扩音器对应放大电路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学习过程赋予互动,在接下来放大电路的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将很高,这样就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再如,为了使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持续产生兴趣,需要教师对教学章节反复运用类似的方法,将所有的典型电路分析与讲解尽可能用实物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得见而且摸得着,让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达到统一,使枯燥的课本文字鲜活的表达出来,同时在电路选取和实例结合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结合授课专业,尽可能选取专业领域内的实例电路,这样在教学的同时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专业知识和专业实际应用相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教学内容设计与创新 为更好适应生源特点,教学内容需要进行适应性设计和创新。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结合各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取舍教学内容且兼顾考虑难度和广度。例如,针对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部分就要重点讲解,对点动控制线路、自锁正转控制线路以及正反转控制线路都应逐一透彻分析,而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部分就可以作为选修内容。同时可以为机械类学生在最后单独设置一章与专业结合紧密的电路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将知识点围绕专业系统设计。此外,在课程创新上要打破传统教学条件限制,可以引入仿真软件,例如MATLAB软件的GUI[3]设计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充分利用软件技术让抽象的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动态方式展现出来,这样更直观更容易理解。这样的教学实践可以不断摸索适应新时期教学需要,同时编写完成实用性、针对性强的教材。

2.3 实训实践环节技能培养 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但很多学校对实践教学都不太重视。目前,大多数实践环节都是按照教学计划安排的一些验证性实验[4],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创新了。故实验课都流于形式,学生在实验课上只想着做完实验观察到结果就好,没能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也没思考过可否换个方式做等问题。学生达不到提高技能以及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为此,实验课上应该增设开放性实验,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和考查学生技能,老师只需给出实验目的和实验指标,具体的实验器材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也可以引入技能竞技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分工合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大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上改革措施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具体应用需教师在上课时灵活把握。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非电类专业学生学了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真正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冯鸽.关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的思考和体会[J].科技信息,2013(23):184.

[2]张宏.浅谈电工电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技信息,2008(10):241.

[3]李显宏.MATLAB7.X界面设计与编译技巧[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陈坚.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17):25-26.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使用汉语的作用与设计 下一篇:高职院校装备制造专业群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