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语文教学的误区

时间:2022-09-23 07:22:19

浅谈新课改语文教学的误区

摘要:新课标(实验稿)颁布也有几个年头了,在这几年来的实践过程中,语文课堂教学仍出现了这样的误区:放任自流,放出去,收不回来,课堂教学出现一种散乱无章,一盘散沙的状态。我认为,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误区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也有几年了,不仅课改实验区在实践,非课改实验区也用它来指导教学。对近几年来的实践作一番理性的思考,有利于新课标的修改完善,有利于课改实践能够理性健康地深入进行。新课标对语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问题与进展并存,放任自流,放出去,收不回来,使语文课堂呈现一种散乱无章、一盘散沙的状态。

具体表现为:教师迁就学生的感受而没有自己的感受,教师督促学生与文本对话,而没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投入;假释不敢制定重点学习语段,难以做到长文短教,深文浅教;教师不敢决定阅读顺序,难以呈现文章的浑然一体的结构美;也不敢精心设计提问,有的课堂时“你说、他说、你再说,”任凭学生上天入地的解释文本,教师笑而不予,名曰“教学民主”,结果是教师只重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忽视了教师也该发挥在教学中的引导性和创造性。教师指扮演了“组织者”,却忽视了应该扮演的“引导者”的角色。阅读教学毕竟不是放养,阅读教学既然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就不能光有学生的“发言”而教师和文本却话语缺失。

现在一些文章都说,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是对话教学中平等的首席,可千万别忘了“平等的首席”,首先得是个技艺高超、富有激情的创造者,教师自己不被文本感动,怎么能组织引导学生去感动?教室自己的精神空间没有被打开,又怎么有学生的自由空间?文本的解读过程应该是学生与教师都被激活的过程,这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与真正魅力所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学习,不断扩展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底蕴,从而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即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又要扮演好教师“引导者”的角色,使课堂教学亮点频闪。

在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中,学生往往会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有时与教师的备课思路不一致,有的教师因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强,不能随机处理,留下一些遗憾。如在一次省级公开课上,教学白居易的《观刈麦》,整体感知之后,一位学生提出“‘足蒸署土气,背灼炎天光;历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我看这四句诗和课文中心没有多大关系,可以删去。”这个突发事件一下子打乱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本来设计好了一个多媒体课件,要带领学生学习一些重点知识,这可怎么办?匆忙之中,他只得请两位同学谈了看法,草草敷衍了几句,就开始了下一个教学环节。

事实上,《观刈麦》一诗对“刈麦”场面的直接描写恰巧只有这四句,如果删去,还观什么“刈麦”呢?白居易描写农民艰苦的劳动场面,透出自己深深的同情,意在衬托下文农民仍不温饱的现实,顺着这条线索读下去,不就可以让学生触摸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伟大灵魂了吗?学生说这四句诗与中心无关,实际上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挈机,可惜教师没有抓住。我认为,教师完全可以用合适的过渡语宕开一笔,稍候再议,如“刚才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值得探讨,等一会儿,我们再一块讨论解决”,这样,既能按原来设计的程序教学,又能流出充分的思考空间,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反应一般都直接指向课堂教学任务的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反应,既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应具备随时改变教学环节,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要具备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新课标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是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没有专业知识自然无法胜任教师工作,但有了专业知识未必一定能胜任教师工作,作为称职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结构,教学能力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它包括:(1)教学设计能力。即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再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诸多技能的组合,其基本能力有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能力的技能、制定恰当教学目标技能、选择恰当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技能、预测课堂情形变化的技能等,教师切不可放任自流,任凭学生去“发挥”。(2)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功能仍不可替代,不可想象如果没有生动而具有激情的教学语言,教学将会是什么情景。称职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正式语言表达能力和非正式语言表达能力。前者表现为语言的组织要有连贯性、逻辑性、形象性、情感性和准确性等,后者即体态语言,他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我们必须重视正式语言的锤炼和非正式语言的妙用。(3)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即教师对课堂教学各种要素进行控制,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的有序实施技能,课堂学习气氛的营造技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技能和课堂教学节奏的控制技能等。(4)创新性思维与实践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应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好的课堂教学还必须体现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以适应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要求的现代教学观,它包括:第一,现代教学的课程观。现代课堂教学提倡全人教育课程,倡导知识、能力、道德和人格的和谐发展,既可称目标的价值取向有知识论转向主体教育论,强调课程设计的结构化,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第二,现代教学的知识观。现代教学课堂不仅要使学生从多渠道获得稳定与不稳定、静止与变化的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较强的适应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现代教学的学生观。现代课堂教学视学生为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将每一个学生都看成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主体,理解并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第四,现代教学的质量观。现代教学不仅强调教师的教,更强调学生的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收集、处理、运用情报信息的能力,获取和发展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总之,教师只有具备了更高的教学储备和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以不变应万变。

希望战斗在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能引以为戒,在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更不要误入歧途,走进误区。我坚信,经过广大教师的努力,新课改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实践天空。

上一篇:让学生在释疑中获取学习的快乐 下一篇:“放手”,让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