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释疑中获取学习的快乐

时间:2022-10-13 06:54:21

让学生在释疑中获取学习的快乐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师进行质疑教学时,要从营造质疑情境,强化方法指导,协调要素关系,注重课外延伸等方面,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质疑教学 教学效率

伟大发明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落到地面,经过认真思考,发现了自然界中的万有引力;科学家从蜻蜓的身体构造受到启发,研制出了直升机等事例中,可以看出:“质疑”是开启人类思维发展、开拓创新之门的金钥匙。那么,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在“质疑”中获得真知,获得成功,获得快乐,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是:

一、营造质疑情境,让学生在解疑释惑中获得快乐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教学无疑是一个有效平台。由于小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就不可能主动自觉地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加之当前课堂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让学生跟着教师转,学生没有质疑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逐渐衰退,思想僵化,阻碍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将“质疑”教学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质疑”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引导学生在探究的同时,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选准质疑的合适时机,能将问题提在关键之处。在学生不能解疑释惑时,教师应该多给学生鼓励,消除他们的怕错畏难心理,激发起学生解疑释惑的热情,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协作精神,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自由的活动氛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质疑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强化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解疑释惑中掌握真知

善问和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它是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性,通过教学教给学生自主质疑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学重难点,准确地提出本节课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数学概念时,可以提出这样的质疑:为什么数学概念语言非常讲究精练,不能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教学“除法公式”时,引导学生对除数的关键词进行质疑。如:为什么在进行除法计算时,“除”和“除以”在进行计算的时有什么不一样?在教学“面积单位换算”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两个长度单位间换算进率是十,而两个面积单位间换算进率是一百呢”,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在课堂上主动探索问题。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各种各样,显得“多而杂”,这就要求在老师的统一指导下,组织学生讨论,对提出的质疑问题进行探讨和评析,哪些问题是紧扣教材的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质疑问题是偏离教材目标的,从而逐步引导学生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

三、协调要素关系,让学生在解疑释惑中得到发展

教师在质疑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质疑、释疑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对教材中的“疑惑”之处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释疑。学生通过思考,发现问题,提出看法。而问题的解决,是教师在质疑教学中的关键之处,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不予理会,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压抑学生的求知欲。释疑方法的不正确,也会影响质疑问难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质疑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要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将所想到的答案集体讨论,教师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让学生自己探究,辨析答案。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学“比较分数大小”法则时。学生提出,分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呢?老师要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认可,指出这正是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从而唤起了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注重课外延伸,让学生在解疑释惑中游刃有余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学生的课后质疑是加强理解,开拓学习广度、深度地有效途径,使学生在原有地基础上,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解题能力。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提高质疑能力,还要向课外延伸。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研究解决,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性的活动,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能力。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应用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可以划分为几个三角形的图例,要求学生进行面积计算。从而变换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思维能力也不断地得到提高。

上一篇:合理把握趣味性教学的“度”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语文教学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