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肥胖症的治疗和预防

时间:2022-09-23 07:13:52

【前言】浅谈肥胖症的治疗和预防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1 肥胖症的发病原因 1.1.1 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父母都是肥胖者,子女发生肥胖的几率达到80%,而父母都不是肥胖者,子女发生肥胖的几率仅有10%。所以遗传因素是无可质疑的。单纯性肥胖有家族聚集性,这种聚集性,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因为父母的饮食、生活...

【摘 要】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正在损害患者身心健康,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预期寿命缩短,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健康问题之一。本文针对肥胖症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提出了治疗预防肥胖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肥胖症;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57-02

肥胖症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超重和肥胖症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已达到流行程度。据估计,在西方国家成年人中,约有50%的人超重或肥胖,肥胖已成为影响生命质量和增加各国财政负担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在世界所有地区、所有年龄组、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肥胖症正以每5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增长。我国肥胖症患病率也迅速上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超重和肥胖症的人群增长很快,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表明,成年人超重率为32.1%,肥胖率为9.9%。估计患病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多万。为此治疗和预防肥胖症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肥胖症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1.1 肥胖症的发病原因

1.1.1 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父母都是肥胖者,子女发生肥胖的几率达到80%,而父母都不是肥胖者,子女发生肥胖的几率仅有10%。所以遗传因素是无可质疑的。单纯性肥胖有家族聚集性,这种聚集性,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因为父母的饮食、生活习惯将对其子女产生直接的影响。家系调查表明,人类肥胖症为多基因遗传。这类肥胖的遗传因素,赋予个体的是发病的易感性。

1.1.2 环境因素

①饮酒 酒属于纯热能食物,每克乙醇提供29kJ的热量。乙醇本身还能刺激脂肪组织和脂蛋白脂酶的活性。

②吸烟 吸烟导致体脂进一步形成中心性肥胖分布而加重代谢障碍,在减肥时戒烟,有利于体重恢复和体脂的重新分布。

③饮食 饮食结构不合理是肥胖症的致病因素之一,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与过少食用蔬菜、大麦及粗粮均有利于肥胖症的发生。同时,过量饮食也会引起肥胖。摄入的热能多于消耗的热能时就必然导致热能在体内的蓄积,脂肪是体内能量蓄积的主要方式。这也是为什么肥胖症的发生率上升几乎与经济状况的改善呈现同步的原因。

④运动不足 全世界60%―85%人口缺乏运动,导致肥胖人群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运动不足不仅使能量消耗减少,而且肌肉组织由于胰岛素抵抗性增加而直接导致糖耐量的减低。

有研究表明,成年人肥胖症中有80%―86%始发于儿童,运动不足是重要原因。有人曾研究过160名男女肥胖儿童,其中76%的男孩和68%的女孩属于极度不运动型。普遍认为,运动不足比多食更是引发肥胖症的重要因素。

⑤生活方式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经常需要应酬,饮食不规律,生活琐事多,没时间运动,大多数人在上班或空闲时间坐着不动,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上网聊天、吃零食等因素使本来应该消耗能量的时间变成了进食堆积能量的时间,这些都有利于肥胖的发生。

1.2 肥胖症的临床表现

肥胖症的临床表现包括本身的和并发症的症状。肥胖症患者的体重增加可引起腰痛和关节痛,有消化不良、气喘。按脂肪组织块的分布,通常分为两种体型:中心型肥胖症患者的脂肪主要分布在腹腔和腰部,多见于男性,又称为内脏型、苹果型、男性型。另一类是周围型肥胖,多见于女性,脂肪堆积以臀部、下肢为主,如下腹部、臀部、大腿,称为梨型、女性型。苹果型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大于梨型者。肥胖症患者可因体型而引起自卑感、焦虑、抑郁等心身相关问题。与肥胖症密切相关的一些疾病如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加,并可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静脉血栓,并增加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

2 肥胖程度的诊断标准

BMI是判断肥胖程度的常用指数。体重指数BMI等于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即体重(kg)/身高2(m),判断标准为:BMI在18.5―23.9为正常;BMI在24.0―27.9为超重;BMI超过28即为肥胖;BMI在28―35为轻度肥胖,35―40为中度肥胖,超过40为重度肥胖。

BMI是根据体重和身高计算而得,不能明确体重的组成成分,,因为瘦体重差异很大,因此,严格来说,上述公式不适用于运动员和老年人。举重运动员的BMI超标但并不一定是肥胖。

3 肥胖症的治疗和预防

3.1 肥胖症的治疗

肥胖症治疗的两个主要环节是减少热量摄取及增加热量消耗。强调以行为、饮食、运动为主的综合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或手术治疗。

3.1.1 行为治疗

通过宣传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对肥胖症及危害性有正确认识从而配合治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自觉地长期坚持,是治疗肥胖症最重要的步骤。可以运用专题讲座的方式,或者发放宣传手册等,讲解肥胖的发生、发展、对健康的危害以及调整生活方式的目的和意义。

行为治疗的内容包括食物行为(选购、贮存、烹饪),摄食行为(时间、地点、环境、用具、菜单)和自我感觉,使患者在“吃少些”的同时有良好的感觉。

3.1.2 医学营养治疗

控制总进食量,采用低热卡、低脂肪饮食。对肥胖者应制订能为之接受、长期坚持下去的个体化饮食方案,使体重逐渐减轻到适当水平,再继续维持。只有当摄入的能量低于生理需要量、达到一定程度负平衡,才能把贮存的脂肪动员出来消耗掉。一般所谓低热量饮食指每天62~83kJ(15~20kcal)/kg IBW,极低热量饮食指每天

同时,饮食的合理构成也极为重要,须采用混合的平衡饮食,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提供能量的比例,分别占总热量的60%~65%、15%~20%和25%左右,采用含有适量优质蛋白质、复杂糖类(如谷类)、足够新鲜蔬菜(400~500g/d)和水果(100~200g/d)、适量维生素和微量营养素。避免油煎食品、方便食品、快餐、巧克力和零食等,少吃甜食,少吃盐。适当增加膳食纤维、非吸收食物及无热量液体以满足饱腹感。

3.1.3 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

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与医学营养治疗相结合,并长期坚持,可以预防肥胖或使肥胖患者体重减轻。但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应适合患者具体情况,注意循序渐进,有心血管并发症和肺功能不好的患者必须更为慎重。尽量创造多活动的机会、减少静坐时间,鼓励多步行。

研究显示运动可减轻低脂到高脂饮食造成的正脂肪平衡,抑制过度进食造成的脂肪细胞数增生,并减少细胞体积的增加。同时运动不仅本身消耗能量,而且影响安静代谢率及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使能量消耗增加。1h的步行、跑步或游泳的能量消耗是静坐的几倍到几十倍,这与运动引起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加,脂肪组织对儿茶酚胺的脂解作用加强有关。

3.1.4 药物治疗

对严重肥胖者应用药物减轻体重,减肥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减重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奥利司他 非中枢性作用减重药,是胃肠道胰脂肪酶、胃脂肪酶抑制剂,减慢胃肠道中食物脂肪水解过程,减少对脂肪的吸收,促进能量负平衡从而达到减重效果。配合平衡的低热量饮食,能使脂肪吸收减少30%,体重降低5%~10%,并能改善血脂谱、减轻胰岛素抵抗等。推荐剂量为120mg,每天3次,餐前服用。

②西布曲明 西布曲明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具有兴奋、抑食等作用,中枢性作用减重药。特异性抑制中枢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二者的再摄取,减少摄食。但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口干、失眠、乏力、便秘、月经紊乱、心率增快和血压增高等危害严重的副作用。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慎用。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不能用。血压偏高者应先有效降压后方使用。推荐剂量为每天10~30mg。

③利莫那班

利莫那班为一种新的高效新型减肥药。为选择性CB1受体拮抗剂,不仅能明显减低食欲、减轻体重,而且能有效改善肥胖症伴发的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国内进行一年多的临床研究发现,受试者服用一到两个月後,体重平均可减六到八公斤。

利莫那班目前已被40多个国家批准,在20多个国家上市。能显著地降低体重、缩小腰围,减少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而且还可以改善血脂和胰岛素抵抗以及代谢综合征等,利莫那班目前属于最有前景的减肥药物之一。

3.1.5 外科治疗

可选择使用吸脂术、切脂术和各种减少食物吸收的手术,如空肠回肠分流术、胃气囊术、小胃手术或垂直结扎胃成形术等。仅用于重度肥胖症(体重指数超过40kg/m2)或体重指数超过35 kg/m2、减重失败而又有严重并发症者。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肺功能等,术前要给予相应的监测和处理。

3.2 肥胖症的预防

肥胖症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有关,环境因素的可变性提供了预防肥胖的可能性:

3.2.1 普遍性预防

针对人口总体的措施,以降低肥胖患病率为目标,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鼓励人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尽可能使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在易感人群中普及营养学常识及科学饮食行为具有普遍意义和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易感人群掌握营养学常识和树立良好的运动习惯、饮食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肥胖症,消除其危害。

3.2.2 选择性预防

早期发现有肥胖趋势的个体,并对个别高危个体具体进行指导;对特殊人群的肥胖宜采用特殊的、针对性强的预防措施:比如儿童肥胖、女性肥胖、男性肥胖、老年人肥胖都应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有效的预防措施。

3.2.3 针对性预防

在已超重但不属于肥胖者中进行,以预防体重增加,降低相关疾病的患病率为主。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从预防超重入手 并须终生坚持,肥胖症的预防和治疗,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 丁 岚 肥胖症的研究综述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第20期

[2] 叶超群等 肥胖症的运动疗法 现代康复 2001―第9期

[3] 傅祖植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新医学 2003―第9期

[4] 郭 吟等 肥胖症与运动减肥效果的影响因素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0―第五期

[5] 汤劐菱等 利莫那班减肥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第07期

上一篇:脐带结扎长度对脐带愈合的影响 下一篇:“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4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