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结扎长度对脐带愈合的影响

时间:2022-10-06 12:59:41

【摘 要】目的:探讨脐带结扎的最适宜的长度. 方法:将100例新生儿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双气门芯套扎法,两个气门芯分别套扎在距脐根部0.5厘米和1.0厘米的部位,结扎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同样采用双气门芯套扎法,但两个气门芯分别套扎在距脐根部0.5厘米和3.0厘米的部位,结扎后同样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的脐带干枯和脱落情况.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在脐带干燥和脐带脱落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脐带;新生儿;双气门芯;脐带干燥;脐带脱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89-01

新生儿出生后从断脐至脐带脱落前后,脐带断面是一个开放性创面,容易被细菌侵入繁殖造成脐部感染[1],因此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的重点.新生儿脐带一般3-7天脱落,怎样结扎脐带能使脐带早日脱落,减少新生儿脐炎的发生,这是我们助产人员一直探讨的问题,也是保证新生儿健康的必需要求.我科对常规的气门芯双套环法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延长了脐带的结扎长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2-11至2012-12出生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新生儿产母均无严重产科并发症,年龄22-35岁,平均27岁;胎龄37-41周,平均38+3周;新生儿体重2300克-4350克.两组新生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新生儿的操作均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对照组新生儿娩出后,用一把套有两个气门芯的止血钳夹在距脐根部约10厘米处,在止血钳外断脐,牵拉第一个气门芯至脐根部,距脐根部约0.5厘米,再牵拉第二个气门芯至距脐根部1厘米的脐带处,在该气门芯外侧断脐,消毒后包裹脐部护理带,8小时后撤掉护理带,每日对脐带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新生儿同样用套有两个气门芯的止血钳夹住脐带,断脐后牵拉第一个气门芯至脐根部,距脐根部约0.5厘米,再牵拉第二个气门芯至距脐根部约3.0厘米的脐带处,断脐后用脐带护理带包裹,8小时后撤掉,同样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的脐带愈合情况,记录脐带干枯和脐带脱落时间,填入设定好的表格.

2 结果 见表1

两组资料经过统计学计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 讨论

通过对两组新生儿脐带的观察发现,观察组新生儿在脐带干燥时间和脐带脱落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两组资料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新生儿残脐是一个开放性创口,容易导致细菌侵入,引起感染.新生儿脐带中含有丰富的华通氏胶[3],比较湿润,细菌繁殖机会比较多,容易引起新生儿脐炎的发生.在对照组的新生儿脐带结扎中,第二个气门芯距脐根部仅1.0厘米,脐带残端的一些渗出物结痂以后,很容易贴紧脐窝,使脐根部脐带无空气流通,不易干燥,容易滋生细菌,而且脐带的一些腐生物[2]也不易干燥,直接影响脐带的脱落.观察组的新生儿在脐带结扎中,第二个气门芯距脐根部3.0厘米,可以将整个脐带暴露与空气中,即使脐带干燥萎缩后也不会紧贴脐窝,使脐窝保持干燥,脐带干燥早,脐带的腐生物也容易干燥消失,这都有利于脐带的脱落,促进脐带的早日愈合,也有利于护理人员与家属的护理.通过本研究,呼吁脐带结扎的长度应引起护理同行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聪,程慧,侯明良,刘凤琴 新生儿脐部感染高危因素分析[J] ChineseJoumal of Disuifection,2011:28(1)52

[2] 李阳,黄群,何红燕 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及护理进展[A] 护理学报,2008,7,15(7):18

[3] 乐杰 妇产科学[M] 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3

作者简介:

杨丽丽,女,40岁,主管护师,本科,工作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医院产房

上一篇:不规则抗体筛查与输血关系探讨 下一篇:浅谈肥胖症的治疗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