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小额巨灾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时间:2022-09-23 07:03:48

浅谈发展小额巨灾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3-036-01

摘 要 我国应对巨灾损失的常规方式主要是采取财政紧急拨款和各界募捐。这种方式从表面上来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是从长远来看并不能完全代替巨灾保险的作用。因为全民救助在救灾中可能效率很高,但在灾后就会出现剩余资金处置、管理等问题,救灾资金的运用效率受到限制,并可能滋生腐败。所以,在目前的中国,在农村地区发展小额巨灾保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额巨灾保险 必要性 可行性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类型最多、发生最频繁、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巨灾风险形势尤其严峻。2008年的雪灾、“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西南大旱、“4.14玉树地震”相继发生,近日来气候专家又预期我国将进入气候极端期,出现台风频繁、降水量大的现象,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其中又以对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口基本生活的影响最为巨大。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小额巨灾保险的运营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例如,为了使农村人口得到巨灾保险保障,孟加拉、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发展中国家相继开办了小额巨灾保险以化解农村人口面对的巨灾风险。根据这些国家的经验,经过一定时期的规模扩张与资金积累,该险种能很好地解决农村人口面临的巨灾风险保障问题。

保监会吴定富主席曾提到:“为使‘三农’保险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全面的保险服务,应以小额保险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推动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可见,小额巨灾保险也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农村居民缺乏保险观念、经济实力较弱、巨灾保险保费高、保险公司运作成本大、巨灾保险定价困难等问题,给小额巨灾保险的推出和推广带来了一定困难。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保险公司在推出小额巨灾保险时可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

一、确保小额巨灾保险的投保率

由于小额巨灾保险风险高、赔付金额相对较大,因此。承保机构应保证较大的市场规模,以在不同地域与群体间有效分散风险。进而提高巨灾保险的偿付能力。目前。中国保监会已选择9个省(区)的县以下地区展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我国保险公司应在开展小额人身保险的基础上,与各地区政府联合开展有针对性地巨灾保险宣传,提高农民投保意识,带动小额巨灾保险交叉销售,拓展小额巨灾保险市场规模,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质量。

二、政府发挥应有作用

巨灾一旦发生则损失巨大,甚至可能让保险公司资不抵债。所以,小额巨灾保险靠农民个人缴费、商业保险公司单独运作肯定有难度。对于巨灾风险,国际上通用的规则是,一定要有政府相关的配套政策实施和国家财税的扶持。保费可以由国家、地方政府、个人共同负担,同时保险公司运用再保险的方式分散风险。政府在整个过程中发挥托底的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表示,中国巨灾保险体系将遵循“国家主导、统一设计、市场运作、梯度推进”的原则。

三、向巨灾基金购买再保险

再保险切实保障了承保机构的偿付能力,对于小额巨灾保险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中国保监会正在酝酿建立巨灾基金,并表示巨灾基金建立后,各类保险经营主体可按商业再保险原则,向巨灾基金购买再保险。因此,我国保险公司可通过巨灾基金为小额巨灾保险购买再保险。同时,我国政府也应借助巨灾基金,向承保机构提供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再保险,借此方式对农村人口的保险保障提供经济补贴,促进小额巨灾保险稳步发展。

四、融入现有农村金融体系

目前,在我国农村提供储蓄服务的金融机构(包括农村邮政储蓄银行),均已开展了以未到期定期储蓄存单为质押担保的小额贷款业务,具备了以储蓄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基础。在农村保险意识有待提高的情况下,以捆绑储蓄、信贷销售巨灾保险的方式更具经营稳定性,尤其对于起步阶段的小额巨灾保险将起到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同时,充分运用农业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农村基层机构网点,较易取得农民的信任,也可以提高农村小额巨灾保险的覆盖率。因此,我国保险公司应尽快将小额巨灾保险融入农村金融体系中,使其与现有的储蓄、信贷等核心金融业务有机结合.进而实现快速发展。

五、培养适合于农村的销售队伍

因为农民注重口碑,对陌生人的信任感较低。在农村发展保险营销员,重要的是能与农民很好地沟通。因此保险公司应该降低销售小额巨灾保险的人准入门槛,如吸纳农民人,并对这些“精英阶层”进行培训,增进他们对小额保险的理解,让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引导其他村民购买。这样,一方面开拓了市场,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运营成本,有助于降低小额保险的销售价格,增强市场竞争力。

六、根据农作物生产周期设定特殊的保费缴纳时间

因为农民收入随农作物的收获而呈现较强的季节性,且年成有丰年和灾年之分。收获期间,农民有了收入,就有缴费能力。因此宜采取在农民丰收期间推销保险,并采取趸缴保费形式,以免农民没有能力及时缴纳续期保费而出现中途退保或保单失效的问题,这种做法对保险公司和投保人都有利。

发展农村小额巨灾保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应对巨灾损失的创新手段;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也是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一篇:关于解决劳资纠纷的对策 下一篇:论生活方式的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