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其调整

时间:2022-09-23 06:11:10

中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其调整

摘要:宏观税负从总体上代表着政府对整个社会财富的占用程度及在经济中的地位,因此成为所有财税问题的核心问题。本文考察了我国三种口径的宏观税负,并从税负水平是否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能否满足纳税人的公共需求两方面进行评判,从而提出调整宏观税负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宏观税负;经济增长;财政支出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一、宏观税负的定义及衡量指标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政府所取得的收入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由于我国政府收入形式不规范,因此我国宏观税负的衡量通常有大、中、小三个口径:

1.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指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2.中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指财政收入加预算外收入占GDP的比重,财政收入指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的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少量其他收入(如国有资产收入、变卖公产收入等)。

3.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指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政府收入包括财政收入、预算外收入和没有纳入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即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形式取得的收入的总和。

下表是按三种口径计算的2000-2008年我国宏观税负情况,

表12000-2008年三种口径计算的我国宏观税负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制度外收入的数据来源于:李晓芳,《我国转轨时期财税政策效应及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宏观税负是逐步上升的,而且三个不同口径衡量得到的税负水平相差很大,近10年大口径宏观税负在28%~33%之间浮动,平均税负水平为30%左右,大口径宏观税负是小口径宏观税负的两倍多。因此在考察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时,仅仅计算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则大大低估了纳税人所承担的税负,其结论是不准确的。那么当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是高还是低呢,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对我国宏观税负的评判

评判宏观税负主要应从两方面加以考虑:一是税收水平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政府能否尽可能满足纳税人的公共需求。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计算可得,1995-2006年我国年平均税收增长率高达18.3%,税收平均增长率超过GDP平均增长率5.1个百分点。这说明多年来我国税收处于超常增长的状态,国民经济的税收负担是提高的。我国当前民间投资乏力、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增长内生的驱动力还不足,这与企业和居民的税费负担过重有很大关系。

评判宏观税负水平的标准最终取决于是否提升国民福利。只有税收收入让国民共同分享,并且转化为国民福利,人民才能充分享受到税收带来的利益。

我国目前财政支出情况是:

1.我国公共财政的转型远未到位,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第一,财政对教育投入不足。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过低,一直没有达到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所规定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要达到4%的目标。第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比较窄,2005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还不足20%,失业保险的覆盖率仅为38.96%。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没有涵盖城镇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部门的人员以及灵活就业者、进城打工者等。

2.我国行政成本过高,浪费严重,挤压了社会福利。目前我国政府机构过于庞大,支出浪费严重。从1978~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增长87倍,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4.71%上升到19.03%,且近年来还在以平均每年23%的速度增长。税收不能转化为人民福利,将会相对增加宏观税负,进一步提高纳税人的“纳税痛苦程度”,从根本上扼杀税源。

三、调整我国宏观税负的对策建议

1.通过税费改革,加强预算管理,规范政府收入形式,减轻非税收入负担。必须坚决取缔各种乱收费,通过税收立法,将具有税收性质或名为费实为税的政府收费项目纳入税收轨道,纠正税费不清、税收缺位或收费越位而导致的政府收入格局的不规范状况。

2.调整税制结构,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根据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判断,普遍的大范围减税还不具备条件,比较切实可行的是实行结构性减税,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对税负水平进行调整,减轻企业和居民的实际税收负担,刺激国内最终消费需求。

3.降低纳税人相对税负水平,调整优化公共支出结构。降低公共支出中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严格控制行政费用增幅,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控制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集中财力用于增加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农业等领域的投入,通过持续增加政府对公共商品和服务的投入,使纳税人切实感受到和谐社会的氛围,最终提升人民福利。

参考文献:

[1] 玉栋.中国税收负担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晓芳.我国转轨时期财税政策效应及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研究[D].吉林大学经济学院.2006

[3] 彭高旺.我国税收负担:现状与优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2

上一篇: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下一篇: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