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

时间:2022-09-23 04:35:25

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

摘 要: 调查表明,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的因素结构包括人际自我效能、自我展示、进取性、计划条理性、适应能力、自信心、学习目标、自理能力等方面。其中,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学业生涯;因素结构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1605(2007)05-0092-03

目前,对大学生学业生涯研究相当薄弱,苏州大学学生处采用了访谈和问卷方法,对大学生学业生涯因素结构进行了调研,根据对1000名学生收回的数据资料,了解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在进行生涯设计时因素结构的重要性评价的差异,为开展大学生的学生生涯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也为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对大学生进行学生生涯设计方面的教育提供有效参考。学业生涯设计是指学生结合个人自身情况及面临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发展目标,选择发展道路,制定学习发展计划,实现大学期间及毕业后的目标而确立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学业生涯设计”具有个体性、指向性、动态性和操作性等特点。

通过对老师进行的开放式访谈和对学生进行的较大范围内的开放式问卷的调查,我们抽取五个影响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的因素,勾勒出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的主要因素: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及计划性;身心适应能力;择业心态;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规律性;人际关系。为了保证问卷的信效度,还进行了试测及专家访谈,即内容效度检验。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调查问卷”中的56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其中KMO值为0.877,Bartlett检验的χ2值为13056.49,p<0.000,表明样本适合因素分析。为了从结构效度方面考察问卷项目的有效性,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方差正交最大旋转(Var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方法,对问卷的56个项目进行了因素分析,利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运算。从56个项目中抽取因素,其征值大于1的因素,共解释总变异量的42.820%。

从碎石图(Scree Plot)看,曲线在第八个因素附近开始形成一条近似水平线,所以,选取八个因素较为合适。

从表中可以看出,所抽取的第一个因素,特征值为7.860,能够解释总变异的14.036%,项目主要是关于如何与周围朋友相处的自我感受,因此将其命名为“人际自我效能”。

所抽取的第二个因素,特征值为5.378,能够解释总变异的9.604%,项目中也多次提到如何与异性相处的问题,因此将其命名为“自我展示”。

所抽取的第三个因素,特征值为2.539,能够解释总变异的4.533%,项目能反映出被试对知识的学习、探索以及对工作的上进程度,因此将其命名为“进取性”。

所抽取的第四个因素,特征值为2.065,能够解释总变异的3.688%,项目主要反映的被试在学习、生活、工作方面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因此将其命名为“计划条理性”。

所抽取的第五个因素,特征值为1.737,能够解释总变异的3.102%,项目主要是反映的被试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适应能力,因此将起命名为“适应能力”。

所抽取的第六个因素,特征值为1.620,能够解释总变异的2.892%,项目主要是反映的被试对自己身体及将来就业方面的信心程度,因此将起命名为“自信心”。

所抽取的第七个因素,特征值为1.508,能够解释总变异的2.692%,项目主要是反映的被试学习上的目标和动力,因此将起命名为“学习目标”。

所抽取的第八个因素,特征值为1.273,能够解释总变异的2.272%,项目主要是反映的被试在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因此将起命名为“自理能力”。

在调整和命名后,问卷共有56个项目,其中“人际自我效能”10个项目,“自我展示”8个项目,“进取性”6个项目,“生活规律性”10个项目,“适应能力”9个项目,“自信心”6个项目,“学习目的性”4个项目,“自理能力”3个项目。

第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的因素结构由8个因素构成,分别是“人际自我效能”、“自我展示”、“进取性”、“计划条理性”、“适应能力”、“自信心”、“学习目标”、“自理能力”。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学业生涯设计的8个因素上的T-检验结果。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在在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的6个因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在“人际自我效能感”、“进取性”、“计划条理性”、“学习目标”四个因素上女性均比男性认为更重要;而在“自信心”和“自理能力”两因素上男性比女性认为重要。

在T-检验中出现显著的性别差异,我们认为符合现在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在大学里,女生普遍比男生好学,学习成绩好,上进心强,而且女生处于充满青春气息的大学校园中,更善于装扮自己,与周围同学能和睦相处,在学习和工作中女生的公关能力都比男生要强,因此对自我评价也比较好。但是男生有其自身的优势,对自己充满信心,也由于男生的动手能力强,所以自理能力比女生要强。

为了探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对学业生涯设计的8个因素重要性的评价上的差异情况,作者进行了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之间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人际自我效能”、“自我展示”、“进取性”、“计划条理性”和“学习目标”五个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上述5个因素上的差异情况,我们再对这5个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人际自我效能感”因素上,三年级与四年级有显著差异,三年级大学生比四年级大学生要好,其余各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自我展示”因素上,四年级与一、二年级之间有显著差异,四年级大学生的得分比一、二年级大学生高。在“进取性”因素上,正好与“自我展示”因素相反,四年级学生显著不如一、二年级的大学生。在“计划条理性”因素上,三年级是被认为做得最好的,而四年级是被认为做得最差的。在“学习目标”因素上,四个不同的年级之间存在普遍的差异,一年级得分最高,其次是二年级,再是三年级,四年级得分是最低的。

为了探求不同就业率的大学生在学业生涯设计的8个因素上的T-检验结果,我们采用极端组的T-检验。根据以往就业率的情况来看,就业率85%以上的为高就业率,而就业率低于65%的称为低就业率。结合我们抽样的情况,我们把外贸日语(92.00%)和计算数学及其应用(86.84%)作为高就业率组,而把化学(60.47%)和体育保健康复(43.33%)作为低就业率组,采用两个极端组进行T-检验。

结果显示,高就业率组与低就业率组在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的2个因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在“人际自我效能感”因素上高就业率组比低就业率组高,在“自理能力”因素上高就业率组比低就业率组低。在我们所处的当今社会,就业的好坏并不是完全凭借学习成绩,它与其他很多方面有关,其中人际交往是个很关键的因素,一个没有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大学生恐怕就业时不会很顺利。而人际自我效能感是评价人际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我们能够推断出一个人际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其人际交往能力也肯定比较强,因此就业时相对的成功率会高。“就业”这个词出现的最多的是在大三下半学期和大四的时候,因此在这个时候让大学生评价其自理能力时,相对于平时是会比较低的。

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体根据以往成败的经验,相信自己对于处理某一方面较高的能力或水平。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认为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对大学生的学业生涯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合理设定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自我效能感。

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产生是与个体的成败体验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学生如果总是失败,从未有过学习成功后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学习中经常取得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学生,其学习自我效能感就会提高。因此,要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要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减少学生失败的机会。具体可采用以下做法:

教师指导学生设定合理目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期限内,将成绩提高一定可行的幅度,这相对比较容易,学生也觉得自己有成功的可能,这样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

教师帮助学生修正难以实现的目标。大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有多高,对是否能成功没有把握,因此缺乏学习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指导他设定一个可见的目标,增强他的自我效能感,这样就会增强学习的动力。

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风格设定目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风格来指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

2.对失败要合理地归因,维护大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在学习中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经历或大或小的失败,所以在受挫折时如果不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全面分析,而只是片面地归因于自己的能力,那就会使自己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减弱,因此必须学会全面分析,通盘考虑影响学习成败的因素,维护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回忆过去成功的经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通向成功的阶梯”,一个人没有自信就不会有远大的理想,没有自信就没有攻克难关、知难而上的勇气。每个人都有过或多或少的成功的体验。对于学业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引导他回忆过去成功的经验,让他明白自己还是有能力的。这种心理反应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学生自我效能水平比实际的能力更直接地影响他们的学业。因为当学生自我效能水平较高时,他们会为自己设置更高的目标并且努力去实现。

4.磨炼意志,坚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对某项活动胜任与否的判断,这种判断往往产生于特定活动开始以前,而凡事往往有个过程,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因素在影响成败的可能。因此,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

总之,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是影响学业生涯的首要因素,而自我效能感本身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关键是要采取适当措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必然取得最佳的效果。

上一篇:加强制度建设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下一篇:宪法不是“天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