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9-23 03:37:34

加强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随着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的提出,生态环境建设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逐渐成为一个地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出发,分析了当前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成绩;建议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2.0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2-10-03

近一段时间的雾霾天气再次惊醒人们,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人类生存的极端重要性。近些年来,通州区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措施,充分体现了通州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如何在今后乃至“十二五”期间,适应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需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和重大课题。

一、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通州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维护地区环境安全为目标,以控制污染和构建生态和谐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全区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保持了环境质量的基本稳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得到新发展。

(一)城市环境总体良好

城市空气质量连续几年保持优良记录。2006-2009年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分别达到217、238、257、262天。2009年浓度比2005年分别下降5.9%、3.6%和2.2%。SO2、NO2和PM10,SO2和NO2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完成“十一五”既定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地下饮用水源符合国家标准。河流水质改善率为32.1%,河流水质综合达标率为1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逐年稳步提升,2009年达到55.88%。2009年,全年新植成活树木18.1万株,新铺草坪面积23.4公顷;城市绿化面积达到1514.6公顷,道路绿化568.4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1%,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气、声环境质量全部符合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国家标准,整体环境持续保护优良。

(二)生态保护效果显著

运河水系保护成绩显著。通州区十分重视运河两岸环境的整治,坚持高水平打造运河城市段,高标准建设运河核心区的原则,先后完成了北运河城市段一期、二期综合治理工程,对河道进行了疏挖,实施了两岸绿化工程,改造了运河源头岛、运河文化广场,使运河成为通州区一道靓丽风景线。东南郊水网改造、凉水河治理等工程的完工,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景观建设水平。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北京市提出建设“五河十路”生态绿色屏障,通州区根据自身实际,结合京津风沙源治理及“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永乐店镇及沿潮白河、北运河的风沙区发展速丰林。2008年,全区造林1879.4公顷,新增造林面积683.5公顷,栽植各类绿化苗木453万株。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平原治沙、通州万亩滨河森林公园等项目的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绿色产业发展初具成效。目前全区拥有林业产业用地1500公顷,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农业观光蓬勃兴起。花卉总面积360公顷,苗木总面积1290.7公顷。以林菌、林桑栽培为主的林下产业总面积1666.7公顷,年产量3.2万吨。

(三)环境整治有力有效

加强整治水系污染。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新建10万吨污水处理厂,通惠河北部截污工程顺利实施。抓好工业废水治理,加强对重点水污染行业的企业监管,严防污染事故。加强对重点河流的管理并进行水质监测。实施北运河城市段等水环境治理重大科技项目,完成潮白河、凉水河通州段等河道整治工程,初步完成东南郊水网建设工程,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2009年,河流水质改善率为32.1%,河流水质综合达标率为10%,地下饮用水源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严格防治固体废弃物。坚持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固体废物转移许可等制度,大力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监督管理。加大垃圾处理、垃圾填埋等项目建设力度,2009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03%,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是粉煤灰、炉渣和其它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实施辐射安全许可制度,摸清底数,纳入管理。实施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和备案等制度,开展污染源普查和申报登记。建立了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加强辐射安全监管。

(四)循环经济发展迅速

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全民行动,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大型宣传公益活动等契机,普及节能知识,引导全民转变观念,倡导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2006-2009年通州区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1.13%,“十一五”万元GDP能耗降低目标完成进度为101.66%,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给通州区的万元GDP能耗降低20.82%的指标。实施12项节能减排工程,完成城乡建筑节能改造19万平方米。通过建设城西5号燃煤锅炉工程和三河热电联产项目,替代全区80余座小型燃煤锅炉,年节约标煤9万余吨。对城区道路照明设施中部分耗能较大的路灯实施节能改造,节电率达到30%。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工程加快实施,农村节能、节水和新能源利用技术逐步推广。太阳能浴室、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生物质型煤等新型清洁能源得到广泛利用。通州区10个乡镇已建13753盏太阳能路灯,充分发挥太阳能路灯的低碳、绿色照明作用。建立19处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和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使13065户农村百姓用上绿色燃气,降低农村生活耗能。全区各乡镇建立的90处太阳能公共浴室,解决了农村百姓洗澡的问题,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建设了屋顶太阳能光伏电站示范项目,完成了“太阳风”温室低碳空调系统的示范建设工程,保证了在较低能耗的前提下完成温室大棚的冬季加温和夏季储能。

二、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

通州区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距离“滨水宜居新城”、首都城市副中心的要求,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一是生态环保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设施仍然不能适应发展要求。近年来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有限,环保设施和监测手段落后、人员短缺,加之通州区历史欠债较多,环境保护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二是水资源污染的防治困难较大。通州区境内主要河流12条,但河流水质综合达标率仅为10%。因通州区河流均属于下游,受上游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污染物排放总量严重超过环境容量。饮用水水源与地下水保护力度不够。农村和农业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药和化肥残留物、饲料残渣等污染物的排放,对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

三是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随着首都城市副中心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行业能耗均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加之通州区常住人口的迅速增长,节能形势不容乐观。仅2010年1-6月份通州区二、三产企业共消耗能源84.2万吨,同比增长20%。万元GDP能耗不降反升0.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5%,节能形势非常严峻。

三、加强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

首都城市副中心的全面建设对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低碳、绿色、和谐”发展理念,强化滨水优势,进一步发展生态文明、确保生态安全、营造生态家园、增强生态优势,努力建设成为全球低碳发展示范区、滨水宜居典范城市。

(一)强化全民生态意识

树立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的正确生态观。加大对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的教育宣传力度,强化资源忧患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价值观和生态观。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道德素质。利用各种渠道深化环境教育,广泛普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正确认识自然、重视生态环境、尊重自然规律的理念,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通州的优势和竞争力”的社会氛围。组织开展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专题活动,推出一批理论文章、广告标语、宣传画册、音像制品等作品,深入挖掘生态文明的丰富内涵,展示通州区在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通州区的优势和竞争力。

(二)继续抓好节能降耗

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重点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利用工作。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加快先进节能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完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力推进减排治污工程项目建设,继续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增加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增建城市垃圾中转站,更新运输车辆,加快城市垃圾搬运速度,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加强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和民用节能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工作。抓好农村节能工作,加快更新淘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完善节能降耗制度体系,加强用能监督检查。

(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不断加强资源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保护好耕地和基本农田,大力开展土地开发和整理工作,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化污水资源化工作力度,建设河东、张湾等中水厂,采用超微生物膜技术净化污水,发展工业中水用户,扩大农业中水灌溉范围,提高中水利用率。建设北运河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推进沟渠蓄水、雨水收集处理工程。加快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安全饮水、医疗卫生、清洁能源、绿化、治污和粪肥、垃圾废弃物集中处理等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推进重点河道和水系的综合治理,建设沿北运河、温榆河、运潮减河、通惠河等主要河流水系形成的生态景观廊道,构筑北方魅力水城;突出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两大主题,实施潮白河郊野森林公园、凉水河湿地公园等建设工程。

(四)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环境保护

加强重点河流的综合整治。加强与运河上游(朝阳区等)地区的协调,搞好流域的环境综合治理,减少污染,恢复生态。对辖区内沿江工业企业进行重点监控,严格限制污染企业的生产建设,严禁非法排污;动员各方力量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优化水质,绿化美化沿岸环境。加强生活用水的开发管理。加强和完善地下水检测网点的维护和建设,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加快建设河东再生水厂;加强地下水的开发管理工作,优化开采井布局,防止集中开采引发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防止地下水水质污染和恶化。

(五)进一步加强生态环保机制建设

落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建立重大决策部门联合会审制度、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决策科学咨询制度,严格环境准入,将环保决策提升到整个综合决策链的前端。实施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激励和问责机制。认真贯彻实施环境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执行“问责制”、“一票否决制”和“区域限批”等刚性制度,制定生活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削减方案,落实污染源达标排放等系列监管措施,将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建设等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年度重要工作责任考核,将检查结果纳入到领导干部的综合评价范围。

(六)加大环境保护项目投融资力度

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尽量使其增长幅度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一致。加快建立多元投融资渠道,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环保资金投入运营机制。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环保水平。进一步完善环保人员、设备的标准化配置,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能力。

上一篇:常州城区抽水试验需注意的几点细节 下一篇:国际化视野下湖南省文化产业人才可持续发展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