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粮食购销企业经济效益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23 02:57:34

提高粮食购销企业经济效益的几点思考

(哈尔滨三棵树粮食仓库,哈尔滨 150001)[关键词]粮食;购销;经济效益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堵塞漏洞、挖掘内部潜力、强化约束机制,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企业要发展,必须从管理入手。笔者认为,粮食购销企业必须不断地适应粮改深入发展的要求,调整经营思路,完善经营管理,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不断开拓市场,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一、建立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要建立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利润管理制度,材料消耗定额制度。要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尽管国家制定了《会计法》及《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等一系列财经法规,但这些是对所有部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粗线条的法规。每个单位和部门都需要根据这些法规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并落实执行。使企业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建立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严格按照制度和规定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直接有效地监督与控制,形成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业务核算相联系的三大核算体系。从基础做起,从源头做起。有了规章制度也就有了管理的依据。对于规章的执行情况,不能仅仅流于形式,更要督促检查它的可信度。只要抓好、抓实才能取得经济效益。

二、强化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经营和管理两个方面。经营是指粮油收购、加工、营销等活动;管理为经营服务,又指导经营。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是经营的重要因素。没有管理,就搞不好经营。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就是要制定一整套规范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管好企业,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实践经验充分证实粮库制定完善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其中重要的是“两个办法”即“费用分环节定额管理办法”和“商品一条龙责任管理办法”。一套好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定了工作指标和任务后,就要实施跟踪问效,就要检查工作结果。圆满完成工作任务者嘉奖,未完成任务者要否定获奖资格。从而大大地推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效益有所提高。

三、深入内部改革,向改革要效益

为充分调动职工干部积极性,加快企业由管理向经营型转变,粮食仓库在深化改革中,通过“精干主业,搞活附营、优化人员组合、广开经营渠道、安置富余人员、实行岗位工资”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在粮食市场销售不畅的困境中,先后推出了“模拟市场、成本核算”,“全员销售”,“砍块承包”等措施,精简机构、精干队伍,对每个部门都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指标、定费用”。对储运科、烘干车间、江运中转站等实行独立经营、二级核算、费用包干、自负盈亏。经济指标落实到人头,档案工资作为岗位工资的基数,按完成任务量的比例增减岗位工资。改革将企业的经营好坏与职工个人的收入紧密联系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四、广开增收渠道,向多种经营要效益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商品受市场调节的比重越来越大,粮食企业面临市场经济挑战,特别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由计划经济调节转变为直接面对市场以后,承担的风险增大了,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经济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许多企业开辟多种经营渠道,实行跨行业经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我们粮食仓库就是一个开展多种经营的范例。粮库在保证粮食购销主渠道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在粮食销售不景气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代收、代购、代烘干、代保管以及粮油中转业务。

五、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向科学决策要效益

粮食仓库应组建库内局域网络和ADSL宽带广域网,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共享。在粮食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化的时代,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能否运用及时正确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决策是非常关键的。尽管目前粮食企业能够利用的信息资源已经不多,从国家粮食储备局信息中心到各省的信息工作站,直到部分县粮食局也加入了粮食信息网络。可是,在粮食企业中能够真正及时利用这些信息资源的还真不多见。甚至于某些粮食企业还不如农民进入信息领域快。一些农民把自己种植、养殖的产品通过互联网络展示,很快收到了订单,将产品销售一空,从而打入国际市场,类似的报道常见于宣传媒体。为此,我们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在获取外界信息的同时,把自己的商品传达出去,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由于能获得及时准确的信息,也一定会促使粮食企业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进步,从而使粮食企业摆脱困境提高经济效益。

上一篇:农村城市化与“三农”问题 下一篇:浅议锅炉的几个危险点及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