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作原则看英语幽默的产生

时间:2022-09-23 02:19:45

从合作原则看英语幽默的产生

一、幽默与语用学

从词源学的角度看,英语中humor一词来源于拉丁语,代表汁液。我国著名翻译家林语堂先生最先把humor一词音译成“幽默”,意为语言和行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从根本上讲,言语幽默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可以说,幽默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情况。而语用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把特定的话语置于特定的语境之中,以求探索在不同交际环境中如何使用语言的规律。可见,二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事实上,对幽默的语用学研究初始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会话幽默都是基于会话双方有意无意地违反语用原则中的“会话合作原则”并导致“会话含义”而产生的。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会话合作原则来分析英语会话幽默的产生。

二、会话合作原则概述

美国语言哲学家H. P. Grice (1967) 在《逻辑与会话》中指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即会话双方都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准则,使会话顺利进行。Grice将这些准则称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s, 简称CP),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数量准则。1.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2.所说的话不应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二)质量准则。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三)关系准则。要有关联,即话语要切题。

(四)方式准则。1.避免晦涩;2.避免歧义;3.简练;4.井井有条。

具体地说,合作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正是交谈者的这种合作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

三、英语幽默的产生与合作原则的违背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谈话中是恪守以上准则的。然而,在实际言语交际中,有时出于某种交际目的,或为了表达特定的意义,人们会有意或无意的违反某一项或某几项准则,从而产生了不同于字面意义的会话含义。幽默即是违背这些准则的产物。在幽默会话中,交际双方在遵守合作原则的同时,一方有意或无意地违反了其中一项或某几项准则,导致说话人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或听话人的理解之间的不一致,往往会导致幽默。因此,在欣赏英语幽默时,首先要理解话语的字面意义,然后分析此话语所违反的准则,再结合语境和背景知识,推导出会话含义,即能品味出幽默之妙趣。下面我们举例介绍由于违背合作原则中的各项准则而产生的幽默效果。

(一)数量准则的违背。数量准则规定了交际双方说话时所应该提供的信息量: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际的现实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因此,对数量准则的违反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说话方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提供的信息量不足,一是说话方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提供的信息量过多。在这两种情况下,言语交际中就会出现言外之义,而幽默的效果也往往由此产生。

1. 信息量不足产生的幽默。Alf is 35 years old, but he is nothing. He went to a fortuneteller to ask about his future. The fortuneteller said after a while, “You won’t get rid of the poverty till you are forty.”

Alf got excited after hearing the words, “Then how about afterwards?”

The teller said, “Then, you are used to that.”

在这则幽默中,算命先生一开始只告诉Alf“你会穷困潦倒到40岁”,令以为即将熬出头的Alf激动不已,读者也会认为Alf将时来运转,其实算命先生没有完全提供交谈的目的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他的预测还没完成,因此在Alf的追问下当他最后道出“(40岁)以后你就习惯了”时, 听者才恍然大悟,幽默也就由此产生了。

2. 信息量过多产生的幽默。Soprano: Did you notice how my voice filled the hall last night?

Contralto: Yes, dear; in fact, I noticed several people leaving to make room for it.

这则幽默的缘由却是提供的信息过量。一位女高音歌手对自己的歌声很自豪,并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于是问一位女低音歌手“昨晚你注意到我的嗓音是如何充满了大厅的吗”,女低音回答“是的,亲爱的”。这个回答已经满足数量原则,可女低音紧接着又说了多余的一句话并非恭维,而是暗示女高音的表演很糟糕,以至于有些听众起身离开。此话与女高音的期待反差甚大,幽默亦由此而生。

(二)质量准则的违背。质量准则要求话语内容是真实的,当说话人故意违反质量准则,也就是故意说一些不符合事实的话时,通过夸张、反语、隐喻等修辞手段,达到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同时产生委婉含蓄的幽默效果。

“Your wife looks stunning tonight. Her gown is a poem.”

“What do you mean, poem?” replied the struggling author, “That gown is two poems and a short story.”

在这组对话中有两个难点:一个是“Her gown is a poem”,另一个是“That gown is two poems and a story” 。很明显,这两句话从字面上看是荒谬的,不真实的,违反了质量原则,衣服怎么能是诗或小说呢?其实,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根据特定的语境,听话人经过语用推理,可以知道,前一句是说,“她的礼服富有诗意”,后一句是身为作家的丈夫的抱怨:“这件礼服花了我两首诗和一篇短篇小说的稿费呢。”

(三)关系准则的违背。关系准则要求会话双方所说的话都要与话题相关,即说话要切题。如违反了这一准则,一方在“说东”,另一方却在“道西”,或一方所答非另一方所问,交际势必难以正常进行,还往往引出滑稽可笑的结果。说话人有时候会利用同音异义词或一词多义有意地误解别人的意思,或者有意转移话题,这样做常常可以避免交际中的尴尬。

Judge: Order! Order! Order in the court!

Prisoner: I’ll take a ham sandwich on rye with beer.

从法官的角度来看,犯人的回答和他的要求风马牛不相及,二者之间毫无联系。而从犯人的角度来看他的回答,这则会话有时又是有关联的――法官要大家“点菜”,而犯人照实做了。犯人正是利用order的一词多义和法官开了个玩笑。

(四)方式准则的违背。如果说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和关系准则都是关于“说什么”的,那么,方式准则就是讨论“怎么说”的了。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要清晰明了,简单而有条理。但在交际中,说话人违反方式准则使得语言产生歧义或晦涩而导致曲解误会,便有了幽默的效果。

Once a Frenchman got to England. He knew a little English. One day he was sitting by the window of a restaurant and having lunch, he heard a voice “Look out !” So he put his head out of the window to find out what was happening outside. Just then a basin of dirty water poured over his head. He was angry and shouted, “Damn you! See what you have done! ”

这则幽默源于语言的歧义现象;look out既可解为“朝外看”,又有“当心”之意。这位可怜的法国人只知第一层意思,于是探头看看窗外发生了什么,结果被淋了一盆脏水,读者可以想象出他那一副滑稽狼狈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

四、小结

事实上言语幽默往往是在字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的一项或多项准则,产生了会话的隐含,但在更深层次上遵守了合作原则。通过利用合作原则对英语幽默进行语用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英语幽默的赏析能力,增强了对西方人特有的幽默感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幽默效果是如何产生的,让我们知道如何运用言语幽默来进行交际,以化解矛盾,避免生活工作中的尴尬,从而进行有效的人际交流。

参考文献

[1]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2] 严辰松. 高航译. 语用学[M].

[3]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M].

[4] 董黎. 英语幽默集萃[M].

上一篇:浅谈抑制初二英语的分化 下一篇:情感,开启高中英语教学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