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对外经济贸易发展问题与展望

时间:2022-09-23 12:43:12

广州对外经济贸易发展问题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后金融危机时代广州市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目标指导下,努力克服外部市场萎缩不振的困境,在对外经济贸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实现了一定的创新和发展。“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应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商贸中心这一主题,加快实施外经贸发展战略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改善调整贸易和进出口结构,培育完善营商环境,促进外经贸的平衡、协调和永续发展。

关键词:广州市 外经贸 存在问题 对策 展望

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广州而言,面临的机遇和应对的挑战并存。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增长出现放缓势头,发达国家复苏力度普遍减弱,外需不振的状况日益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和贸易摩擦日渐增多,这都对广州外经贸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从国内看,首先,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和长期发展趋势并未改变,其宏观经济持续发展的深厚潜力、强劲动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并没有削弱,这就为广州促进外经贸平稳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其次,国家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外经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在合理利用外资、促进服务外包等方面的激励政策等。这些都对于广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降低外商投资门槛,拓宽引资渠道,发展服务外包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了推动作用。

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存在问题

1.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问题。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受欧洲债务危机、日本地震和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外部不利影响,广州市企业特别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较多困难。具体而言,由于原材料、能源以及用工、经营成本的上涨,导致中小型企业资金需求增大,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而外部传统市场的低迷萎缩使得出口订单减少,且订单以小单、短单为主,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逐步收紧,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增强,这些企业承受的出口压力进一步增大,进而影响到其生存和壮大。在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散去,全球经济增长出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问题,将对广州外经贸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2.进出口和贸易结构的调整和转变问题。“十一五”期间,广州市进出口和贸易结构有了不同程度变化。以2011年为例,2011年前11个月,出口增加17.5%,进口增加8.7%。其中,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进出口保持一定程度增长,但增长势头放缓。但值得注意的是,资源、能源型产品出口大幅减少。一般贸易增势整体上优于加工贸易,而一般贸易的增长也体现出广州自身品牌和优势产品出口能力的提升。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十一五”期间广州进出口和贸易结构正处于转型调整中,在保持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持续增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中高端、低碳产品的进出口比重,并通过促进技术和服务贸易来推动贸易的稳定增长。

3.投、引资领域的市场多元化问题。“十一五”期间,特别是近两年来,由于欧美市场萎缩不振及日本地震带来的负面影响,广州市对于传统贸易伙伴进出口面临严峻挑战。据海关资料统计,2011年前11个月,广州面向欧洲出口、进口的数额分别下降了2.6%和25%;面向美国则是出口数额仅增加10.5%,进口数额却下降10%。因此,如何巩固和维护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增强广州外经贸发展的持续动力和竞争力将成为今后工作的新着力点。

(二)相应对策

1.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问题。首先是制定适宜的行业规范。通过行业规范的制定和引入,完善中小型外贸企业生存及发展的外部环境,规避无序、过度竞争,努力为其创造宽松的经营条件并提供必要的政策、税收、信息上的帮助,如坚决取缔不合理收费,简化审批手续,建设服务和信息通报平台及时相关信息,给予其更多税收和经营优惠等。

其次是通过建立职能不同的中介机构,发挥其服务纽带和商机联接作用。这些机构包括具有各种非官方色彩的贸促会、招商局等;以商会形式出现的行业组织,如进出口商会等;具有专业知识的中介机构, 如市场调研公司、律师事务所等;此外,还有一般类型的中介机构,如国际经贸资讯中心等。

第三是建立扶持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特殊金融系统并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部门应在地方中小型外贸企业担保基金试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广州市情和发展需要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信贷担保制度,同时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为其融资贷款提供多重便利;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培训和服务机构,并在法律顾问、信息收集与沟通、技术开发、资金融通、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支持。

2.关于进出口和贸易结构调整和转变问题。首先,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重点培育“三自三高”的出口主导产业,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以此来带动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增大资助力度,支持企业推进科技研发和打造知名品牌。通过建立本地化的国际技术转移平台,打造本地区国际技术交流服务载体,加快国际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其次,按照“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先易后难、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目标,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应逐步推动外资企业建立本地运营管理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延长加工贸易增值链,强化和完善出口载体建设。同时,要着力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形成具有广州特色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到海外直接投资设立机构,鼓励企业积极承接技术含量高,能够带动设备、技术出口的大型工程项目,进而提高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水平。在此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南沙新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发挥其在港口加工、物流配送、在地改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再次,加快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推动服务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应在巩固旅游、运输、酒店餐饮等传统服务贸易基础上,大力支持软件技术、文化出版、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发展,并尽快完善相关统计体系,加强对其监测、分析和预警。具体而言,应以本市四大服务外包示范区为主要承接载体,不但从重点国家引入知名服务外包企业,而且要积极开拓以印度、巴西、中东、非洲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和地区市场,促进服务外包良性发展,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引入在业界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海外领军型留学人才归国创业,形成专业人才梯队。

3.关于投、引资领域的市场多元化问题。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 应努力增加新兴贸易伙伴以促进市场多元化。进一步加强与美、日、欧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在资金、技术、劳务等方面关系的发展无疑很重要,但从长远角度看,增强与新兴国家和地区合作将成为今后发展方向。加强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各类经贸合作,有利于其开发潜力市场,充分强化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结构分工与产业合作,实现多赢,从而降低单一依赖传统市场带来的各种风险。对于不同地区和国家,可以采取差异化策略和措施:

对于拉美市场而言,由于拉美地区拥有多个自由贸易协定,如南方共同市场、安第斯共同体等,客观上消除了贸易壁垒限制;同时,随着金融危机影响逐步消退,该地区国家对于机械设备、纺织纱线、化妆品等消费品传统需求逐步恢复性增长,这会为广州扩大对该地区的进出口提供便利条件。

对于非洲和中东国家而言,要充分利用“广交会”平台。在历次广交会中,特别是近几年,来自非洲和中东的客商逐步增多。这些国家对中国价廉物美的日用品和消费品有着稳定需求;同时,非洲和中东地区与广州在产业结构上也存在很强互补性,广州在外经贸转型中需要转移的大量技术和设备能够为其所用。这些因素都会对广州加大对该地区的投引资合作起到支撑和促进作用。

后金融危机时代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展望

(一)建设具有区域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

以此营造拓展投、引资的良好环境,为外经贸工作的平稳协调发展提供软硬件条件。为此,首先需强化广州作为枢纽性基础设施的支撑功能,加快构建世界级空港、海港、铁路和公路枢纽,完善内外连接的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建设;其次要通过建构竞争有序、活力充足的高端服务产业体系。具体而言,应加快建设琶洲地区、城市新中轴线南段地区、珠江新城-员村地区、白鹅潭地区、白云新城等重点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并规划建设金融创新服务区,有序适度开放金融市场,分类引进外资注入的金融、保险、证券等机构,推动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充分利用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角色,特别是借助南沙新区和“中新知识城”建设的良好契机和政策、税收等优势,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大型企业设立总部、地区总部或职能型总部机构落户广州,并大力促进具有本地特色和品牌效应的总部企业发展以形成根植珠三角,辐射广大亚太地区的总部经济基地。

(二)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促进自身外经贸发展战略的转型升级

以此为外经贸发展提供机制基础和策略引导。外经贸发展战略转型关系到其发展的根本和长远,必须从全局高度把握。具体到不同领域和层次,第一,从“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方向上看,“引进来”要从单纯吸收资本为主向引进先进技术、管理方式、人力和智力资源转变,过度依靠要素禀赋和政策扶持向依托市场需求和软环境建设转变;“走出去”则是要把重点放在资源能源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产品研发设计等领域。第二,通过贸易结构转型升级开拓新兴市场和需求。在此,应主动依据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促进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制定出符合广州市的相关配套政策,利用政策、金融、税收等杠杆要素,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出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影响大的创新性出口企业,进而构建研发-生产-市场三级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实现由被动接纳国际分工向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转变(李瑞林,2009)。

(三)通过战略性基础设施和发展平台建设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以此为外经贸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十二五”期间国家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计划,这为广州促进外经贸发展提供了契机。广州市应根据自身外经贸发展现状,一方面以建立重大产业基地为载体,促进中高端新兴产业发展,包括依托国家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出口基地,深度拓展汽车产业链;积极申报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发展壮大船舶制造、加工产业;依托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医药出口基地,推进软件技术升级、生物医药研发等发展;推进国家动漫基地、广州设计港等项目建设,构筑根植广州,辐射全国的创意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突出战略性平台的公共服务效能,支持重点机构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项目中心、工程研发实验室等,进一步推进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完善具有广州自身特色的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在信息技术、生物能源、新材料应用等重点领域扶持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与此同时,应充分发挥重点产业园和物流园区的比较优势和集群化效应,特别要以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南沙保税港区、广州保税物流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保税物流特殊监管区域和场所建设,完善保税物流体系,为外经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外经贸局.广州市2011年进出口统计简报

2.广州海关.广州地区2011年1至12月进出口简报

3.2011年广州市外经贸发展白皮书[M].广东经济出版社,2011

4.广州市发改委课题组.加快广州产业升级转型的思路[J].宏观经济管理,2011(10)

5.黄静波, 张安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动因类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9(7)

6.李瑞林.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集聚、产业分工:新经济地理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09(5)

7.张梅,陈喜强.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广州产业集群创新路径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1(20)

上一篇:新古典经济分析中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与... 下一篇:基于差异化战略和债权融资的中小企业绩效探讨